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管壳式换热器由单管程改为双管程,若管数和管程流体的流量不变,忽略管程流体物性的改变,则管程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变为原来的()(假设适用于迪特斯-贝尔特公式)。A.0.5倍B.0.574倍C.1.74倍D.2倍

将管壳式换热器由单管程改为双管程,若管数和管程流体的流量不变,忽略管程流体物性的改变,则管程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变为原来的()(假设适用于迪特斯-贝尔特公式)。

A.0.5倍

B.0.574倍

C.1.74倍

D.2倍


参考答案和解析
增加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相关考题:

提高传热系数K的方法有()。 A、增大流体流速B、增大流体的导热系数C、除垢D、改变换热器管程表面结构

换热器介质走管壳程的确定方法是()。 A、雷诺数大的流体一般走壳程B、有腐蚀,有毒性、温度或压力很高,易结垢的介质走管程C、饱和蒸汽一般走管程D、粘度高流体一般走管程

下列关于流体在换热器中走管程或走壳程的安排,不合理的是()。A、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壳程B、饱和蒸汽宜走壳程C、腐蚀性流体宜走管程D、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程

管壳式换热器的管子较多时,为了提高管程流体的流速,可将全部管子平均分隔成若干组,使流体在管内往返经过多次,称为()。A.多管程B.往返管程C.多次管程D.对流管程

下列关于换热器流程选择错误的是()。A、需要提高流速的流体一般走管程B、饱和蒸汽一般走管程C、温度、压力高的流体一般走壳程D、具有腐蚀性的流体走管程

换热器中管程流体的流速太大,会增加换热器的压力降,因此,管程流体流速越大越好。

使用管壳式换热器用中压蒸汽加热某高粘度流体,以下哪种安排比较合适?()A、蒸汽走管程,被加热流体走壳程B、被加热流体走管程,蒸汽走壳程C、上述两者差别不大D、管壳式换热器根本不能用

为什么列管式换热器有单管程,两管程,四管程,六管程,八管程?

如何选择流体走换热器管程或壳程?

浮头式换热器应该走管程介质为()。A、不清洁的流体B、压力较低的流体C、流量大的流体或传热系数大的流体D、饱和蒸汽

列管换热器内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使湍动程度加剧,增大传热系数。A、加大壳程流体的流速B、降低壳程流体的流速C、加大管程流体的流速D、降低管程流体的流速

哪些流体宜走管程()A、不洁净且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程B、腐蚀性介质宜走管程C、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D、粘度大的流体一般以走管程为宜

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用来分配流体沿管内流动和配置管程数的部件叫()。A、管程B、管板C、管箱D、隔板

()是指用于收集从多管程来的流体或将流体分配到并流的多管程中去的管子。

管壳式换热器的管子较多时,为了提高管程流体的流速,可将全部管子平均分隔成若干组,使流体在管内往返经过多次,称为()。A、多管程B、往返管程C、多次管程D、对流管程

要求经过换热器后压力较大的流体走管程。

管壳式换热器,宜走管程的流体介质是()A、易腐蚀的流体B、有泄漏危险的流体C、要求经换热器后压力损失小的流体D、流量大的流体

单选题管壳式换热器,宜走管程的流体介质是()A易腐蚀的流体B有泄漏危险的流体C要求经换热器后压力损失小的流体D流量大的流体

单选题列管式换热器设置管程隔板的目的是()。A提高管程流体的流速B降低管程流体的压强C提高换热面积D消除热应力

单选题列管式换热器的热应力产生的原因是()A换热管两侧流体温差过大B管程流体温度过高C壳程流体温度过高D管程和壳程流体的温度均过高

单选题下列关于流体在换热器中走管程或壳程的安排中不一定妥当的是()A流量较小的流体宜安排走壳程B饱和蒸汽宜安排走壳程 C腐蚀性流体以及易结垢的流体宜安排走管程 D压强高的流体宜安排走管程

单选题将某逆流、湍流流动的单管程列管换热器改为双管程,保持流体流量不变,则该换热器的KA值()(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A减小B增加,增幅不会超过100%C增加,增幅不会超过200%D增加,增幅可能大于200%

判断题列管换热器采用多管程的目的是提高管内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α。A对B错

单选题将一个列管式换热器由单管程改为2管程而管程流量不变,假定流体在换热管内流动均进入了阻力平方区,则流体管程的压强降约为原来的多少倍?()A2B4C8D16

单选题使用管壳式换热器用中压蒸汽加热某高粘度流体,以下哪种安排比较合适?()A蒸汽走管程,被加热流体走壳程B被加热流体走管程,蒸汽走壳程C上述两者差别不大D管壳式换热器根本不能用

单选题若将某列管换热器由单管程改为双管程,则其温差校正系数()。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好说

单选题列管换热器内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使湍流程度加剧,增大传热系数。A加大壳程流体的流速B降低壳程流体的流速C加大管程流体的流速D降低管程流体的流速

单选题将一个列管式换热器由单管程改为4管程而管程流量不变,则其换热面积和管程流体流速分别为原来的多少倍?()A1,4B2,4C4,2D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