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筏形基础,γ0=1.0,基础平面尺寸为39.2m×17.4m。基础埋深为1.0m,地下水位标高为-1.0m,地基土层及有关岩土参数见下图。初步设计时考虑三种地基基础方案:方案一,天然地基方案;方案二,桩基方案;方案三,减沉复合疏桩方案。采用方案一时,假定,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与筏板基础总的竖向力为45200kN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上部结构与筏板基础总的竖向力为59600kN。试问,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时,②层土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与自重应力值pcz之和(pz+pcz)(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5B.75C.90D.100

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筏形基础,γ0=1.0,基础平面尺寸为39.2m×17.4m。基础埋深为1.0m,地下水位标高为-1.0m,地基土层及有关岩土参数见下图。初步设计时考虑三种地基基础方案:方案一,天然地基方案;方案二,桩基方案;方案三,减沉复合疏桩方案。

采用方案一时,假定,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与筏板基础总的竖向力为45200kN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上部结构与筏板基础总的竖向力为59600kN。试问,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时,②层土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与自重应力值pcz之和(pz+pcz)(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65
B.75
C.90
D.100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某住宅为8层框架结构,各层层高均为3m,无地下室,原始地面标高为10.000m,室内外高差0.300m,结构荷载均匀对称,初步设计阶段,考虑采用人工处理地基上的筏板基础,筏板沿建筑物周边外挑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16m×42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值pk=145kPa。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9.000m。[2014年真题]2.试问,当考虑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方案,对下卧层承载力进行验算时,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③层淤泥质粉质黏土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00 B、120 C、140 D、160

(  )是指在可行性研究勘察的基础上,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为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及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作方案进行论证,满足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A.选址勘察B.初步勘察C.初略勘察D.详细勘察

建筑物、构筑物地基基础方案选择中,优先考虑的是( )。A.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B.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C.深基础D.深浅联合基础

69*某构筑物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尺寸20m×20m,地基土为深厚黏土,要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沉降不大于100mm。某设计方案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桩长10m,计算结果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Pa,沉降为180mm,为满足要求,问下列何种修改方案最为有效(  ) A. 搅拌桩全部改为CFG桩,置换率,桩长不变 B. 置换率、桩长不变,增加搅拌桩桩径 C. 总桩数不变,部分搅拌桩加长 D. 增加搅拌桩的水泥掺量提高桩身强度.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下列关于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的论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是在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情况下的疏布摩擦型桩基础B.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中,桩距应不大于5倍桩径C.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的沉降等于桩长范围内桩间土的压缩量D.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中,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和桩间土共同分担

当丙类建筑位于严重液化的场地时,在确定地基处理和基础方案时,下列哪些措施符合抗震害要求?( )A.采用筏板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等刚性基础B.采用振冲、振动砂桩等方法加固液化土层,使该土层的标准贯入实测击数大于相应的临界值C.增加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底面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D.采用桩基础

关中地区某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探井资料如下图,从地面下1.0m开始取样,取样间距均为1.0m,假设地面标高与建筑物±0标高相同,基础埋深为2.5m,当基底下地基处理厚度为4.0m时,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值?()

某场地中自0~1.0m为回填土,γ1=18kN/m3,自1.0m以下为黏性土,ck= 15kPa,φk=18°,γ2=19kN/m3,地下水位为4.5m,基础埋深为2.5m,基础宽度为 4.0m。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 kPa。(注:地下水位上下土的ck、φk值相同)A220B230C240D250

某软土地基上多层建筑,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筏板平面尺寸为35mX10m,承台底设置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共计102根,桩截面尺寸为200mmX 200mm,间距2m,桩长15m,正三角形布置,地层分布及土层参数如图所示,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的基础中心点由桩土相互作用产生的沉降Ssp,其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某高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1m×30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桩直径为400mm。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图5-14所示。假定该工程沉降计算不考虑基坑回弹影响,采用天然地基时,基础中心计算的地基最终变形量为150mm,其中基底下7.5m深土的地基变形量S1为100mm,其下土层的地基变形量s2为50mm。已知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spk为360kPa。当褥垫层和粉质黏土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相同,并且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相同时,试问,地基处理后,基础中心的地基最终变形量s(m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A) 80 (B)90 (C)100 (D)120

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筏形基础,γ0=1.0,基础平面尺寸为39.2m×17.4m。基础埋深为1.0m,地下水位标高为-1.0m,地基土层及有关岩土参数见下图。初步设计时考虑三种地基基础方案:方案一,天然地基方案;方案二,桩基方案;方案三,减沉复合疏桩方案。采用方案二时,拟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桩外径400mm,壁厚95mm,桩尖采用敞口形式,桩长26m,桩端进入第④层土2m,桩端土塞效应系数λp=0.8。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桩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100B.1200C.1240D.2500

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筏形基础,γ0=1.0,基础平面尺寸为39.2m×17.4m。基础埋深为1.0m,地下水位标高为-1.0m,地基土层及有关岩土参数见图5-3。初步设计时考虑三种地基基础方案:方案一,天然地基方案;方案二,桩基方案;方案三,减沉复合疏桩方案。条件同题9,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定,计算筏基中心点的沉降时,由桩土相互作用产生的沉降ssp(ra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5B.15C.25D.35

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筏形基础,γ0=1.0,基础平面尺寸为39.2m×17.4m。基础埋深为1.0m,地下水位标高为-1.0m,地基土层及有关岩土参数见下图。初步设计时考虑三种地基基础方案:方案一,天然地基方案;方案二,桩基方案;方案三,减沉复合疏桩方案。采用方案三时,在基础范围内较均匀布置52根250mm×250mm的预制实心方桩,桩长(不含桩尖)为18m,桩端进入第③层土1m。假定,方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为340kN,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上部结构与筏板基础总的竖向力为43750kN。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定,计算由筏基底地基土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基础中点的沉降Ss时,假想天然地基平均附加压力p0(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5B.25C.40D.50

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筏形基础,γ0=1.0,基础平面尺寸为39.2m×17.4m。基础埋深为1.0m,地下水位标高为-1.0m,地基土层及有关岩土参数见图5-3。初步设计时考虑三种地基基础方案:方案一,天然地基方案;方案二,桩基方案;方案三,减沉复合疏桩方案。.采用方案一时,假定,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与筏板基础总的竖向力为45200kN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上部结构与筏板基础总的竖向力为59600kN。试问,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时,②层土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与自重应力值pcz之和(pz+pcz)(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5B.75C.90D.100

某多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4m×50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和水泥土搅拌桩两种桩型的复合地基,CFG桩和水泥土搅拌桩的桩径均采用500mm。桩的布置、地基土层分布、土层厚度及相关参数如题图所示。假定,基础底面处多桩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spk=252kPa。当对基础进行地基变形计算时,试问,第②层淤泥质黏土层的复合压缩模量Es(M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11 B. 15 C. 18 D. 20

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筏形基础,γ0=1.0,基础平面尺寸为39.2m×17.4m。基础埋深为1.0m,地下水位标高为-1.0m,地基土层及有关岩土参数见图5-3。初步设计时考虑三种地基基础方案:方案一,天然地基方案;方案二,桩基方案;方案三,减沉复合疏桩方案。采用方案二时,拟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桩外径400mm,壁厚95mm,桩尖采用敞口形式,桩长26m,桩端进入第④层土2m,桩端土塞效应系数λp=0.8。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桩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100B.1200C.1240D.2500

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筏形基础,γ0=1.0,基础平面尺寸为39.2m×17.4m。基础埋深为1.0m,地下水位标高为-1.0m,地基土层及有关岩土参数见下图。初步设计时考虑三种地基基础方案:方案一,天然地基方案;方案二,桩基方案;方案三,减沉复合疏桩方案。条件同题9,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定,计算筏基中心点的沉降时,由桩土相互作用产生的沉降ssp(ra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5B.15C.25D.35

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筏形基础,γ0=1.0,基础平面尺寸为39.2m×17.4m。基础埋深为1.0m,地下水位标高为-1.0m,地基土层及有关岩土参数见图5-3。初步设计时考虑三种地基基础方案:方案一,天然地基方案;方案二,桩基方案;方案三,减沉复合疏桩方案。采用方案三时,在基础范围内较均匀布置52根250mm×250mm的预制实心方桩,桩长(不含桩尖)为18m,桩端进入第③层土1m。假定,方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为340kN,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上部结构与筏板基础总的竖向力为43750kN。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定,计算由筏基底地基土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基础中点的沉降Ss时,假想天然地基平均附加压力p0(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5B.25C.40D.50

路基地基处理方案中根据路基地基的承载力不同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案,对于软土地基一般采用()。 A、排水疏干、清基换填、抛填片石的施工方案B、降水、抽水、清表的处理方案C、粉喷桩、旋喷桩、排水芯带、砂带桩、砂桩、碎石桩等加固施工方案

建筑物、构筑物地基基础方案选择中,优先考虑的是()。 A、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B、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C、深基础D、深浅联合基础

载体桩技术与地基基础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有()。A、岩土工程勘察资料B、结构类型C、施工条件D、材料情况E、经济情况

多选题载体桩技术与地基基础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有()。A岩土工程勘察资料B结构类型C施工条件D材料情况E经济情况

单选题路基地基处理方案中根据路基地基的承载力不同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案,对于软土地基一般采用()。A排水疏干、清基换填、抛填片石的施工方案B降水、抽水、清表的处理方案C粉喷桩、旋喷桩、排水芯带、砂带桩、砂桩、碎石桩等加固施工方案

单选题某厂房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尺寸4m×6m,基础埋深为2.0m,地下水位埋深1.0m,持力层为粉质黏土(天然孔隙比为0.8,液性指数为0.75,天然重度为18kN/m3)在该土层上进行三个静载荷试验,实测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130kPa、110kPa、135k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作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kPa。A110B125C140D160

单选题某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尺寸3m×5m,基础埋深为2.0m,地下水位埋深为1.0m,持力层为粉质黏土(天然孔隙比为0.8,液性指数为0.75,天然重度为18kN/m3)在该土层上进行三个静载荷实验,实测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130kPa、110kPa和135k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作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项。()A137kPaB147kPaC157kPaD167kPa

单选题路基地基处理方案中根据路基地基的承载力不同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案,对于软土地基一般采用( )。A排水疏干、清基换填、抛填片石的施工方案B降水、抽水、清表的处理方案C粉喷桩、旋喷桩、排水芯带、砂带桩、砂桩、碎石桩等加固施工方案D排水沉降固结、堆载预压的施工方案

单选题建筑物、构筑物地基基础方案选择中,优先考虑的是()。A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B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C深基础D深浅联合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