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预测时,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A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B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C南北向为X坐标轴、东西向为Y坐标轴D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
大气环境预测时,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
A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
B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
C南北向为X坐标轴、东西向为Y坐标轴
D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
参考解析
略
相关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预测评价项目建成后各污染物对预测范围的环境影响时,下列关于达标区环境影响叠加,正确的是()。A. 本项目贡献浓度B. 新增污染源贡献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贡献浓度+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拟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C. 新增污染源贡献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贡献浓度+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拟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环境质量现状浓度D. 新增污染源贡献浓度-“以新带老”污染源贡献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贡献浓度+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拟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扩建项目,其污染源调查对象至少应包括()。A: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B:区域替代项目C:评价范围内所有工业污染源D:所评价的项目
某建设项目拟新建 2 条生产线,淘汰现有 1 条已停产生产线,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进行了现状监测,评价范围内有同类在建项目,并制定有评价区域污染削减方案,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表达为( )。A、新建生产线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B、新建生产线污染源预测值-淘汰生产线计算值+现状监测值C、新建生产线污染源预测值+同类在建项目污染源计算值-区域污染削减方案计算值+现状监测值D、新建生产线污染源预测值-淘汰生产线计算值+同类在建项目污染源计算值-区域污染削减方案计算值+现状监测值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大气环境预测时,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A: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B: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C:南北向为X坐标轴、东西向为Y坐标轴D: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
某涉及现有项目大气污染排放的扩建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为满足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需要,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有()。A:现有项目污染源B:扩建项目污染源C:评价范围内排放同类污染物的现有工业污染源D:评价范围内排放同类污染物的在建工业污染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在评价范围基础上对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范围调整时,考虑的因素可不包括()。A、污染源的排放高度B、环境影响预测因子C、评价区域的主导风向D、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2.5 kmB.三级评价项目不需要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C.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10 kmD.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取5 km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关于预测范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并覆盖各污染物长期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10%的区域;B.对于经判定需预测二次污染物的项目,预测范围应覆盖PM2.5和O3短期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1%的区域;C.对于评价范围内包含环境空气功能区一类区的,预测范围应覆盖项目对一类区最大环境影响;D.预测范围一般以项目污染源为中心,边长2.5km的区域。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需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下列公式正确的是()。A: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B: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C: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D: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一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某项目污染源主导风向下风向5km处有一规模较大的城市,经估算模式计算的最远D10%为3.5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预测范围选择合理的是( )。A.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10km×7km范围B.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7km×7km范围C.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5km×7km范围D.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3.5km×3.5km范围
某项目污染源主导风向下风向5km处有一规模较大的城市,经估算模式算的最远D10%为3.5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预测范围选择合理的是()。 A.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10km×7km范围 B.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7km×7km范围 C.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5km×7km范围 D.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3.5km×3.5km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级评价项目,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影响评价范围自排放源外延D10%的矩形区域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D10%超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 km的矩形区域;当D10%小于2.5 km时,评价范围边长取5 km。B.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5 km。C.对于新建、迁建及飞行区扩建的枢纽及干线机场项目,评价范围还应考虑受影响的周边城市,最大取边长50 km。D.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规划区边界为起点,外延规划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的矩形区域。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有关规定,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范围的正确表述有()A、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B、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C、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D、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是正确的A、预测因子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选取所有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B、预测因子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C、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D、预测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E、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项目主要污染源位于评价范围的中心区域。
大气环境预测时,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A、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B、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C、南北向为X坐标轴、东西向为Y坐标轴D、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
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中,三级评价应调查分析()。A、项目污染源B、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D、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单选题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对于不达标区项目需叠加达标规划中达标年的目标浓度,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A新增污染源预测值+达标年目标浓度+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计算值一区域消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B新增污染源预测值一达标年目标浓度+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计算值一区域消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C新增污染源预测值+达标年目标浓度一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计算值一区域消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D新增污染源预测值+达标年目标浓度+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计算值+区域消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
单选题大气环境预测时,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A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B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C南北向为X坐标轴、东西向为Y坐标轴D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
单选题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评价范围基础上对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范围调整时,考虑的因素可不包括()。A污染源的排放高度B环境影响预测因子C评价区域的主导风向D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单选题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中,对于三级评价,应调查分析()。A项目污染源B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C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D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多选题有关确定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范围和计算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计算区域浓度场时,一般取污染源所在的位置为原点(0,0)坐标B在计算区域浓度场时,一般取东西向为X坐标轴C在计算区域浓度场时,一般取南北向为Y坐标轴D计算污染源对下风向影响时,取污染源所在的位置为原点,取下风向为X坐标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