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 )A.脑桥蓝斑B.中脑黑质C.低位脑干D.纹状体E.脑干中缝核

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 )

A.脑桥蓝斑
B.中脑黑质
C.低位脑干
D.纹状体
E.脑干中缝核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苯二氮类对脑干网状结构和大脑边缘系统的作用机制为 A、减弱GABA的作用B、降低脑内5-羟色胺水平C、降低γ-氨基丁酸作用D、增加脑内5-羟色胺水平E、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作用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A.脑桥蓝斑B.中脑黑质C.低位脑干D.纹状体E.脑干中缝核

脑内5一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A.脑桥蓝斑B.中脑黑质C.低位脑干D.纹状体E.脑干中缝核

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分布于( )。A.脊髓背角胶质区B.低位脑干中缝核C.中脑中央灰质D.下丘脑弓状核E.纹状体尾核

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是因为脑内基底核区的神经递质平衡受到破坏,这种神经递质平衡是A、多巴胺-5-羟色胺B、组胺-5-羟色胺C、多巴胺-组胺D、去甲肾上腺素-组胺E、多巴胺-乙酰胆碱

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A.脑桥蓝斑B.中脑黑质C.低位脑干D.纹状体E.脑干中缝核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产生戒断反应的原因是A.脑内5-羟色胺受体数目减少B.脑内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下调C.脑内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增强D.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浓度升高E.脑内5-羟色胺受体数目增多

肝性脑病的发病与脑内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增加有关。A对B错

脑内5-羟色胺含量增加,使老年人夜间睡眠时间进行性减少。

5-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个部位()A、中缝核B、额叶皮质C、扣带回D、基底节E、颞叶皮质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产生戒断反应的原因是()A、脑内5-羟色胺受体数目减少B、脑内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下调C、脑内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增强D、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浓度升高E、脑内5-羟色胺受体数目增多

吗啡戒断症状产生主要是由于A、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性增强B、胆碱能神经元活性增强C、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增强D、5-羟色胺能神经元活性增强E、脑啡肽能神经元活性增强

肝性脑病的发病与脑内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增加有关。

蓝斑神经元中的主要递质是( )A、5-羟色胺B、去甲肾上腺索C、肾上腺素D、谷氨酸E、多巴胺

苯二氮卓类对脑干网状结构和大脑边缘系统的作用机制为()A、减弱GABA的作用B、降低脑内5-羟色胺水平C、降低γ-氨基丁酸作用D、增加脑内5-羟色胺水平E、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作用

5-羟色胺神经元主要集中于脑内哪一部位()A、纹状体B、脑桥核C、丘脑中线核群D、疑核E、脑干中缝核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时()A、脑内5-羟色胺更新率减低,去甲肾上腺素活性增强B、脑内5-羟色胺更新率增高,去甲肾上腺素活性增强C、脑内5-羟色胺更新率减低,多巴胺活性增强D、脑内5-羟色胺更新率增高,多巴胺活性减弱E、脑内5-羟色胺更新率减低,去甲肾上腺素活性减弱

脑内5-羟色胺递质系统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近中线区的()内。

单选题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时()A脑内5-羟色胺更新率减低,去甲肾上腺素活性增强B脑内5-羟色胺更新率增高,去甲肾上腺素活性增强C脑内5-羟色胺更新率减低,多巴胺活性增强D脑内5-羟色胺更新率增高,多巴胺活性减弱E脑内5-羟色胺更新率减低,去甲肾上腺素活性减弱

单选题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产生戒断反应的原因是()A脑内5-羟色胺受体数目减少B脑内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下调C脑内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增强D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浓度升高E脑内5-羟色胺受体数目增多

单选题5-羟色胺神经元主要集中于脑内哪一部位()A纹状体B脑桥核C丘脑中线核群D疑核E脑干中缝核

单选题5-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个部位()A中缝核B额叶皮质C扣带回D基底节E颞叶皮质

单选题5-羟色胺神经元主要位于脑内(  )。A纹状体α运动神经元B红核C丘脑中线核群D疑核E脑干中缝核

单选题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产生戒断反应的原因是( )A脑内5-羟色胺受体数目减少B脑内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下调C脑内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增强D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浓度升高E脑内5-羟色胺受体数目增多

填空题脑内5-羟色胺递质系统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近中线区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