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务概况为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单位计划于××××年××月开始对××地区进行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二等水准观测1177 km,三等水准观测717 km,全网进行统一的平差计算,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季为7月、8月、9月三个月,冬季为11月至次年3月。2.目标维持区域大地测量高程基准,为区域经济建设、城市规划、环境监测、交通建设、水利建设、资源开发等撮供基础性测绘服务。照统一规划、整体设计、逐级控制的原则,利用水准测量技术建立区域大地高程控制网。3.指标要求(1)二等水准测量的指标要求。二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超过1.0 mm,二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全中谡差应不超过2.0 mm。(2)三等水准测量的指标要求。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超过3.0 mm,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全中误差应不超过6.0 mm。4.基础条件(1)图件资料。测区现有1:10万、1: 25万地形图及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可供设计、选点使用。(2)水准资料。测区原有一等水准路线2条,长度共计514.3 km,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年布测完成的,高程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有3个基本点和1个基岩点设计为本市二、三等水准网的起算点。(3)选点和埋石资料。测区的二、三等水准选点和埋石工作已经完成,已有资料包括:二、三等选点与埋石设计书及二、三等选点路线图;二等点之记307张,其中,基本水准点8座,普通水准标石299座;三等点之记361张,全部是普通水准标石;水准点委托保管书668张(一式三份);二、三等选点与埋石技术总结。(4)人员。作业单位具有测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等技术职称人员和高、中、初级职业资格人员××名,长年从事水准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水准控制网布测经验,可组织×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5)设备。作业单位有×套经过检定合格的DSZ05、DSZ1型数字水准仪,可同时满足×个水准测量班组作业的需求。[问题]1.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精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弱其影响?2.什么是大地高、正高,正常高?大地高和正常高有什么关系?
1.任务概况
为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单位计划于××××年××月开始对××地区进行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二等水准观测1177 km,三等水准观测717 km,全网进行统一的平差计算,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季为7月、8月、9月三个月,冬季为11月至次年3月。
2.目标
维持区域大地测量高程基准,为区域经济建设、城市规划、环境监测、交通建设、水利建设、资源开发等撮供基础性测绘服务。照统一规划、整体设计、逐级控制的原则,利用水准测量技术建立区域大地高程控制网。
3.指标要求
(1)二等水准测量的指标要求。二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超过1.0 mm,二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全中谡差应不超过2.0 mm。
(2)三等水准测量的指标要求。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超过3.0 mm,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全中误差应不超过6.0 mm。
4.基础条件
(1)图件资料。测区现有1:10万、1: 25万地形图及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可供设计、选点使用。
(2)水准资料。测区原有一等水准路线2条,长度共计514.3 km,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年布测完成的,高程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有3个基本点和1个基岩点设计为本市二、三等水准网的起算点。
(3)选点和埋石资料。测区的二、三等水准选点和埋石工作已经完成,已有资料包括:二、三等选点与埋石设计书及二、三等选点路线图;二等点之记307张,其中,基本水准点8座,普通水准标石299座;三等点之记361张,全部是普通水准标石;水准点委托保管书668张(一式三份);二、三等选点与埋石技术总结。
(4)人员。作业单位具有测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等技术职称人员和高、中、初级职业资格人员××名,长年从事水准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水准控制网布测经验,可组织×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
(5)设备。
作业单位有×套经过检定合格的DSZ05、DSZ1型数字水准仪,可同时满足×个水准测量班组作业的需求。
[问题]
1.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精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弱其影响?
2.什么是大地高、正高,正常高?大地高和正常高有什么关系?
为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单位计划于××××年××月开始对××地区进行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二等水准观测1177 km,三等水准观测717 km,全网进行统一的平差计算,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季为7月、8月、9月三个月,冬季为11月至次年3月。
2.目标
维持区域大地测量高程基准,为区域经济建设、城市规划、环境监测、交通建设、水利建设、资源开发等撮供基础性测绘服务。照统一规划、整体设计、逐级控制的原则,利用水准测量技术建立区域大地高程控制网。
3.指标要求
(1)二等水准测量的指标要求。二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超过1.0 mm,二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全中谡差应不超过2.0 mm。
(2)三等水准测量的指标要求。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超过3.0 mm,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全中误差应不超过6.0 mm。
4.基础条件
(1)图件资料。测区现有1:10万、1: 25万地形图及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可供设计、选点使用。
(2)水准资料。测区原有一等水准路线2条,长度共计514.3 km,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年布测完成的,高程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有3个基本点和1个基岩点设计为本市二、三等水准网的起算点。
(3)选点和埋石资料。测区的二、三等水准选点和埋石工作已经完成,已有资料包括:二、三等选点与埋石设计书及二、三等选点路线图;二等点之记307张,其中,基本水准点8座,普通水准标石299座;三等点之记361张,全部是普通水准标石;水准点委托保管书668张(一式三份);二、三等选点与埋石技术总结。
(4)人员。作业单位具有测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等技术职称人员和高、中、初级职业资格人员××名,长年从事水准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水准控制网布测经验,可组织×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
(5)设备。
作业单位有×套经过检定合格的DSZ05、DSZ1型数字水准仪,可同时满足×个水准测量班组作业的需求。
[问题]
1.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精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弱其影响?
2.什么是大地高、正高,正常高?大地高和正常高有什么关系?
参考解析
解析:1.
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因素有:①仪器误差,如i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②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如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仪器及尺承沉降影响所引起的误差等;③观测误差,指人的因索引起的误差;④客观因素的误差,如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产生的误差、温度变化产生的误差等。
为了减弱这些误差的影响,作业中应注意:①严格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佳观测条件;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半小时,设站时用测伞遮阳;②每测段设为偶数站,奇数站和偶数站采用相反的观测程序;③每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线离开地面足够高度,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④往返测应沿同一路线进行,并使用同—仪器和尺承;⑤对于客观因素产生的误差只能通过改正数的办法予以减弱。
2.
大地高的定义是由地面点沿通过该点的椭球面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
正高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高是指该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正常高以似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常高是指该点沿正常重力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大地高=正常高+高程异常。
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因素有:①仪器误差,如i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②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如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仪器及尺承沉降影响所引起的误差等;③观测误差,指人的因索引起的误差;④客观因素的误差,如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产生的误差、温度变化产生的误差等。
为了减弱这些误差的影响,作业中应注意:①严格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佳观测条件;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半小时,设站时用测伞遮阳;②每测段设为偶数站,奇数站和偶数站采用相反的观测程序;③每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线离开地面足够高度,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④往返测应沿同一路线进行,并使用同—仪器和尺承;⑤对于客观因素产生的误差只能通过改正数的办法予以减弱。
2.
大地高的定义是由地面点沿通过该点的椭球面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
正高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高是指该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正常高以似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常高是指该点沿正常重力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大地高=正常高+高程异常。
相关考题: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的“概述”中主要内容的是()。A:任务来源B:任务安排与完成情况C:执行的技术标准及规范D: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工程勘察报告《序言》中应包括:勘察工作的依据、目的和任务,()、勘察沿革等。勘察和原位测试的设备和方法。土工试验采用的仪器设备、测试方法、试样的质量评价等。A、工程概况和施工要求B、工程概况和使用要求C、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D、工程概况和建设要求
单选题工程勘察报告《序言》中应包括:勘察工作的依据、目的和任务,()、勘察沿革等。勘察和原位测试的设备和方法。土工试验采用的仪器设备、测试方法、试样的质量评价等。A工程概况和施工要求B工程概况和使用要求C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D工程概况和建设要求
单选题施工阶段的监理月报内容应包括本月()。A建设单位工作概况B本月工作概况C施工单位工作概况D工程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