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地形坡度、坡向校正的目的是去除由地形引起的光照度变化。一般情况下,不对地形坡度引起的误差作校正,如果实在需要时可以采用()处理减弱该方面的误差影响A:差值B:比值C:归一化D:乘法

遥感图像地形坡度、坡向校正的目的是去除由地形引起的光照度变化。一般情况下,不对地形坡度引起的误差作校正,如果实在需要时可以采用()处理减弱该方面的误差影响

A:差值
B:比值
C:归一化
D:乘法

参考解析

解析:地形坡度、坡向校正的目的是去除由地形引起的光照度变化。一般情况下,不对地形坡度引起的误差作校正。实在需要时可采用比值处理以减弱该方面的误差影响。

相关考题:

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一般表现在坡向、坡位、坡度和__________。

航摄像片上由地形起伏引起像点移位而产生的误差是()A、摄影误差B、航片误差C、倾斜误差D、投影差

当地形高差比较大时,一般要作()校正.A、井口.B、低降速带.C、基准面.

地形改造的原则有3个:()、排水组织和坡面稳定原则、坡度设计原则(坡度小于1%的地形易积水;坡度介于1%-5%的地形排水较理想;坡度介于5%-10%之间的地形适合排用地范围不大的内容;坡度大于10%的地形只能局部小范围利用)。

影响土壤侵蚀的地形因素包括坡度、坡长、()等。A、坡宽、坡高B、坡形、坡向C、坡比D、坡形

影响土壤侵蚀的地形因素包括()等。A、坡长B、坡形C、坡比D、坡向E、坡度

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地形坡度小,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地形坡度大。()

太阳高度和地形校正的目的是什么?

地形图中若相邻等高线的间距相同,表示地面()相同。A、坡向B、坡向变化率C、坡度D、坡度变化率

下列环境因子中不属于地形因子的是()。A、坡度B、海拔高度C、坡向D、土层厚度

利用全站仪测图时,下列不是等高线平面位置误差的来源的是()A、地形变换点未测点B、地形点间地面坡度不一致C、测量的地形点太密D、棱镜杆未竖直、读数不准确

园林地形的形式描述正确的是()A、平地一般指园林地形中坡度介于1%~7%之间的比较平坦的用地。B、台地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或台地式地形。C、坡地按坡度不同分为陡坡和缓坡,缓坡坡度在60%~70%。D、缓坡是介于陡坡和平地之间的过渡类型,也是易于与其他园林要素较好结合的地形。

在地形坡度陡而且地形复杂的地区以及土壤透视性大的地区,应考虑采用()。

产生遥感图像辐射误差的中央因素包括()A、传感器B、光照条件C、大气的散射和吸收D、地形影响

比值运算又叫图像相除,是用同步获得的相同地区的任意2个波段对应像元的灰度值之比得到,其目的是()A、高度角影响校正B、地形校正C、阴影消除D、定量遥感

()正常情况下坡度变化不宜()2.5%,如特殊地形限制,变更坡度大于5%--10%时,吊线需加装仰角辅助装置。

丘陵是指坡度在10﹪~25﹪之间,高度在()之间变化的地形属丘陵地形。

目前有地形图数据,如何使用ArcGis获得该地区的坡度信息、或者坡向信息?

一个地区潜水面坡度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A、旱季;B、雨季;C、地形坡度大;D、地形坡度小

多选题地形主要通过()影响农作物分布。A光热水组合B坡度C坡向D海拔E土质

单选题航摄像片上由地形起伏引起像点移位而产生的误差是()A摄影误差B航片误差C倾斜误差D投影差

单选题一个地区潜水面坡度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A旱季B雨季C地形坡度大D地形坡度小

单选题比值运算又叫图像相除,是用同步获得的相同地区的任意2个波段对应像元的灰度值之比得到,其目的是()A高度角影响校正B地形校正C阴影消除D定量遥感

多选题影响土壤侵蚀的地形因素包括()等。A坡长B坡形C坡比D坡向E坡度

单选题地形图中若相邻等高线的间距相同,表示地面()相同。A坡向B坡向变化率C坡度D坡度变化率

填空题丘陵是指坡度在10﹪~25﹪之间,高度在()之间变化的地形属丘陵地形。

多选题园林地形的形式描述正确的是()A平地一般指园林地形中坡度介于1%~7%之间的比较平坦的用地。B台地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或台地式地形。C坡地按坡度不同分为陡坡和缓坡,缓坡坡度在60%~70%。D缓坡是介于陡坡和平地之间的过渡类型,也是易于与其他园林要素较好结合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