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清末领事裁判权的主要内容及其确立的法律后果。

简论清末领事裁判权的主要内容及其确立的法律后果。


参考解析

解析:(1)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其驻外领事等对在另一国领土之内的本国国民按照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属于“治外法权”的一种。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正式确立于1843年的《中英五日通商章程》及随后签订的《虎门条约》中,并在其后签订的一系列下平等条约中得以扩充。
(2)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间的民事、刑事诉讼案件,均依被告主义原则适用法律和实行司法管辖;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在中国发生的诉讼案件,由所属国领事法院或相应机关审理,中国司法官员一律不得过问;不同国家的侨民之间的争讼,一般均适用被告主义原则,由被告一方所属国的领事法院或相应机构审理,中国司法官员亦不得过问;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与非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的争讼案件,如前者是被告,则适用被告主义原则,如后者是被告,则由中国法院管辖。为了行使领事裁判权,西方列强均在中国设置了司法审判系统。此外,为了扩大延伸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英、美、法三国还在中国确立了会审公廨制度。会审公廨是清政府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实际上是领事裁判权制度的延伸。1864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专门审判机构,正式形成了会审公廨制度。按1868年《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的规定,会审公廨名义上是中国官府派驻租界的基层法庭,但凡遇诉讼牵涉外国人必应到案者,必须有领事官员参与会审;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的诉讼案,若被告系有约国人,由其本国领事裁判,若被告是无约国人,也须由其本国领事陪审。实际上所谓“会审”,只是空有其名,甚至租界内纯粹中国人之间的诉讼最终也须外国领事观审并操纵判决。这一制度相继在各地租界内实行。
(3)领事裁判权确立的后果:1)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确立,使中国司法机关丧失了对涉外案件的管辖权,严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2)外国侵略者凭借领事裁判权在中国逞凶肆虐、逍遥法外。3)领事裁判权是外国侵略者肆意侵害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工具。

相关考题:

简述清末的领事裁判权制度。

清末法律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A.自强求富B.改革大清律C.共和革命D.收回领事裁判权

“收回领事裁判权”是清末法律改革的()A.最终目的B.根本目的C.直接目的D.权宜之计

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的主要标志是:()。A.预备立宪B.法院编制法C.修订法律D.领事裁判权E.会审公廨

简论清末修律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简论清末礼法之争。

下列有关清末司法体制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清末司法机构改革后,法部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B、观审制度是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及《虎门条约》中确立的C、根据领事裁判权的规定,中国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的诉讼依被告主义原则D、清末实行审检分立的原则,设立独立的检察厅,负责刑事案件的公诉,同时实行审判监督

清末宣布修订法律后,西方列强放弃了在华领事裁判权。 (  )

(2010年真题)简述清末领事裁判权制度。

简论清末预备立宪活动。

“收回领事裁判权”是清末法律改革的()A、最终目的B、根本目的C、直接目的D、权宜之计

清末法律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A、自强求富B、改革大清律C、共和革命D、收回领事裁判权

清末制定了哪些基本法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的主要标志是:()。A、预备立宪B、法院编制法C、修订法律D、领事裁判权E、会审公廨

刑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A、犯罪及其法律后果B、犯罪C、刑罚D、刑事责任

清末修订法律馆主持所指定的法律有哪些,主要内容有哪些?

简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及其类型。

清末修订法律馆主持指定的法律有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

问答题试述清末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问答题清末制定了哪些基本法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单选题清末变法修律的宗旨是()A实行法治B收回领事裁判权C恢复中国传统法律D务期中外通行

问答题简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及其类型。

多选题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的主要标志是:()。A预备立宪B法院编制法C修订法律D领事裁判权E会审公廨

问答题清末修订法律馆主持指定的法律有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

问答题清末修订法律馆主持所指定的法律有哪些,主要内容有哪些?

单选题“收回领事裁判权”是清末法律改革的()A最终目的B根本目的C直接目的D权宜之计

单选题刑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A犯罪及其法律后果B犯罪C刑罚D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