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RR代表: A、 比值比 B、 相对危险度 C、 患病风险比 D、 相对危险降低率 E、 绝对危险降低率A.AB.BC.CD.DE.E

16、RR代表: A、 比值比 B、 相对危险度 C、 患病风险比 D、 相对危险降低率 E、 绝对危险降低率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和解析
B

相关考题:

在定群研究中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是A.相对危险度B.归因危险度C.比值比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人群归因危险度

下列关于相对危险度(RR)的叙述,错误的是A.相对危险度的本质是率比B.相对危险度是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的测量指标C.相对危险度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意义D.病例对照研究中,常用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E.相对危险度与归因危险度密切相关

表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某因素暴露比例的比值( )。A、相对危险度(RR)B、特异危险度(AR)C、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D、比值比(OR)E、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以下关于相对危险度(RR)的叙述,错误的是A、相对危险度的本质是率比B、相对危险度是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的测量指标C、相对危险度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意义D、病例对照研究中,常用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E、相对危险度与归因危险度密切相关

描述疾病分布的基本指标是A.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B.相对危险度及比值比C.平均数及标准差D.相对危险度及特异危险度E.率和比

对20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评价某种新药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有效率60%,对照组有效率为45%,则()。A、绝对危险度降低率为33%B、相对危险度降低率为35%C、相对危险度增高率为15%D、相对危险度增高率为25%E、比值比为1.3

描述疾病分布的基本指标()。A、平均数及标准差B、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C、率和比D、相对危险度及比值比E、相对危险度及特异危险度

病例对照研究一般不能计算发病率,所以也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只能用()作为反映A、相对危险度B、比值比C、归因危险度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人群归因危险度

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可计算A、相对危险度B、特异危险度C、比值比D、发病率E、罹患率

表示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的比()A、相对危险度(RR)B、特异危险度(AR)C、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D、比值比(OR)E、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

定群研究中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为A、相对危险度B、比值比C、归因危险度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人群归因危险度

RR表示()A、比值比B、相对危险度C、特异危险度D、特异危险度百分比

描述疾病分布的基本指标是()。A、平均数及标准差B、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C、率和比D、相对危险度及比值比E、相对危险度及特异危险度

在定群研究中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是()。A、相对危险度B、归因危险度C、比值比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人群归因危险度

对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可计算()A、相对危险度B、特异危险度C、比值比D、发病率E、罹患率

RR表示()。A、比值比B、相对危险度C、特异危险度D、人群特异危险度E、特异危险度百分比

单选题表示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的比()A相对危险度(RR)B特异危险度(AR)C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D比值比(OR)E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

单选题描述疾病分布的基本指标是()。A平均数及标准差B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C率和比D相对危险度及比值比E相对危险度及特异危险度

单选题RR表示()。A比值比B相对危险度C特异危险度D人群特异危险度E特异危险度百分比

单选题表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某因素暴露比例的比值()A相对危险度(RR)B特异危险度(AR)C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D比值比(OR)E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

单选题RR表示()A比值比B相对危险度C特异危险度D特异危险度百分比

单选题病例对照研究一般不能计算发病率,所以也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只能用()作为反映A相对危险度B比值比C归因危险度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人群归因危险度

单选题在定群研究中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是()。A相对危险度B归因危险度C比值比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人群归因危险度

单选题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可计算A相对危险度B特异危险度C比值比D发病率E罹患率

单选题某医生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评价某新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100例实验组患者3年病死率为20%,100例传统药物对照组患者3年病死率为45%,则()。A绝对危险降低率为25%B相对危险度降低率为25%C绝对危险最高率为25%D相对危险度为25%E比值比为25%

单选题对20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评价某种新药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有效率60%,对照组有效率为45%,则()A绝对危险度降低率为33%B相对危险度降低率为35%C相对危险度增高率为15%D相对危险度增高率为25%E比值比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