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降水现象停止后,因翻斗雨量传感器翻斗滞后产生降水量,如果滞后时间超过2个小时,应(),以保证上传文件的正确。A及时修改Z文件中的降水量B日末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C正点后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D正点后及时启动OSSMO的定时观测,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单选题
降水现象停止后,因翻斗雨量传感器翻斗滞后产生降水量,如果滞后时间超过2个小时,应(),以保证上传文件的正确。
A

及时修改Z文件中的降水量

B

日末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C

正点后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D

正点后及时启动OSSMO的定时观测,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起止时分缺测,但各时段降水量记录完整者,“起止时分”栏填降水开始以前和结束以后正点分段观测的时间,但只记()不记分钟。A.小时B.日C.秒D.月

降水现象停止后,因翻斗雨量传感器翻斗滞后产生降水量,如果滞后时间超过2个小时,应(),以保证上传文件的正确。A、及时修改Z文件中的降水量B、日末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C、正点后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D、正点后及时启动OSSMO的定时观测,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非结冰期,降水量观测以翻斗雨量传感器记录为准时,记录按照称重降水传感器、备份站翻斗雨量传感器的顺序代替。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通常测定()的最大降水量。A、5分钟B、10分钟C、1小时

自动站()按月生成,月末最后一天的全部记录同时存入下月文件中。它包括24个时次的正点数据、日数据和编报数据,正点数据包括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Z文件的全部内容和分钟降水量数据。A、B文件B、A文件C、R文件

下列关于降水的描述,正确的有()。A、降水观测包括降水量和降水强度。B、降水强度通常测定5分钟、10分钟和1小时内的最大降水量。C、气象站观测每分钟、时、日降水量。D、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

为使天气现象栏的记录与降水量的记录配合一致,20时降水量观测时和观测前如无降水,而在其后至20时正点之间有降水,应于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

起止时分缺测,但各时段降水量记录完整者,“起止时分”栏填降水开始以前和结束以后正点分段观测的时间,但只记()不记分钟。A、小时B、日C、秒D、月

以自动站记录作为正式记录后,除A文件和月报表中的定时降水量及累计降水量的计算、气候月报仍使用人工降水量观测记录外,其余记录及报文以自动站记录为准。

OSSMO 2004(V4.0.3)版中,如14时有微量降水,编报降水量填(),小时和分钟降水量均空白不填。

自动观测每分钟降水量有缺测时,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可以从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中挑选。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通常测定()内的最大降水量。A、1分钟B、5分钟C、10分钟D、1小时

在OSSMO中编发天气报告时,编报降水量不能自动从ZIIiiiMM.YYY文件中读取,与()有关A、人为误操作B、参数设臵的编报降水量取自何观测资料C、Z文件首行参数的降水量传感器标识设臵D、采集器与终端微机的时间不同步

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只有当()时才挑选。A、1440分钟(24小时)年最大降水量≥5.0毫米B、1440分钟(24小时)年最大降水量≥10.0毫米C、1440分钟(24小时)年最大降水量≥1.0毫米D、1440分钟(24小时)年最大降水量≥0.1毫米

目前自动观测降水量异常,需要人工干预操作时,只要在每个正点处理正确分钟和小时降水量,即可保证MDOS入库的小时和分钟降水量均正确。

因调试翻斗雨量传感器造成自动气象站多采样,应(),以保证上传文件的正确。A、及时修改Z文件中的降水量B、正点后及时启动OSSMO的定时观测,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C、正点后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D、日末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若原B文件中仅有某日人工定时观测的数据,对于自动气象站,在启动逐日地面数据维护时,下列要素可能会给出不一致的提示()。A、小时降水量B、时蒸发量C、分钟降水量D、日极大风速

非结冰期,降水期间翻斗雨量传感器故障,需要用称重代替小时和分钟降水量时,可以通过更改降水量数据源直接实现用称重的小时和分钟降水量代替。

多选题下列关于降水的描述,正确的有()。A降水观测包括降水量和降水强度。B降水强度通常测定5分钟、10分钟和1小时内的最大降水量。C气象站观测每分钟、时、日降水量。D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

单选题因调试翻斗雨量传感器造成自动气象站多采样,应(),以保证上传文件的正确。A及时修改Z文件中的降水量B正点后及时启动OSSMO的定时观测,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C正点后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D日末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单选题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只有当()时才挑选。A1440分钟(24小时)年最大降水量≥5.0毫米B1440分钟(24小时)年最大降水量≥10.0毫米C1440分钟(24小时)年最大降水量≥1.0毫米D1440分钟(24小时)年最大降水量≥0.1毫米

单选题自动站()按月生成,月末最后一天的全部记录同时存入下月文件中。它包括24个时次的正点数据、日数据和编报数据,正点数据包括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Z文件的全部内容和分钟降水量数据。AB文件BA文件CR文件

判断题非结冰期,降水期间翻斗雨量传感器故障,需要用称重代替小时和分钟降水量时,可以通过更改降水量数据源直接实现用称重的小时和分钟降水量代替。A对B错

单选题某日20时观测前和观测时有降水,降水量观测之后,在1959降水停止,而后2005降水又重新开始。这时()。A不必进行补测待次日一并处理。B应在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仅作编报用。C是否补测降水量由观测员自行确定。D应在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记入当日20时降水量栏。

单选题起止时分缺测,但各时段降水量记录完整者,“起止时分”栏填降水开始以前和结束以后正点分段观测的时间,但只记()不记分钟。A小时B日C秒D月

多选题若原B文件中仅有某日人工定时观测的数据,对于自动气象站,在启动逐日地面数据维护时,下列要素可能会给出不一致的提示()。A小时降水量B时蒸发量C分钟降水量D日极大风速

判断题目前自动观测降水量异常,需要人工干预操作时,只要在每个正点处理正确分钟和小时降水量,即可保证MDOS入库的小时和分钟降水量均正确。A对B错

单选题降水现象停止后,因翻斗雨量传感器翻斗滞后产生降水量,如果滞后时间超过2个小时,应(),以保证上传文件的正确。A及时修改Z文件中的降水量B日末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C正点后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D正点后及时启动OSSMO的定时观测,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