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观察氯化银浊度,正确的方法是A.置白色背景上,从侧面观察B.置黑色背景上,从侧面观察C.置黑色背景上,从下向上观察D.置黑色背景上,从上向下观察

17、观察氯化银浊度,正确的方法是

A.置白色背景上,从侧面观察

B.置黑色背景上,从侧面观察

C.置黑色背景上,从下向上观察

D.置黑色背景上,从上向下观察


参考答案和解析
D

相关考题:

浊度的测定方法适用( )浊度的水质。A.高B.低C.中D.微

在显微镜下观察真菌,常用以处理标本的物质是A、氯化银B、明矾C、甘油D、氢氧化钾E、抗菌素

在组织培养中识别病毒的方法不包括下列哪一种A、观察细胞病变B、中和试验C、底物显色D、空斑试验E、比浊度

免疫浊度法的本质是A、液体内定性检测B、琼脂内定性检测C、待测物的含量与反应液的浊度成反比D、液体内沉淀反应E、肉眼观察浊度的含量

不用自动化仪器定量测定的沉淀反应的方法有A、单向免疫扩散B、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C、免疫透射浊度法D、免疫散射浊度终点法E、免疫胶乳浊度沉淀法

澄清度检查法中,配制浊度标准液所用的试剂有A.硫酸钡B.硫酸肼C.氯化银SXB 澄清度检查法中,配制浊度标准液所用的试剂有A.硫酸钡B.硫酸肼C.氯化银D.氯化钴E.乌洛托品

关于免疫浊度法正确的是A.属于液体内定性检测B.属于琼脂内定性检测C.待测物的含量与反应液的浊度成反比D.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E.肉眼观察浊度的含量

免疫浊度法的本质是A.液体内定性检测B.琼脂内定性检测C.待测物的含量与反应液的浊度成反比D.液体内沉淀反应E.肉眼观察浊度的含量

《中国药典》对氯化物的检查是利用氯化物在()溶液中与()作用,生成()浑浊液,与一定量标准()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浊度不得更深。

循环水浊度偏高的处理方法?

氯化物检查中,反应溶液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后再比较浊度,目的是()。A、避免氯化银沉淀析出B、使生成的氯化银沉淀溶解C、避免碳酸银沉淀生成D、避免单质银析出E、避免氯化银沉淀生成

目视比浊法描述正确的是()。A、目视比浊法,水样浊度可直接读数,不用标准系列;B、水样浊度超过100度时,用无浊度水稀释后测定;C、标准分析方法所用比色管为100ml;D、目视比浊法测定浊度标准溶液制备条件是25±3℃下静置反应24小时。

目视比色法测定水的浊度时,浊度低于10度的水样,与浊度标准液进行比较时,在()上观察;浊度为10度以上的水样,比色时应对照()观察。

目视比色法测定浊度时,对浊度低于10度的水样进行比色时,()观察,浊度为10度以上的水样,比色时应()观察。A、由上向下,由前向后B、由上向下,由上向下C、由前向后,由前向后

测定浊度的方法有()等。

简述浊度为400度的浊度标准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国家颁布水质浊度的测定标准方法是()和(),方法的国标号码为()。

浊度的测定方法适用()浊度的水质。A、高B、低C、中D、微

单选题目视比色法测定浊度时,对浊度低于10度的水样进行比色时,()观察,浊度为10度以上的水样,比色时应()观察。A由上向下,由前向后B由上向下,由上向下C由前向后,由前向后

单选题浊度的测定方法适用()浊度的水质。A高B低C中D微

填空题目视比色法测定水的浊度时,浊度低于10度的水样,与浊度标准液进行比较时,在()观察,浊度为10度以上的水样,比色时应对照()观察。

单选题氯化物检查中,反应溶液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后再比较浊度,目的是()。A避免氯化银沉淀析出B使生成的氯化银沉淀溶解C避免碳酸银沉淀生成D避免单质银析出E避免氯化银沉淀生成

单选题特种蛋白免疫分析仪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可使溶液浊度改变,再通过浊度检测标本中微量物质的分析方法。特种蛋白免疫分析仪根据监测角度的不同分为()A免疫透射和散射浊度分析B免疫散射浊度分析C免疫透射浊度分析D免疫乳胶浊度分析E速率和终点散射浊度测定

单选题特种蛋白免疫分析仪是基于抗原一抗体反应原理,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可使溶液浊度改变,再通过浊度检测标本中微量物质的分析方法。特种蛋白免疫分析仪根据监测角度的不同分为()A免疫透射和散射浊度分析B免疫散射浊度分析C免疫透射浊度分析D免疫乳胶浊度分析E速率和终点散射浊度测定

单选题免疫浊度法的本质是()。A液体内定性检测B琼脂内定性检测C待测物的含量与反应液的浊度成反比D液体内沉淀反应E肉眼观察浊度的含量

单选题目视比色法测定浊度时,对浊度低于10度的水样进行比色时,()观察,浊度为10度以上的水样,紫色时应()观察A由上向下,由前向后B.由上向下,由上向下C由前向后,由前向后

填空题《中国药典》对氯化物的检查是利用氯化物在()溶液中与()作用,生成()浑浊液,与一定量标准()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浊度不得更深。

问答题简述浊度为400度的浊度标准贮备液的配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