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预应力混凝土屋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屋架下弦采用后张法一端张拉。当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张拉预应力钢筋(采用超张拉),预应力钢筋采用钢绞线(fptk=1720N/mm2,fpy=1220N/mm2,En=195000N/mm2)。钢绞线面积Ap=593mm2。设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105N/mm2,由锚具变形和孔道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78N/mm2,构件净截面面积An=43080mm2,则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σpc最接近于(  )。提示:设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fptk。A.10.9B.12.9C.14.9D.15.9

某预应力混凝土屋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屋架下弦采用后张法一端张拉。当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张拉预应力钢筋(采用超张拉),预应力钢筋采用钢绞线(fptk=1720N/mm2,fpy=1220N/mm2,En=195000N/mm2)。钢绞线面积Ap=593mm2。设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105N/mm2,由锚具变形和孔道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78N/mm2,构件净截面面积An=43080mm2,则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σpc最接近于(  )。
提示:设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fptk。

A.10.9
B.12.9
C.14.9
D.15.9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采用超张拉工艺可以()。 A、降低各项预应力损失值B、降低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C、降低钢筋松弛和孔道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D、降低温差产生的预应力损失值

下列选项不属于后张法构件钢筋预应力损失的是()。 A.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B.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C.张拉端锚具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D.温度损失

后张法施工某预应力混凝土梁,孔道长 20 米,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 ,每根梁配有 7 束公称直径为 15.2mm 钢绞线,每束钢绞线截面面积为 139mm2,钢绞线 fptk=1860MPa,弹性模量 Es= 1.95×105 MPa,张拉控制应力 σcon=0.70fptk,拟采用超张拉程序:0→1.05σcon,设计规定混凝土达到 80%设计的强度标准值时才能张拉,试:(1)计算同时张拉 7 束公称直径 15.2mm 钢绞线所需的张拉力;(2)计算 0→1.0σcon 过程中,钢绞线的伸长值;(3)计算张拉时混凝土应达到的强度值。

关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即使张拉控制应力、材料强度等级、混凝土截面尺寸以及预应力钢筋和截面面积相同,后张法构件的有效预压应力值也比先张法高B.对预应力钢筋超张拉,可减少预应力钢筋的损失C.施加预应力不仅能提高构件的抗裂度,也能提高其极限承载能力D.构件在使用阶段会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发挥混凝土受压性能

某公共建筑屋面大梁跨度为40m,设计为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预应力钢筋采用钢绞线,非预应力钢筋为HRB400钢筋。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组织了施工,并按业主的要求完成了施工。试回答以下问题:该工程的预应力筋,宜采用( )。A.一端张拉B.两端分别张拉C.一端张拉后另一端补强D.两端同时张拉

对后张法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以下( )因素可造成预应力损失。Ⅰ.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滑动;Ⅱ.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Ⅲ.预应力筋应力松弛;Ⅳ.混凝土收缩、徐变A.Ⅰ、Ⅱ、ⅢB.Ⅰ、Ⅱ、Ⅲ、ⅣC.Ⅱ、Ⅲ、ⅣD.Ⅰ、Ⅲ、Ⅳ

对后张法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以下哪些因素可造成预应力损失?Ⅰ.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滑动Ⅱ.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Ⅲ.预应力筋应力松弛Ⅳ.混凝土收缩、徐变( )A.Ⅰ、Ⅱ、ⅢB.Ⅰ、Ⅱ、Ⅲ、ⅣC.Ⅱ、Ⅲ、ⅣD.Ⅰ、Ⅲ、Ⅳ

先张法施工的预应力构件,在混凝土预压后产生的第二批预应力损失是()。A、由于锚具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B、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C、钢筋的应力松驰引起的预应力损失D、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

先张法构件的预应力损失包括()A、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B、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C、预应力筋与台座间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D、预应力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E、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F、环向预应力筋挤压混凝土引起的应力损失

后张法构件的预应力损失包括()。A、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B、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C、预应力筋与台座间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D、预应力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E、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F、环向预应力筋挤压混凝土引起的应力损失

某预应力混凝土梁长21m,预应力钢筋直径φ20,弹性模量E=2×105N/mm2,抗拉强度标准值fpuk =500N/mm2;采用后张法施工,张拉控制应力σcon=0.65fpuk,张拉程序0→1.03σcon,试计算张拉力和张拉时钢筋的伸长量。(计算时钢筋长度取21m);

钢筋张拉程序中,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钢筋的()A、锚具预应力损失B、混凝土收缩预应力损失C、松弛预应力损失D、孔道摩擦预应力损失

某预应力混凝土梁长21m,预应力钢筋直径φ20,弹性模量E=2×105N/mm2,抗拉强度标准值fpuk =500N/mm2;采用后张法施工,张拉控制应力σcon=0.65fpuk,张拉程序0→1.03σcon,试计算实测钢筋伸长量为40mm,判断所加预应力大小是否合适。

若采用先张法施工,则预应力钢筋中的应力损失应包括下述几个部分:()。A、张拉锚具变形B、预应力筋与孔壁之间的摩擦C、钢筋应力松弛混凝土收缩.徐变D、张拉力不足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采用超张拉方法可以减少的应力损失有()。A、孔道摩擦损失B、钢筋松弛损失C、蒸养时的温差损失D、锚具变形损失E、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

采用超张拉,可以减少下列哪些方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A、温差损失B、钢筋与孔道间的摩擦损失C、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D、钢筋的应力松驰损失

预应力钢筋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引起的预应力损失.A、混凝土收缩B、混凝土徐变C、钢筋松弛D、孔道摩擦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张拉施工时,对构件进行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减小()。A、由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B、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C、由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D、由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

多选题后张法构件的预应力损失包括()。A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B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C预应力筋与台座间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D预应力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E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F环向预应力筋挤压混凝土引起的应力损失

多选题先张法构件的预应力损失包括()A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B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C预应力筋与台座间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D预应力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E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F环向预应力筋挤压混凝土引起的应力损失

单选题预应力钢筋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引起的预应力损失.A混凝土收缩B混凝土徐变C钢筋松弛D孔道摩擦

单选题钢筋张拉程序中,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钢筋的()A锚具预应力损失B混凝土收缩预应力损失C松弛预应力损失D孔道摩擦预应力损失

单选题关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即使张拉控制应力、材料强度等级、混凝土截面尺寸以及预应力钢筋和截面面积相同,后张法构件的有效预压应力值也比先张法高B对预应力钢筋超张拉,可减少预应力钢筋的损失C施加预应力不仅能提高构件抗裂度,也能提高其极限承载能力D构件在使用阶段会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发挥混凝土受压性能

单选题关于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即使张拉控制应力、材料强度等级、混凝土截面尺寸以及预应力钢筋和截面面积相同,后张法构件的有效预压应力值也比先张法高B对预应力钢筋超张拉,可减少预应力钢筋的损失C施加预应力不仅能提高构件抗裂度,也能提高其极限承载能力D构件在使用阶段前始终处受压状态,发挥了混凝土受压性能

问答题某预应力混凝土梁长21m,预应力钢筋直径φ20,弹性模量E=2×105N/mm2,抗拉强度标准值fpuk =500N/mm2;采用后张法施工,张拉控制应力σcon=0.65fpuk,张拉程序0→1.03σcon,试计算张拉力和张拉时钢筋的伸长量。(计算时钢筋长度取21m);

单选题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张拉施工时,对构件进行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减小()。A由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B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C由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D由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

多选题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采用超张拉方法可以减少的应力损失有()。A孔道摩擦损失B钢筋松弛损失C蒸养时的温差损失D锚具变形损失E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