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进行基础的高度、配筋等结构设计计算时使用的荷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那个选项?A.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B.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C.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采用荷载效应的长期组合,并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D.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2、在进行基础的高度、配筋等结构设计计算时使用的荷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那个选项?

A.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B.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C.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采用荷载效应的长期组合,并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D.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参考答案和解析
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相关考题: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计算主要包括()。 A、基础长度B、基础底板配筋C、确定基础底面积D、基础高度

下列关于钢筋代换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钢筋代换原则有等强度代换和等面积代换B.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应按等强度原则进行代换C.构件配筋受强度控制时,按等强度原则进行代换D.相同种类和级别的钢筋代换时,按等面积原则进行代换

确定基础的尺寸是基础建筑设计,确定配筋是结构设计。

某混凝土单筋矩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和配筋如图所示,采用C30混凝土,HRB335纵筋,环境类别为二a类。2.关于图的截面配筋构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筋构造正确,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定 B、配筋构造不正确,应沿梁侧面各配1Φ10构造纵筋 C、配筋构造不正确,应沿梁侧面各配1Φ14构造纵筋 D、配筋构造不正确,应沿梁侧面各配2Φ10构造纵筋

关于网状配筋砖砌体,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A..网状配筋砖砌体开裂荷载,一般为破坏荷载的60%~75%B..网状配筋砖砌体的破坏特点是形成贯通的竖向裂缝C..网状配筋砖砌体当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砌体强度接近于单砖抗压强度D..网状配筋砖砌体的极限压缩变形可为相应的无筋砌体的2~3倍

在挡土结构设计中,下列哪些选项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A)稳定性验算(B)截面设计,确定材料和配筋 (C) 变形计算(D)验算裂缝宽度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02)下列哪些选项的设计计算应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A )计算地基变形(B)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C)验算基础裂缝宽度(D)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作用于基础上的各类荷载取值,下列( )结果是不正确的。A.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时,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B.计算基础截面和配筋时,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C.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D.计算边坡稳定时,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作用于基础上的各类荷载取值,不正确的是( )。A.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时,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B.计算基础截面和配筋时,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C.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D.计算边坡稳定时,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在确定基础高度,计算基础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荷载效应应取( )。A.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B.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C.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D.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规定,下列荷载效应取值方法正确的是(  )。A.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荷载效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B.计算地基变形:荷载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C.计算地基稳定:荷载效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其分项系数均为1.0D.确定基础高度和配筋:荷载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人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在挡土结构设计中,下列哪些选项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 ) A.稳定性验算 B.截面设计,确定材料和配筋C.变形计算 D.验算裂缝宽度

某办公楼中的钢筋混凝土四跨连续梁,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其计算简图和支座C处的配筋如图1-2所示。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纵筋采用HRB500钢筋,as=45mm,箍筋的保护层厚度为20mm。假定,作用在梁上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为qGK=28kN/m(包括自重),可变荷载标准值为qQk=8kN/m,可变荷载准永久值系数为0.4。试问,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计算的支座C梁顶面裂缝最大宽度wmax(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 0.24 (B)0.28 (C)0.32 (D)0.36提示:①裂缝宽度计算时不考虑支座宽度和受拉翼缘的影响;②本题需要考虑可变荷载不利分布,等跨梁在不同荷载分布作用下,支座C的弯矩计算公式分别为:

某混凝土单筋矩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和配筋如图所示,采用C30混凝土,HRB335纵筋,环境类别为二a类。2.关于图的截面配筋构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筋构造正确,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定 B.配筋构造不正确,应沿梁侧面各配1Φ10构造纵筋 C.配筋构造不正确,应沿梁侧面各配1Φ14构造纵筋 D.配筋构造不正确,应沿梁侧面各配2Φ10构造纵筋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计算主要包括确定基础底面积、基础高度和基础底板配筋。

下列关于独基加防水板基础的论述,何项是错误的()A、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忽略防水板对独立基础内力的影响是不安全的B、防水板只抵抗水浮力,不考虑其承担上部结构荷载C、为实现结构设计构想,防水板下应采取设置软垫层的相应结构构造措施D、当防水板的配筋由水浮力控制时,防水板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5.2条确定

确定浅基础底面尺寸时,采用上部结构传来荷载效应的()组合,基础底板厚度与配筋计算采用荷载效应的()组合。

在进行扩展基础结构计算,确定基础配筋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应该采用()。A、基本组合B、标准组合C、准永久组合D、短期效应组合

关于网状配筋砖砌体,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A、网状配筋砖砌体开裂荷载,一般为破坏荷载的60%~75%B、网状配筋砖砌体的破坏特点是形成贯通的竖向裂缝C、网状配筋砖砌体当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砌体强度接近于单砖抗压强度D、网状配筋砖砌体的极限压缩变形可为相应的无筋砌体的2~3倍

对于仅配箍筋的梁,在荷载形式及配筋率ρsv不变时,提高受剪承载力的最有效措施是()。A、增大截面高度B、增大箍筋强度C、增大截面宽度D、增大混凝土强度的等级

单选题在进行扩展基础结构计算,确定基础配筋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应该采用()。A基本组合B标准组合C准永久组合D短期效应组合

单选题在确定基础高度,计算基础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荷载效应应取(  )。A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B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C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D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单选题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作用于基础上的各类荷载取值,下列(  )结果是不正确的。A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时,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B计算基础截面和配筋时,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C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D计算边坡稳定时,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单选题设截面配筋率ρ=As/bh0截面相对受压区计算高度和截面界限相对受压区计算高度分别为ζ、ζb,对于ρb的含义,以及《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适筋梁应满足的条件是(  )。[2016年真题]Aρb表示界限破坏时的配筋率ρb=ζbfc/fy,适筋梁应满足ρ≤ρbBρb表示界限破坏时的配筋率ρb=ζbfc/fy,适筋梁应满足ρ≥0.85ρbCρb表示界限破坏时的配筋率ρb=ζbfc/fy,适筋梁应满足ρ≤0.85ρbDρb表示界限破坏时的配筋率ρb=ζbfc/fy,适筋梁应满足ρ≥ρb

单选题对于仅配箍筋的梁,在荷载形式及配筋率ρsv不变时,提高受剪承载力的最有效措施是()。A增大截面高度B增大箍筋强度C增大截面宽度D增大混凝土强度的等级

问答题使用基础CAD“防水板抗浮计算”后,是否还需要手工验算竖向荷载,即只有恒、活作用下的楼板配筋?

单选题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规定,下列荷载效应取值方法中正确的有(  )。A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荷载效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B计算地基变形:荷载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C计算地基稳定:荷载效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其分项系数均为1.0D确定基础高度和配筋:荷载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单选题对于仅配箍筋的梁,在荷载形式及配筋率不变时,提高受剪承载力的最有效措施是()。A增大截面高度B增大箍筋强度C增大截面宽度D增大混凝土强度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