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合金工具钢,如Cr12、Cr12MoV等,淬火至室温时将会保留更多的残余奥氏体,为了将残余奥氏体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其唯一途径是进行冷处理。

对于高合金工具钢,如Cr12、Cr12MoV等,淬火至室温时将会保留更多的残余奥氏体,为了将残余奥氏体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其唯一途径是进行冷处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错误

相关考题:

渗碳钢在渗碳淬火及低温回火等热处理工序之后,其表层组织为()。 A.回火马氏体B.残余奥氏体C.细珠光体D.合金碳化物

某钢在淬火后进行冷处理,若淬火后钢件在室温停留的时间愈大,则()。 A、奥氏体稳定化愈弱,冷处理效果愈好B、奥氏体稳定化愈弱,冷处理效果愈差C、奥氏体稳定化愈强,冷处理效果愈好D、奥氏体稳定化愈强,冷处理效果愈差

常用冷处理方法,是为了消除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工具钢淬火时,冷却速度越快,则所得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越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高碳高合金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加热至MS点下保温,残余奥氏体直接转变为()A、回火马氏体,B、等温马氏体

淬火碳钢在200~300℃时回火,其残余奥氏体可能转变为回火屈氏体或上贝氏体。()

冷处理是为了消除和减少组织中的()。A、珠光体B、残余奥氏体C、马氏体D、渗碳体

为了充分消除高速钢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通常要进行三次回火,其回火温度是()。A、350℃~400℃B、450℃~500℃C、550℃~570℃D、580℃~620℃

淬火时进行冷处理可减少钢中残余奥氏体的数量。()

钢的含碳量愈高,淬火温度愈高,晶粒愈粗大,残余奥氏体愈少。()

合金元素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意味着()。A、过冷奥氏体不易分解B、淬火马氏体不易分解C、残余奥氏体不易分解D、合金碳化物不稳定

合金元素提高钢回火稳定性意味着()。A、过冷奥氏体不易分解B、淬火马氏体不易分解C、残余奥氏体不易分解D、合金碳化物不稳定

一般说来,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量多少与Ms点的位置密切相关,()。A、Ms点降低越多,则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越多B、Ms点降低越多,则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越少C、Ms点升高越多,则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越多D、Ms点略有升高,则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急剧增加

常用冷处理方法,是为了消除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通常高碳钢淬火到室温后,其残余奥氏体量应比低碳钢淬火到室温时的残余奥氏体量要()。A、多B、少C、差不多D、少得多

深冷处理必须在淬火后立即进行,零件淬火后一般室温停留时间不应超过()。如淬火后停留时间长会使残余奥氏体稳定化而降低深冷处理效果。A、1hB、2hC、3hD、4h

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越高,马氏体晶粒越(),残余奥氏体的量()。

一般情况下合金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比碳钢多。

对高碳钢来说,在相同保温时间条件下,淬火加热温度愈高,淬火后残余奥氏体愈高。

高速钢淬火后进行多次回火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入基体B、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充分析出C、使马氏体分解,提高其韧性D、消除应力,减少工件变形

冷处理的目的是(),此时发生的残余奥氏体的转变产物为()。

为了减少残余奥氏体含量,高碳钢在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冷处理,如果在回火后进行冷处理,其效果不如回火前进行冷处理。

判断题一般情况下合金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比碳钢多。A对B错

单选题碳素工具钢正常的淬火组织是()A马氏体+碳化物;B马氏体+残余奥氏体;C马氏体;D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

填空题冷处理的目的是(),此时发生的残余奥氏体的转变产物为()。

单选题分级淬火的目的是为了()A得到B下B增加马氏体的量C减少残余奥氏体D减少工件变形、开裂

单选题高速钢淬火后进行多次回火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入基体B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先后析出C使马氏体分解,提高其韧性D消除应力,减少工件变形

判断题为了减少残余奥氏体含量,高碳钢在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冷处理,如果在回火后进行冷处理,其效果不如回火前进行冷处理。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