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青藏地区”教学片断,回答问题。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青藏地区”是什么样的 【活动1】在青藏地区示意图上填注以下地理事物 (1)填注主要经线、纬线的度数。 (2)填注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塔里木河、金沙江、塔里木盆地。 【活动2】说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1)用经纬线来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强调青藏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讨论经纬线的地理意义,如所属热量带等) (2)用山脉来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3)通过方位来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呈现中国四大区域图和相关数据,学生描述青藏地区方位并得出青藏地区地广人稀的特征) 问题: (1)评析上述片段中两个活动安排的合理性。(3分) (2)从上述片段中概括出在进行地理位置描述的教学时一般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设计 (4分)

阅读“青藏地区”教学片断,回答问题。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青藏地区”是什么样的
【活动1】在青藏地区示意图上填注以下地理事物
(1)填注主要经线、纬线的度数。
(2)填注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塔里木河、金沙江、塔里木盆地。
【活动2】说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1)用经纬线来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强调青藏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讨论经纬线的地理意义,如所属热量带等)
(2)用山脉来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3)通过方位来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呈现中国四大区域图和相关数据,学生描述青藏地区方位并得出青藏地区地广人稀的特征)
问题:
(1)评析上述片段中两个活动安排的合理性。(3分)
(2)从上述片段中概括出在进行地理位置描述的教学时一般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设计 (4分)


参考解析

解析:(1)第一个活动为填图,通过填图能够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利于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而题中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及其周边的山脉、地形区等,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铺垫。第二个活动与第一个活动紧密衔接,让学生根据填图描述青藏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于周边山脉的位置及其在我国的方位位置,水到渠成。同时根据位置描述进一步揭示青藏地区的特征。环环相扣.实现教学目标。 (2)主要从经纬度位置,相邻的地理事物(山脉、河流、地形区等),在上一级行政区中的方位位置三个方面来设计。

相关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年级上册第34页《跳绳》(8和9的加减法)的主题图上有: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问题是“说一说”。下面是教师按教材教的教学片断: ①出示挂图。 ②提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见了房子。 师:你真棒。 生2:我发现了红旗。 生3:我发现了树木。 生4:我发现了小朋友在跳绳。 生5:我发现了地上有小草。 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过了5分钟,教师急忙抛出:“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 问题:试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此案例。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片断阅读理解三、片断阅读理解:共5 题。要求你阅读以下片断短文,并根据短文的内容回答问题。第56题: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他说他认识这对夫妻,还说他认识这对夫妻的儿子。 最能准确地复述这段话的意思的是A、 新来的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B、 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C、 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的儿子 D、 新来的陌生人自称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阅读下面关于“旅游景观的欣赏”的教学实施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为本次教学过程设计一个合适的教学目标。(8分)(2)分析评价这次教学实施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12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及其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第题。 该地所处地区最可能是(  )。查看材料A.青藏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南方地区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及其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第5~6题。 该地所处地区最可能是(  )。查看材料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李老师关于“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12分)(2)分析此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王老师“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课的教学设计: 问题: (1)本教学设计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8分)(2)比较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畜牧业的差别,教师还可以提供哪些辅助材料 (8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及其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该地所处地区最可能是(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李老师关于“新疆农业问题”的教学设计片段:问题:(1)为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出示哪些地理图片配合讲解?(8分)(2)分析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点和局限性。(12分)

初中地理《世界屋脊》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湖北省武汉市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世界屋脊2.内容:3.基本要求:(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2)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地图教学;(3)要有提问互动环节;(4)讲解青藏地区地形和气候的特点。答辩题目1.简述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2.采用地理探究法进行教学有哪些意义?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来自威海的大学生“蓝猫”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学生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并出示思考问题: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你最想去看哪个旅游景点?为什么?学生组内合作交流。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活动】提问: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学生活动】回答问题:位置和范围。【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提出问题:请简要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提供资料:去年7月31日,“蓝猫”同学在海拔大约4800米的地方拍摄的照片,他说:“冷啊,三九天的感觉”,请结合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探究,为什么此时南方炎炎夏日,而“蓝猫”同学穿着长袖衣衫却还感觉寒冷?青藏地区地势高,会对哪些方面带来影响?【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因为青藏地区地势高。会影响该地区的气候、河流、动植物、农业、生活。【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自主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请参考课本P85-P86图文资料)。提出下列问题:问题1: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并用笔在图中圈出来。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问题2:(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青藏地区气候特点?(4)尝试概括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点。问题3: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并用彩笔描出来。追问: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湖泊有何特点?问题4:解释地理现象:(1)藏族的“高原红”。(2)太阳能资源丰富。追问:青藏地区还有哪些能源资源丰富?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先对照地图自主探究,如有疑问,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学生能对照地图交流。学生在课本P85图9.3青藏地区地形图上圈出主要的山脉时,一个学生自愿到前面大屏幕上演示。其他同学补充。描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时,也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描,其他同学在课本P85图9.3上描,并补充。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活动】请学生到前面对照多媒体课件,根据地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请一个学生到前面画图,其他同学补充。环节四:课堂小结青藏地区有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希望同学们能早日实现去青藏旅游的梦想。这里还有许多未被揭露的自然奥秘,因而,这里已经成为科研和旅游的宝地。希望将来有一天,同学们能揭开这里更多的奥秘。【板书设计】世界屋脊【答辩题目解析】1.简述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2.采用地理探究法进行教学有哪些意义?

阅读下列语句,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下面是某教师的“公共利益的维护——每个人的责任”的教学片段,请阅读并回答问题。问题:(1)请指出本教学片段中所运用的课程资源种类。(2)结合上述教学片段,谈谈对开发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程资源的启示。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在执教《对不良诱惑说“不”》中关于“如何战胜不良诱惑”的教学片段。问题:请分析该教学片段在贯彻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根据流程图,指出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要经历哪几个环节?(2)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什么要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片段: 问题:结合该市发展的实际,谈谈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0分)

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1)以上教学片段体现出王老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2)运用案例中具体的事例说明王老师的教学理念。

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1)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析甲老师的提问特点。(2)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析乙老师的提问特点。(3)针对其中一位教师的提问提出改进的建议。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问题概括本诗的情感内容。

阅读下面一段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师:(赞叹的,语气上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啊?生:(异口同声)好!师:(试探的)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文章的形式还是……生:(齐声)内容!师:(满意地)好!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深刻而又富有哲理的内容!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断评析错误的一项是()。A、问题设计低稚,不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B、教师设置的第一个问题,属于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需思考,依靠教师语气即可判定答案C、教师设置的第二个问题,属于填空式发问,相比较而言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D、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置出发点应是教学目标,这两个问题,都忽略了教学目标

请简要回答阅读能力教学包含哪些内容?

目前,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内蒙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高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单选题目前,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内蒙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高原

问答题请简要回答阅读能力教学包含哪些内容?

问答题请观看小学高年段《落花生》教学片断,并按要求回答问题问题:(1)请结合本教学片断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10分)(2)试论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