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而这里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一点相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选自林庚《说〈易水歌〉》问题:(1)文章论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2)怎样理解“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10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而这里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一点相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
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选自林庚《说〈易水歌〉》
问题:
(1)文章论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怎样理解“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10分)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1)中心观点:①艺术具有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②一首诗可以离开一个人而存在,虽然一首诗针对荆轲说出来,却属于每一个人,诗可以赋予人永生的意味,在狭小的人生中可以将一些事情忘掉,但是在艺术上又认识了它。
(2)①“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含义:a.每个诗人作诗都会融入自己的情绪,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于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含着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b.不同的诗人对于同样的词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就像文中的“萧萧”二字,“风萧萧兮易水寒”和“萧萧愁杀人”便是两种不同的情感。②“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的含义:a.我们每个人即使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首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虽然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b.即使我们已经忘掉了专诸,而更加怀念和赞美着荆轲,是因为诗人创造的诗句。综上,由于艺术具有普遍性,所以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字词理解有所不同,所创造出来的诗句也不尽相同;而也正是由于人有普遍共通的情感,使得尽管一首古诗所描写的是某一个人物,但是也能使阅读古诗的人们产生共鸣,所以“诗人创造
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相关考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意志,“苍蝇”“老虎”一起打。官员腐败,往往是因为他们经不住外在的诱惑。下列名言警句有助于提高抵抗外在诱惑力的有()。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壁立千仞,无欲则刚C.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D.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下列哪一句不是摘自《过秦论》()。A、“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B、“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C、“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说的是哪位刺杀秦王失败的著名刺客?

在荆轲刺秦王出发时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列诗句中的人物即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中“壮士”是()。A、燕丹善养士B、岁暮得荆卿C、渐离击悲筑D、宋意唱高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古诗从美学范畴上看属于()。A、悲剧性B、喜剧性C、崇高D、优美

解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纪念的是?()A、李广B、勾践C、荆轲D、廉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说的是谁?

荆轲在去刺秦王之前,悲壮高歌:“风萧萧兮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请问据《史记》记载,当时是谁为荆轲击筑伴奏的?

诗句“风萧萧兮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请问诗中的“易水”在今天河北的什么地方?

荆轲刺秦,众人送别之时,士皆垂泪涕泣,前为歌曰()A、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西归故乡。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C、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意志,“苍蝇”“老虎”一起打。官员腐败,往往因为他们经不住外在的诱惑,下列名言警句有助于提高抵抗外在诱惑能力的有()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④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都知道这是著名刺客荆轲的悲壮之语。那么荆轲又是谁推荐给燕太子丹的呢?

以下哪一句不属于《诗经》()。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C、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D、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单选题以下哪一句不属于《诗经》()。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C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D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问答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都知道这是著名刺客荆轲的悲壮之语。那么荆轲又是谁推荐给燕太子丹的呢?

问答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说的是谁?

问答题荆轲在去刺秦王之前,悲壮高歌:“风萧萧兮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请问据《史记》记载,当时是谁为荆轲击筑伴奏的?

单选题下列诗句中的人物即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中“壮士”是()。A燕丹善养士B岁暮得荆卿C渐离击悲筑D宋意唱高声

问答题诗句“风萧萧兮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请问诗中的“易水”在今天河北的什么地方?

问答题解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单选题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纪念的是?()A李广B勾践C荆轲D廉颇

单选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古诗从美学范畴上看属于()。A悲剧性B喜剧性C崇高D优美

问答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说的是哪位刺杀秦王失败的著名刺客?

填空题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打一字)()

单选题下列哪项最接近文中所述北洋水师当时面临的处境(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C进退路穷,腹背受敌D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单选题下列哪一句不是摘自《过秦论》()。A“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B“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C“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