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包括哪些A.基因多态性B.神经生化失调C.HPA轴功能异常D.内侧前额叶环路异常
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包括哪些
A.基因多态性
B.神经生化失调
C.HPA轴功能异常
D.内侧前额叶环路异常
参考答案和解析
基因多态性;神经生化失调;HPA轴功能异常;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环路异常
相关考题:
关于老年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描述不正确的是() A、LLD一般是指年龄45岁或60岁以后的抑郁障碍患者,狭义的是指抑郁障碍首次起病年龄在55岁或60岁以后B、LLD一般是指年龄55岁或60岁以后的抑郁障碍患者,狭义的是指抑郁障碍首次起病年龄在55岁或61岁以后C、根据欧洲14个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55岁的LLD的患病率为8.6%-14.1%,其中严重抑郁为1%-5%,绝大多数为轻度抑郁D、轻度LLD如不及时诊治,其危害性不容忽视,会增加躯体疾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导致生活治疗下降病情迁延E、在老年期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中,其发病率界定为发病于老年期的抑郁症,但研究患病率时,除了在老年期发病外,还可能包括首发病在60岁之前而目前仍在患病的病人
以下属于卡尔·雅斯培尔斯的“理解的心理学”所探讨的内容的是A、抑郁障碍发病的神经生化机制B、抑郁障碍发病的遗传因素C、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心理诱因对患者的意义D、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有心因及心理因素的作用E、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神经生化机制
以下关于抑郁症的介绍错误的是()。A:抑郁症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好发年龄在20~50岁,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0岁B: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生物化学、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C:抑郁症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D:及时恰当的治疗能提高抑郁症的临床治愈率E: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
双相高危因素提示患者可能患有双相障碍,以下哪些属于双相高危因素()A、双相障碍家族史B、发病早(首次抑郁发作年龄<35岁)C、精神运动性迟滞D、抑郁反复发作(2次)E、伴有非典型症状,如嗜睡、体重/食欲增加、灌铅样麻痹等
有关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抑郁发作时有5-羟色胺升高B、抑郁发作时有5-羟色胺降低C、抑郁发作时有去甲肾上腺素升高D、抑郁发作时有多巴胺代谢产物降低E、抑郁发作有多巴胺代谢产物升高
心理咨询的对象包括()A、抑郁性障碍、神经性厌食、性心理障碍B、抑郁性障碍、行为紊乱的精神病、神经性厌食C、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障碍、行为紊乱的精神病D、抑郁性障碍、神经性厌食、行为紊乱的精神病E、抑郁性障碍、行为紊乱的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多选题双相障碍的预测指标包括()A早年起病B老年起病C双向障碍家族史D产后抑郁障碍E季节性抑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