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平面控制网点对于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应该在 ( )A. 50m B.100mC.150m D.200m

地籍平面控制网点对于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应该在 ( )

A. 50m
B.100m
C.150m
D.200m

参考解析

解析:地籍平面控制网点的密度为: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100m左右,建筑物稀疏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200m左右。

相关考题:

在房产平面控制测量中,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m左右,稀疏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m左右。A:50100B:100200C:150200D:200300

一般来说,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密度每km2不少于(  )点。A.10B.8C.6D.3

下列关于地籍控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籍控制测量工作是地籍要素测绘的基础B:地籍控制测量主要是平面位置的测量C:地籍控制网必须采用国家统一坐标D: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包括二、三、四等和一、二级、三级和图根

地籍测量草图一般表示的内容不包括 ( )A.平面控制网点及控制点点号B.地籍区、地籍子区与地块的编号,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名称C.土地利用类别D.权属人

不可直接利用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是( )。A. 三级城市平面控制点B. 四等城市平面控制点C. 国家E级GPS点D. 国家四等三角点

地籍平面控制点包括()。A:一等平面控制点B:一级平面控制点C:二级平面控制点D:三级平面控制点E:图根点

地籍平面控制网在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之间的平均间距在 ( )A.50m左右 B.100m左右C.150m左右 D.200m左右

对于房产平面控制点密度的要求,如果是在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应在()左右。A:20mB:30mC:50mD:100m

地籍平面控制网点对于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应该在()A:50mB:100mC:150mD:200m

关于地籍图根控制说法正确的是()A:图根控制点是高级控制点,是二级控制的基础B:图根控制布设形式适合使用支导线C: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200m左右D:图根GPS可采用快速静态测量模式施测

地籍测量草图一般表示的内容不包括()A:平面控制网点及控制点点号B:地籍区、地籍子区与地块的编号,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名称C:土地利用类别D:权属人

房产平面控制点的密度在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左右。A:150mB:300mC:80mD:100m

地籍平面控制点相对起始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过()。A、±0.02mB、±0.05mC、±0.06mD、±0.08m

初始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A、地籍平面测量B、地籍整体测量C、地籍控制测量D、地籍细部测量E、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初始地籍调查成果的检测不包括()。A、界址点点位检测,宗地草图精度检测B、控制点精度检测C、地籍图图面精度检测D、界址点间距检测

地籍控制点的密度应满足何种要求?

一般来说,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密度每km2不少于()点。A、10B、8C、6D、3

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A、地籍控制测量B、地籍要素测量C、地籍平面测量D、界址点测量E、地籍细部测量

下列各项不属于初始地籍调查后应归档的成果资料的是()。A、日常地籍调查成果资料B、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控制点网图C、面积计算的原始资料、面积成果表、面积统计表D、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总结报告、检查验收报告

动态的地籍资料不包括()。A、控制点网图、控制点成果表及点之记的复印件B、地籍铅笔原图C、界址点坐标册D、初始地籍调查表复印件E、土地登记卡和土地归户卡

首级地籍控制网的精度,要保证四等以下各等级控制点相对于上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cm。A、+1B、+3C、+4D、±5

多选题初始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A地籍平面测量B地籍整体测量C地籍控制测量D地籍细部测量E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单选题建筑物密集地区,布设房产控制点平均间距在()左右为宜。A50mB100mC150mD200m

多选题动态的地籍资料不包括()。A控制点网图、控制点成果表及点之记的复印件B地籍铅笔原图C界址点坐标册D初始地籍调查表复印件E土地登记卡和土地归户卡

单选题一般来说,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密度每km2不少于()点。A10B8C6D3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初始地籍调查后应归档的成果资料的是()。A日常地籍调查成果资料B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控制点网图C面积计算的原始资料、面积成果表、面积统计表D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总结报告、检查验收报告

问答题地籍控制点的密度应满足何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