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原子和铁原子在γ-Fe中的的扩散激活能Q分别为140和270 KJ/mol。这表明碳原子在铁中间隙扩散比铁原子在铁中的自扩散容易。

碳原子和铁原子在γ-Fe中的的扩散激活能Q分别为140和270 KJ/mol。这表明碳原子在铁中间隙扩散比铁原子在铁中的自扩散容易。


参考答案和解析
错误

相关考题:

碳原子和氮原子溶入铁原子晶格中形成的固溶体类型()。 A、前者为置换式,后者为间隙式B、前者为间隙式,后者为置换式C、两者均为间隙式D、两者均为置换式

为了使碳原子渗入钢中,就必须是钢处于()状态。 A、奥氏体B、铁素体C、铁素体加渗碳体混合物D、马氏体

贝氏体是过冷奥氏体中温转变产物,在转变过程中,碳原子能进行扩散,而铁原子不能进行扩散。()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由于氮原子半径比氢原子的(),困此,在铁液中氮原子扩散较氢原子(),去除()。

如果高温奥氏体冷却速度过快,其中富含的碳原子来不及扩散,就会形成碳在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即马氏体。

在铁碳合金中,碳原子取代了铁原子的位置而组成置换式固溶体。

氧化是指钢在氧化介质中加热时,氧原子与()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A、碳原子B、铁原子C、硫原子D、硅原子

铁和碳原子按一定的比例相互作用形成金属化合物,属于此类的()A、渗碳体B、铁素体C、奥氏体

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是以()方式进行的。A、铁原子的扩散B、碳原子的扩散C、共格切变D、铁和碳原子的扩散

在烷烃分子中,只与另外一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称为()原子;只与另外三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称为()原子。烷烃不溶于(),易溶于()。

金刚石磨料在600—700℃以上时,其碳原子易扩散到铁金属内形成碳化物。

钢在冷却过程中,有关马氏体组织的形成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奥氏体在高温下通过铁、碳原子的充分扩散而发生的组织转变B、马氏体形成只与温度有关,与冷却时间无关C、马氏体的形成过程中,铁、碳原子均不发生扩散D、马氏体的形成与钢中的化学成分如碳含量、合金元素的含量有关E、所有的马氏体组织都是一种脆而硬的组织

在固态铁碳合金中,铁和碳原子按一定的比例相互作用形成金属化合物,如()。A、渗碳体B、奥氏体C、铁素体

苛性脆化是一种特殊的电化学腐蚀,其产生电位差的部位是()。A、铁原子和碳原子之间B、铁元素和杂质之间C、钢铁和介质之间D、晶粒和晶粒边缘之间

氧在铁液中以()的形式存在。A、原子氧B、FeOC、原子氧和FeOD、气体

碳、氮、氢在体心立方铁中的扩散活化能分别为84kJ/mol、75kJ/mol和13kJ/mol,试对此差异进行分析和解释。

铁硫簇主要有Fe2S2和Fe4S4两种组成形式,通过其中的铁原子与铁硫蛋白中的半胱氨酸残基的()相连接。

在碳链中,与两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为()。A、伯碳原子B、仲碳原子C、叔碳原子D、季碳原子

13.2克铁试样投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其重为13.8克,求在铁试样上镀了多少克铜?(原子量:Fe=56,Cu=64)

在相同的温度下,碳在α-Fe中的扩散比在γ-Fe中的扩散更容易,速度更快。这主要是因为:()A、碳原子在α-Fe中固溶造成的晶格畸变更大;B、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所致;C、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所致。

判断题贝氏体是过冷奥氏体中温转变产物,在转变过程中,碳原子能进行扩散,而铁原子不能进行扩散。A对B错

填空题铁硫簇主要有Fe2S2和Fe4S4两种组成形式,通过其中的铁原子与铁硫蛋白中的半胱氨酸残基的()相连接。

问答题试述钢中奥氏体和铁素体的晶体结构、碳原子可能存在的部位以及碳原子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最大理论含量和实际含量。

单选题钢材中铁和碳原子结合的三种形式是(  )。[2010年真题]A碳+铁+合金B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C珠光体+碳化三铁D固溶体+化合物+机械混合物

单选题氧在铁液中以()的形式存在。A原子氧BFeOC原子氧和FeOD气体

问答题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晶格常数分别为0.286nm和0.3607nm,求1cm3中铁和铜的原子数。

问答题碳、氮、氢在体心立方铁中的扩散活化能分别为84kJ/mol、75kJ/mol和13kJ/mol,试对此差异进行分析和解释。

判断题如果高温奥氏体冷却速度过快,其中富含的碳原子来不及扩散,就会形成碳在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即马氏体。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