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原子核中不能产生核磁共振吸收的是A.12CB.13CC.1HD.19F

下列原子核中不能产生核磁共振吸收的是

A.12C

B.13C

C.1H

D.19F


参考答案和解析
12C

相关考题:

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 )。 A. 分子的振动B. 分子的转动C.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D.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根据原子核的自旋特性,应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电波来激发磁场中氢原子核,使其发生共振吸收,当射频停止后,氢原子释放出吸收的能量,回到原来的状态,产生射电信号进行脑成像分辨的是A、CTB、MRIC、SPECTD、PETE、B超

产生核磁共振现象的原子核都具有内秉角动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对核子的要求必须是含有()个核子或含偶数个核子但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 A、奇数B、偶数C、质数D、任意

核磁共振谱来源于()能级间的跃迁。 A.离子B.电子C.原子核D.分子

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A分子的振动B分子的转动C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D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原子核发生下列反应时,哪些不能使原子核变成另一种元素的新核?()A、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B、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C、原子核放出一个β粒子D、原子核放出一个γ粒子

当将有()的核放入磁场后,用()的电磁波照射,它们会吸收(),发生的跃迁,同时产生()核磁共振()信号,得到核磁共振谱,这种方法称为()法。

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核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原子核的质量约等于原子的质量C、原子核不能再分

没有自旋角动量,不能产生核磁共振的原子核是:()A、13C核B、2D核C、15N核D、16O核

具有自旋角动量,能产生核磁共振的原子核是:()A、13C核B、12C核C、32S核D、16O核

核磁共振波谱产生,是将试样在磁场作用下,用适宜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使下列哪种粒子吸收能量,产生能级跃迁而引起的()A、原子B、有磁性的原子核C、有磁性的原子核外电子D、有所原子核

下列各种仪器中,可以进行分子结构鉴定的是哪种方法()A、原子吸收B、原子荧光C、核磁共振D、红外光谱

下列分析方法中,属于非光谱法的是()A、原子吸收法B、原子发射法C、核磁共振法D、折射法

有机化合物中的1H、2H、13C、19F、15N和31P等原子核都具有磁矩,都能产生核磁共振。

单选题核磁共振技术利用的是哪种能级?()A原子核外电子的不同能级B分子的转动或振动能级C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的塞曼能级劈裂D原子核自旋与角动量耦合引起的能级分裂

单选题关于核磁共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进行地下水探测B核磁共振技术常用于脑肿瘤的检测C核磁共振会产生电离辐射影响人体健康D带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能做核磁共振

单选题具有自旋角动量,能产生核磁共振的原子核是:()A13C核B12C核C32S核D16O核

单选题核磁共振波谱产生,是将试样在磁场作用下,用适宜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使下列哪种粒子吸收能量,产生能级跃迁而引起的()A原子B有磁性的原子核C有磁性的原子核外电子D有所原子核

单选题下列分析方法中,属于非光谱法的是()A原子吸收法B原子发射法C核磁共振法D折射法

多选题原子核在磁场外的状态为(  )。A原子核在自旋B自旋的原子核产生自旋磁矩C自旋中的原子核磁矩方向是一致的D可以看到宏观的核磁共振现象E质子和中子不成对时,质子在自旋中将产生角动量

判断题MRI是指原子核在磁场中受RF脉冲激励发生共振并产生信号,再经计算机将信号记录、分析、处理、重建为数字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其物理学基础是。核磁共振现象(MRN)。A对B错

单选题原子核发生下列反应时,哪些不能使原子核变成另一种元素的新核?()A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B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C原子核放出一个β粒子D原子核放出一个γ粒子

单选题关于核磁共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磁共振会产生电离辐射影响到人体健康B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进行地下水探测C核磁共振技术常用于脑肿瘤的检测D带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能做核磁共振

单选题关于核磁共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核磁共振会核磁共振技术可以会产生电离辐射影响人体健康B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进行地下水探测C核磁共振技术常用于防御肿瘤的检测D带有心脏起博器的病人不能做核磁共振

单选题没有自旋角动量,不能产生核磁共振的原子核是:()A13C核B2D核C15N核D16O核

单选题关于核磁共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核磁共振会核磁共振技术可以会产生电离辐射影响人体健康B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进行地下水探测C核磁共振技术常用于防肿宿音的检测D带有心脏起博器的病人不能做核磁共振

单选题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A分子的振动B分子的转动C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D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