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既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有下列主张,其中何项不正确?A.当场地地基无软弱下卧层时,测定的既有建筑基础再增加荷载时,变形模量的试验压板尺寸不宜小于2.0m2B.在低层或建筑荷载不大的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设计中,应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变形计算C.测定地下水位以上的既有建筑地基的承载力时,应使试验土层处于干燥状态,试验板的面积宜取0.25m2~0.50m2D.基础补强注浆加同适用于因不均匀沉降、冻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基础裂损的加固
关于既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有下列主张,其中何项不正确?
A.当场地地基无软弱下卧层时,测定的既有建筑基础再增加荷载时,变形模量的试验压板尺寸不宜小于2.0m2
B.在低层或建筑荷载不大的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设计中,应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变形计算
C.测定地下水位以上的既有建筑地基的承载力时,应使试验土层处于干燥状态,试验板的面积宜取0.25m2~0.50m2
D.基础补强注浆加同适用于因不均匀沉降、冻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基础裂损的加固
B.在低层或建筑荷载不大的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设计中,应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变形计算
C.测定地下水位以上的既有建筑地基的承载力时,应使试验土层处于干燥状态,试验板的面积宜取0.25m2~0.50m2
D.基础补强注浆加同适用于因不均匀沉降、冻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基础裂损的加固
参考解析
解析:A项,根据《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12)附录B.0.1和B.0.2条规定,既有建筑地基承载力持载再加荷载试验中,试验压板可取方形或圆形,压板宽度或直径,对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应取基础宽度。对基础宽度大,试验条件不满足时,应考虑尺寸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结合结构和基础形式以及地基条件综合分析,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模量;当场地无软弱下卧层时,可用小尺寸压板的试验确定,电脑试验压板的面积不宜小于2m2。
B项,根据3.0.4.1和2款规定,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中,由于可能存在加载时间或荷载数值的不一致性,容易引起附加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故在加固设计中均须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变形计算。
根据附录A.0.1和A.0.2条规定,地基土的含水量和天然状态改变将导致地基承载力的变化,故在既有地基承载力检测中,必须保证地基土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故C项叙述错误。
D项,根据第11.2.1条规定,基础补强注浆加固的特点是施工方便,可以加强基础的刚度与整体性,适用于因不均匀沉降、冻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基础裂损的加固。在补强注浆加同施工中,一定要合理控制注浆压力,以达到在保证注浆饱满的同时避免因压力过高造成基础及上部结构损坏的目的。
B项,根据3.0.4.1和2款规定,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中,由于可能存在加载时间或荷载数值的不一致性,容易引起附加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故在加固设计中均须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变形计算。
根据附录A.0.1和A.0.2条规定,地基土的含水量和天然状态改变将导致地基承载力的变化,故在既有地基承载力检测中,必须保证地基土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故C项叙述错误。
D项,根据第11.2.1条规定,基础补强注浆加固的特点是施工方便,可以加强基础的刚度与整体性,适用于因不均匀沉降、冻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基础裂损的加固。在补强注浆加同施工中,一定要合理控制注浆压力,以达到在保证注浆饱满的同时避免因压力过高造成基础及上部结构损坏的目的。
相关考题:
市政BIM设计过程中,关于建筑初设模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评估阶段模型是在建筑初设模型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相对于初设阶段的模型更加精细B、建筑初设模型包括隧道主体建筑构件的几何尺寸、定位信息C、建筑初设模型包括附属用房细节集合尺寸、定位信息D、建筑初设模型包括建筑设备相关土建预埋件、预留孔洞等初步几何信息
下列关于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节能建筑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到2020年,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B、到2020年,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50%C、到2020年,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40%D、到2020年,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30%
下列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建筑业企业可以申请多项建筑业企业资质 B、建筑业企业必须具备至少一项企业资质 C、建筑业企业如有多项资质,必须有一项为主项资质 D、申请多项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可以确定其中任一项资质作为企业主项资质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下列关于桩基承台设计、构造的若干主张中,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A)柱下两桩承台不需要进行受冲切承载力计算(B)对二级抗震等级的柱,纵向主筋进人承台的锚固长度应乘以1.05的系数(C)一柱一桩时,当桩与柱的截面直径之比大于2时,可不设联系梁(D)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之间的间隙可用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其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4
下列有关基坑工程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提示:本题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作答。(A) 饱和黏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在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下预固结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确定(B) 作用于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和水压力,宜按水土分算的原则计算(C) 排桩式支护结构的顶部应设置圈梁,桩顶嵌入圈梁的深度不宜小于50mm(D) 预应力土层锚杆的自由段长度不得少于5m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下列关于桩基承台设计、构造的若干主张中,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 柱下两桩承台不需要进行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B. 对二级抗震等级的柱,纵向主筋进入承台的锚固长度应乘以l.05的系数 C. 一柱一桩时,当桩与柱的截面直径之比大于2时,可不设联系梁 D. 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之间的间隙可用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其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4
下列关于竖向地震作用的主张,其中何项不正确?( )[2011年真题] A. 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B. 8度抗震设计时,跨度大于24m的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C. 8度抗震设计的带转换层高层结构中的转换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D. 8度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可不计竖向地震作用
下列关于竖向地震作用的主张,其中何项不正确?(A) 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B) 8度抗震设计时,跨度大于24m的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C) 8度抗震设计的带转换层高层结构中的转换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D) 8度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可不计竖向地震作用
图示甲为既有的6层建筑物,天然土质均匀地基,基础埋深2m。乙为后建的12层建筑物,筏基。两建筑物的净距离5m。乙建筑物建成后,甲建筑物西侧山墙上出现了裂缝。下列甲建筑物西侧山墙裂缝形式的示意图选项中,其中何项的裂缝形式有可能是由于乙建筑物的影响造成的?(A)图 1 (B)图2(C)图 3 (D)图4
托换技术大致可以解决( )情况所产生的问题。A.既有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不满足要求,危及建筑物的安全,而需要进行地基基础加固B.因改变原建筑使用要求或使用功能引起的地基问题C.修建地下工程而引起既有建筑物的地基问题D.古建筑的维修,而需要进行更换地基基础
下列关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地基变形设计要求的论述,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A)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B)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单层地下室的基坑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C)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 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D)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6层框架结构,采用天然地基,其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时,建筑物可不进行地基变形计算
下列关于地基基础设计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A.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如抗震防烈度小于8度,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B.对砌体房屋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搞垮承载力验算C.当高耸结构的高度不超过20m时,基础倾斜的允许值为0.008D.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子分部)、分项工程划分是按()执行的。A、《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B、《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C、《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单选题下列关于软弱地基上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2009年真题]A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的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B对砌体承重结构的房屋,墙体内宜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钢筋砖圈梁C对五层以上的房屋,如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宽度不应小于120mmD建筑垃圾不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单选题关于预制桩的下列主张中,何项不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定?( )[2013年真题]A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区,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B对于饱和软粘土地基,预制桩入土15d后方可进行竖向静载试验C混凝土预制实心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及以上方可起吊D采用锤击成桩时,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
单选题下列关于地基基础设计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2008年真题]A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如抗震防烈度小于8度,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B对砌体房屋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C当高耸结构的高度不超过20m时,基础倾斜的允许值为0.008D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