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8个月,面色苍白,米糕喂养,有长期腹泻,血红蛋白53g/L,红细胞2.1×10/L,外周血片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以椭圆形大红细胞多见。骨髓增生活跃,所见各阶段红细胞胞体大、胞质丰富;胞核大、核质发育不平衡,"核幼质老",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再生障碍性贫血B.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C.营养性混合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患儿8个月,面色苍白,米糕喂养,有长期腹泻,血红蛋白53g/L,红细胞2.1×10/L,外周血片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以椭圆形大红细胞多见。骨髓增生活跃,所见各阶段红细胞胞体大、胞质丰富;胞核大、核质发育不平衡,"核幼质老",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C.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参考解析

解析: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主要特征:血常规示大细胞性贫血;外周血片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以椭圆形大红细胞多见。骨髓增生活跃,所见各阶段红细胞胞体大、胞质丰富;胞核大、核质发育不平衡,"核幼质老",该患者营养单一,又有长期腹泻吸收不良,实验室检查符合上述特点,因而主要考虑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相关考题:

患儿,7个月。面色苍白,米糕喂养,有长期腹泻,Hb51g/L,RBC2.1×1012/L,外周血片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骨髓增生活跃,以体积小的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细胞外铁(-),该患儿的贫血属子A.再生障碍性贫血B.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慢性疾病性贫血E.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贫血患者HGB68g/L,WBC 2.8×109/L,PLT 80×109/L,网织红细胞2%,红细胞平均体积105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0.34,其骨髓检查可能是()。A.骨髓增生活跃,红细胞胞体大,胞浆丰富,粒系分叶过多B.骨髓增生减低,三系形态大致正常C.骨髓增生活跃,可见大量有核红细胞和碎片D.骨髓增生活跃,红细胞体积偏小,中心淡染E.骨髓增生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贫血患者HGB68g/L,WBC2.8×10/L,PLT80×10/L,网织红细胞2%,红细胞平均体积105f1,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0.34,其骨髓检查可能是A.骨髓增生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B.骨髓增生减低,三系形态大致正常C.骨髓增生活跃,红细胞胞体大,胞浆丰富,粒系分叶过多D.骨髓增生活跃,可见大量有核红细胞和碎片E.骨髓增生活跃,红细胞体积偏小,中心淡染

关于缺铁性贫血的论述,错误的是()A、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大小不等B、骨髓增生明显活跃C、幼红细胞的胞质发育落后于胞核D、骨髓中易见嗜多色性红细胞E、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女,45岁,育2子,因头昏乏力、面色苍白1年来诊。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年;检验结果:红细胞2.5×1012/L,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血清铁蛋白10μg/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下列骨髓涂片检结果哪项正确()A、骨髓增生程度减低B、幼红细胞胞核小、胞质少,边缘不整C、可见幼红细胞巨幼样变D、胞核较松,发育迟于胞质E、可见成熟红细胞成缗钱状排列

单选题患儿8个月,面色苍白,米糕喂养,有长期腹泻,血红蛋白53g/L,红细胞2.1×1012/L,外周血片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以椭圆形大红细胞多见。骨髓增生活跃,所见各阶段红细胞胞体大、胞质丰富;胞核大、核质发育不平衡,"核幼质老",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再生障碍性贫血B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C营养性混合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单选题患儿,10个月,人工喂养,面色苍白。RBC 2.1×1012/L,Hb 70g/L,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红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以上者5%,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呈老浆幼核改变。最可能的诊断是(  )。A巨幼细胞性贫血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生理性贫血

单选题关于缺铁性贫血的论述,错误的是()A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大小不等B骨髓增生明显活跃C幼红细胞的胞质发育落后于胞核D骨髓中易见嗜多色性红细胞E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