多选题小儿麻痹症的特点有()A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B男性多于女性C属运动系统继发性畸形D上肢畸形比下肢畸形多见E运动瘫痪,感觉正常
多选题
小儿麻痹症的特点有()
A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
B
男性多于女性
C
属运动系统继发性畸形
D
上肢畸形比下肢畸形多见
E
运动瘫痪,感觉正常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表现为A.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B.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C.损伤平面以下的瘫痪,上肢重于下肢D.二便不能控制,两下肢感觉和运动仍正常E.二便障碍,双下肢感觉运动均丧失
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A.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B.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C.损伤平面以下的瘫痪,上肢重于下肢D.二便不能控制,两下肢感觉和运动仍正常E.二便障碍,双下肢感觉运动均丧失
关于脊髓血管畸形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血管畸形少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20~40岁B、主要为动静脉畸形,其次为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C、脊髓血管畸形系先天脊髓血管发育异常D、脊髓动静脉畸形常见发病部位在颈段E、主要临床表现为脊髓受压及出血
患者女性,32岁,因“自认为双足不美观”来诊。X线片:双足拇外翻23°,第1、2跖骨间夹角12°。诊断为双足拇外翻畸形。关于拇外翻的患病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多见于青年女性B、多见于老年男性C、男、女性发病均等D、男性多于女性E、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40倍
横贯性高颈段(C1~C4)病变引起的瘫痪是()A、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B、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C、双上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D、双上肢正常,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E、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正常
横贯性T3-T12病变引起的瘫痪是()A、四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B、双上肢正常,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C、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D、双上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E、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正常
横贯性腰膨大(L1-S2)病变引起的瘫痪是()A、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B、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C、双上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D、双上肢正常,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E、双上肢正常,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横贯性腰膨大(L1-S2)病变引起()A、四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B、双上肢正常,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C、双上肢正常,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D、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E、双上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横贯性颈膨大(C5~T2)病变引起()A、四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B、双上肢正常,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C、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D、双上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E、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正常
腓骨肌萎缩症的临床表现包括()A、隐袭起病,逐渐进展,男性多于女性B、常见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C、多伴有弓形足、马蹄内翻畸形D、表现为双下肢痉挛性瘫痪E、双下肢远端肌肉萎缩呈倒香摈酒瓶状,或称为"鹤腿"
男性,34岁。因双手麻木伴烫伤来院就诊。体检:双上肢疼痛觉较面部有明显减退,触觉、深感觉正常,双侧巴氏征均阳性。该病人最可能伴有的先天性畸形是()A、颅底畸形B、尖头畸形C、动、静脉畸形D、脊柱裂畸形E、脊柱侧弯畸形
单选题患者女性,32岁,因“自认为双足不美观”来诊。X线片:双足拇外翻23°,第1、2跖骨间夹角12°。诊断为双足拇外翻畸形。关于拇外翻的患病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多见于青年女性B多见于老年男性C男、女性发病均等D男性多于女性E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40倍
单选题男性,34岁。因双手麻木伴烫伤来院就诊。体检:双上肢疼痛觉较面部有明显减退,触觉、深感觉正常,双侧巴氏征均阳性。该病人最可能伴有的先天性畸形是()A颅底畸形B尖头畸形C动、静脉畸形D脊柱裂畸形E脊柱侧弯畸形
多选题腓骨肌萎缩症的临床表现包括()A隐袭起病,逐渐进展,男性多于女性B常见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C多伴有弓形足、马蹄内翻畸形D表现为双下肢痉挛性瘫痪E双下肢远端肌肉萎缩呈倒香摈酒瓶状,或称为鹤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