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氮化反应为分子反应,反应速度较慢,所以滴定不宜过快。为了避免滴定过程中亚硝酸挥发和分解,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一次将大部分亚硝酸钠滴定液在搅拌条件下迅速加入使其尽快反应。然后将滴定管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淋洗尖端,再缓缓滴定。尤其是在近终点时,因尚未反应的芳伯氨基药物的浓度极稀,须在最后一滴加后,搅拌()分钟,再确定终点是否真正到达。

重氮化反应为分子反应,反应速度较慢,所以滴定不宜过快。为了避免滴定过程中亚硝酸挥发和分解,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一次将大部分亚硝酸钠滴定液在搅拌条件下迅速加入使其尽快反应。然后将滴定管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淋洗尖端,再缓缓滴定。尤其是在近终点时,因尚未反应的芳伯氨基药物的浓度极稀,须在最后一滴加后,搅拌()分钟,再确定终点是否真正到达。

参考解析

相关考题:

亚硝酸钠滴定法滴定开始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的原因是()。A.使重氮化反应速度减慢B.使重氮化反应速度加快C.避免HN02挥发和分解D.避免HBr的挥发E.增加NO+ Br-的浓度

亚硝酸钠滴定法中将滴定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滴定被测样品。其原因是( )。A.避免亚硝酸挥发和分解B.防止被测样品分解C.防止重氮盐分解D.防止样品吸收CO2E.避免样品被氧化

重氮化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测定中的主要条件有( )。A.加入适当的溴化钾加快反应速度B.加过量的盐酸加速反应C.室温(10~30℃)条件下滴定D.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滴定E.滴定中避免水分的进入

错误的操作有( )A.将AgN03滴定液装在碱式滴定管中B.将K2Cr2O7滴定液装在碱式滴定管中C.以K2Cr207标定Na2S203溶液时用碘量瓶D.上述滴定(C)中,淀粉指示剂宜在近终点时加入E.用EDTA滴定液直接滴定Al3+时,滴定速度应快

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开始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的原因是A.避免HBr的挥发B.避免HNO2挥发和分解C.增加NO+Br-的浓度D.使重氮化反应速度减慢E.使重氮化反应速度加快

当用已知标准浓度的 NaOH 溶液滴定 HAc 溶液达终点时,若滴定管尖还挂有一滴碱液,则() 。A.直接读数B.将此一滴碱液滴入锥瓶后读数C.滴定失败,重新滴定D.估计出这一滴碱液的体积

下列对亚硝酸钠滴定法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溴化钾,可使重氮化反应速度减慢B.将滴定管尖端插人液面下,可避免亚硝酸的逸失C.《中国药典》采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D.加入盐酸可加快反应的速度E.重氮化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下面滴定操作正确的是()A.用棕色碱式滴定管盛I2标准液B.滴至终点时,用洗瓶冲洗锥形瓶内壁C.滴定管装液前用15-20ml标准溶液洗2次D.读数时手握滴定管中部,液面与视线水平

下列对亚硝酸钠滴定法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溴化钾,可使重氮化反应速度减慢B、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可避免亚硝酸的逸失C、《中国药典》采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D、加入盐酸可加快反应的速度E、重氮化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滴定管使用过程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酸式滴定管内装满水,擦干滴定管外部,将滴定管直立观察管尖有无水珠滴出,活塞缝隙中是否有水渗出,然后将活塞旋转180°,再观察一次,如不漏水即可使用B、若酸式滴定管活塞不润滑、转动不灵活或漏水,应在活塞上涂凡士林C、碱式滴定管内装满水,挤压玻璃珠并移动其位置,看尖端有无水珠滴出,如不漏水即可使用,若漏水则须更换玻璃珠或乳胶管D、装滴定液之前,要用滴定液洗涤,以除去管内残留水分,需借组漏斗(烧杯等)其他容器倒入滴定液E、将滴定液充满滴定管后,若管下部有气泡,应排气

确保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结果准确性的主要条件为A.控制一定的温度(一般为室温)B.控制亚硝酸滴定液的浓度C.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快速滴定D.加入比被测芳胺药物摩尔量多2.5~6倍摩尔量的盐酸E.加入适量的溴化钾固体粉末(中国药典规定加2g)

为避免滴定过程中亚硝酸的损失,将滴定管尖插入液面下A.1/4B.2/3C.1/2D.1/3E.3/4

下列对亚硝酸钠滴定法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溴化钾,可使重氮化反应速度减慢B.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可避免亚硝酸的逸失C.《中国药典》采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D.加入盐酸可加快反应的速度E.重氮化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关于滴定管的使用,错误的是( )。A.装滴定液之前,要用该滴定液荡洗滴定管2~3次,以除去管内残留水分,保证滴定液浓度不变B.装滴定液之前荡洗滴定管,每次倒入滴定液5~10mL,从试剂瓶直接倒入滴定管,不能借助其他容器C.酸式滴定管用左手控制活塞,大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轻轻向内扣住活塞,手控握以防将活塞顶出D.读数时应将滴定管取下,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滴定管上部无刻度处,使滴定管保持垂直状态,读取弯月面下最低处与刻度的相切之点E.滴定完毕后将滴定管内的溶液倒回原试剂

重氮化反应的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测定中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几种,其中不正确的条件是()A、加入适当的溴化钾加快反应速度B、加过量的盐酸加速反应C、室温(10~30℃)条件下滴定D、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滴定E、滴定管尖端不插入液面下滴定

重氮化反应为(),反应速度较慢,故滴定不宜过快。

永停滴定法,滴定时要把滴定管管尖插入液面下三分之二处,在停止搅拌下一次滴入大部分亚硝酸钠滴定液。

重氮化反应为分子反应,反应速度较慢,所以滴定不宜过快。为了避免滴定过程中亚硝酸挥发和分解,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一次将大部分亚硝酸钠滴定液在搅拌条件下迅速加入使其尽快反应。然后将滴定管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淋洗尖端,再缓缓滴定。尤其是在近终点时,因尚未反应的芳伯氨基药物的浓度极稀,须在最后一滴加后,搅拌()分钟,再确定终点是否真正到达。

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下面滴定操作正确的是()A、用棕色碱式滴定管盛I2标准液B、滴至终点时,用洗瓶冲洗锥形瓶内壁C、滴定管装液前用15-20ml标准溶液洗2次D、读数时手握滴定管中部,液面与视线水平

滴定前,要先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初读数并用干净的小烧杯内壁碰下悬在滴定管尖端的液滴。

重氮化反应为(),反应速度较慢,所以滴定不宜过快。为了避免滴定过程中亚硝酸挥发和分解,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一次将大部分亚硝酸钠滴定液在搅拌条件下迅速加入使其尽快反应。然后将滴定管尖端(),用少量水淋洗尖端,再缓缓滴定。尤其是在近终点时,因尚未反应的芳伯氨基药物的浓度极稀,须在最后一滴加入后,搅拌()分钟,再确定终点是否真正到达。

单选题进行酸碱滴定时,应该按()进行操作。A用单标线吸管移取溶液时,应用洗耳球将残留在管尖端的溶液吹入容器B开时用滴定管快速度滴定,接近终点时半滴半滴的滴加滴定剂C保持滴定速度约为6~8ml/min,接近终点时半滴半滴的滴加滴定剂

单选题重氮化反应的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测定中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几种,其中不正确的条件是()A加入适当的溴化钾加快反应速度B加过量的盐酸加速反应C室温(10~30℃)条件下滴定D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滴定E滴定管尖端不插入液面下滴定

单选题亚硝酸钠滴定法中将滴定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滴定被测样品。其原因是()A避免亚硝酸挥发和分解B防止被测样品分解C防止重氮盐分解D防止样品吸收CO2E避免样品被氧化

单选题快速滴定法的步骤是()。①将管尖提出液面,缓缓滴定②将大部分亚硝酸钠液在不断搅拌或摇动下一次滴入③将滴定管尖插入液面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

单选题亚硝酸钠滴定法滴定开始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的原因是(  )。A使重氮化反应速度减慢B使重氮化反应速度加快C避免HNO2挥发和分解D避免HBr的挥发E增加NO+Br-的浓度

填空题重氮化反应为(),反应速度较慢,所以滴定不宜过快。为了避免滴定过程中亚硝酸挥发和分解,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一次将大部分亚硝酸钠滴定液在搅拌条件下迅速加入使其尽快反应。然后将滴定管尖端(),用少量水淋洗尖端,再缓缓滴定。尤其是在近终点时,因尚未反应的芳伯氨基药物的浓度极稀,须在最后一滴加入后,搅拌()分钟,再确定终点是否真正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