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70层办公楼,平、立面如图所示,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房屋高度地面以上为250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已知小震弹性计算时,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地震剪力为16000kN,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k层,θk=1/600。假定,正确选用的7条时程曲线分别为:AP1~AP7,由同一软件计算所得的第k层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同一层)见表6-11。试问,估算的大震下该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参考值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A.1/90B.1/100C.1/125D.1/145

某70层办公楼,平、立面如图所示,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房屋高度地面以上为250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已知小震弹性计算时,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地震剪力为16000kN,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k层,θk=1/600。

假定,正确选用的7条时程曲线分别为:AP1~AP7,由同一软件计算所得的第k层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同一层)见表6-11。试问,估算的大震下该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参考值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A.1/90
B.1/100
C.1/125
D.1/145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2014年真题]3.假定,该结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底层屈服强度系数为0.45,且不小于上层该系数的0.8,底层柱的轴压比为0.60。试问,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mm),最大不超过下列何值时,才能满足结构弹塑性水平位移限值要求?(  )提示: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可考虑柱子箍筋构造措施的提高。 A. 46 B. 56 C. 66 D. 76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提示:2.假定,第一振型时地震影响系数为0.09,振型参与系数为1.5。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弯矩标准值(kN·m)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 685000 B. 587000 C. 485000 D. 400000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如题31~34图所示,下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9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建筑场地,Tg=0.45s,丙类建筑,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总重力荷载代表值96000kN。 假定,按刚性地基假定计算的水平地震作用,呈倒三角形分布,如题32图所示。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时,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折减系数ψ=0.9。试问,折减后的底部总水平地震剪力,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各层水平地震剪力折减后满足剪重比的要求。A. 4.55FB. 4.95FC. 5.05FD. 5.5F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 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假定,第一振型时地震影响系数α1为0.09,振型参与系数为1.5。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弯矩标准值(kN.m)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A 685000B 587000C 485000D 400000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提示:1.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10(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 10000 B. 13000 C. 14000 D. 15000

某五层档案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14.某楼层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Umax=12.1mm,最小弹性层间位移△Umin=6.5mm,质量中心的弹性层间位移为△U9.5mm,该楼层层高为7.0m,试问,在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抗震变形验算时,该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与规范规定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之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75B.0.95C.1.10D.1.35

某五层档案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15.假定,各楼层在地震作用下的层剪力Vi和层间位移△i如题表所示。试问,以下关于该建筑竖向规则性的判断,何项正确?(  )提示:本工程无立面收进、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及楼层承载力突变。A.属于竖向规则结构B.属于竖向一般不规则结构C.属于竖向严重不规则结构D.无法判断竖向规则性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箱形基础顶为嵌固端,房屋高度为36.4m。首层层高为4.0m,2~10层层高均为3.6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沿该建筑物竖向框架结构的层刚度无突变,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分布均匀。已求得首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0.45。1~3层柱截面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均相同。按实配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边柱、中柱的受剪承载力分别为:边柱Vcua1=678kN,中柱Vcua2=960kN。罕遇地震作用下首层弹性地震剪力标准值为36000kN。试问,下列何项主张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作答。(A) 不必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B) 需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且必须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C) 通过调整柱实配钢筋Vcua1和Vcua2增加5%后,可不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D) 可采用弹塑性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将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乘以增大系数1.90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 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10(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A 10000B 13000C 14000D 15000

某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3-17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为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假定,该框架结构层侧向刚度无突变,底层屈服强度系数为0.45,第二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0.55,框架底层柱轴压比均不小于0.5。若不考虑箍筋配置的影响,试问,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底层层间位移△υe(mm)不超过下列何值时,方能满足规范对结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的要求?(A)47.5 (B)50.5 (C)53.5 (D)96.0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提示:3.假定,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前三个振型基底剪力标准值分别为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试问,横向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且仅考虑前三个振型地震作用。 A. 13200 B. 14200 C. 14800 D. 15100

某70层办公楼,平、立面如图1-34所示,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房屋高度地面以上为250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已知小震弹性计算时,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地震剪力为16000kN,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k层,=1/600。假定,正确选用的7条时程曲线分别为:AP1~AP7,由同一软件计算所得的第k层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同一层)见表1-9。试问,估算的大震下该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参考值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A) 1/90(B) 1/100 (C) 1/125(D) 1/145

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25.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该结构平面和竖向均规则。假定,该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8s,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楼层地震剪力、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楼层的侧向刚度见表。试问,水平地震剪力不满足规范最小地震剪力要求的楼层为下列何项()A.所有楼层B.第1、2、3层C.第1、2层D.第1层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见图5-22),质量及侧向刚度沿竖向比较均匀,其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底层屈服强度系数ζr为0.4,且不小于上层该系数平均值的0.8倍;柱轴压比大于0.4。已知框架底层总抗侧刚度为8×105kN/m。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达到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限值时,按弹性分析的底层水平剪力标准值为v0.试问,如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其底层多遇地震弹性水平剪力标准值不超过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层间弹塑性位移限值的要求?(A)0.8v0 (B)0.83v0 (C)1.0v0 (D)1.2v0

某70层办公楼,平、立面如图所示,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房屋高度地面以上为250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已知小震弹性计算时,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地震剪力为16000kN,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k层,θk=1/600。该结构性能化设计时,需要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现有7条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7和4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RP1~RP4,假定,任意7条实际记录地震波及人工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各条时程曲线由同一软件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见表6-10。试问,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时,选用下列哪一组地震波最为合理?(  )A.P1、P2、P4、P5、RP1、RP2、RP4B.P1、P2、P4、P5、P7、RP1、RP4C.P1、P2、P4、P5、P7、KP2、RP4D.P1、P2、P3、P4、P5、RP1、RP4

某普通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高度116.3m,地上31层,地下2层,3层设转换层,采用桁架转换构件,平、剖面如图6-15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g),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Ⅱ类建筑场地,地下室顶板±0.000处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该结构需控制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层间位移。假定,主体结构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计算分析时,结构总体上刚刚进入屈服阶段。电算程序需输入的计算参数分别为:连梁刚度折减系数S1;结构阻尼比S2;特征周期值S3。试问,下.列各组参数中(依次为S1、S2、S3),其中哪一组相对准确?(  )A.0.4、0.06、0.45B.0.4、0.06、0.40C.0.5、0.05、0.45D.0.2、0.06、0.40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180m,基本自振周期为4.5s,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假定,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时,抗震性能目标为C级,下列关于该结构设计的叙述,其中何项相对准确?A.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允许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计算剪力墙的组合内力,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受剪承载力应满足屈服承载力设计要求B.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允许部分竖向构件及大部分耗能构件屈服,但竖向构件的受剪截面应满足截面限制条件C.结构在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为1/1000,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为1/120D.结构弹塑性分析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弹塑性时程分析宜采用双向或三向地震输入

某3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普通办公楼,如题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60m,1~4层层高6.0m,5~38层层高4.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无薄弱层。说明:HWOCRTEMP_ROC250假定,该结构进行方案比较时,刚重比大于1.4,小于2.7。由初步方案分析得知,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Y方向按弹性方法计算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层间最大水平位移在中部楼层,为5mm。试估算,满足规范对Y方向楼层位移限值要求的结构最小刚重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7 B. 2.5 C. 2.0 D. 1.4

某A级高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各楼层层高4.0m,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大于0.85。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性位移分析,由计算得知,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某楼层竖向构件层间最大水平位移△u如表6-1所示。试问,该楼层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要求的扭转位移比最大值为下列何项数值?(  )A.1.2B.1.4C.1.5D.1.6

某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73m,地上18层,1~17层刚度、质量沿竖向分布均匀,18层为多功能厅,仅框架部分升至屋顶,顶层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剖面如题21图所示,顶层梁高6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丙类建筑,进行结构多遇地震分析时,顶层中部某边柱,经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及三组加速度弹性时程分析补充计算,18层楼层剪力、相应构件的内力及按实配钢筋对应的弯矩值见题表,表中内力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按弹性分析未经调整的组合设计值,弯矩均为顺时针方向。试问,该柱进行本层截面配筋设计时所采用的弯矩设计值M(kN·m)、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350;220 B. 450;250 C. 340;210 D. 420;300

某普通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高度116.3m,地上31层,地下2层,3层设转换层,采用桁架转换构件,平、剖面如图1-32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g),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Ⅱ类建筑场地,地下室顶板±0.000处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假定,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2~4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及相应层间位移值见表1-7。在P=1000kN水平力作用下,按图1-33模型计算的位移分别为:A1=7.8mm;A2=6.2mm。试问,进行结构竖向规则性判断时,宜取下列哪种方法及结果作为结构竖向不规则的判断依据?提示:3层转换层按整层计。(A) 等效剪切刚度比验算方法,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要求(B) 楼层侧向刚度比验算方法,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C) 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验算方法,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D) 等效侧向刚度比验算方法,等效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

某A级高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各楼层层高4.0m,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大于0.85。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性位移分析,由计算得知,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某楼层竖向构件层间最大水平位移△u如题19表所示。试问,该楼层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要求的扭转位移比最大值为下列何项数值?(  )A.1.2B.1.4C.1.5D.1.6

某普通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高度116.3m,地上31层,地下2层,3层设转换层,采用桁架转换构件,平、剖面如图6-15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g),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Ⅱ类建筑场地,地下室顶板±0.000处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假定,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2~4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Vi)及相应层间位移值(△i)见表6-9。在P=1000kN水平力的作用下,按图6-16模型计算的位移分别为:△1=7.8mm;△2=6.2mm。试问,进行结构竖向规则性判断时,宜取下列哪种方法及结果作为结构竖向不规则的判断依据?(  )提示:3层转换层按整层计。A.等效剪切刚度比验算方法,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要求B.楼层侧向刚度比验算方法,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C.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验算方法,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D.等效侧向刚度比验算方法,等效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见图5-22),质量及侧向刚度沿竖向比较均匀,其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底层屈服强度系数ζr为0.4,且不小于上层该系数平均值的0.8倍;柱轴压比大于0.4。已知框架底层总抗侧刚度为8×105kN/m。为满足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限值,试问,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底层水平剪力最大标准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①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②从底层层间弹塑性位移限值入手。(A)5000kN (B)6000kN(C)7000kN (D)8000kN

某普通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高度116.3m,地上31层,地下2层,3层设转换层,采用桁架转换构件,平、剖面如图1-32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g),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Ⅱ类建筑场地,地下室顶板±0.000处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该结构需控制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层间位移。假定,主体结构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计算分析时,结构总体上刚刚进入屈服阶段。电算程序需输入的计算参数分别为:连梁刚度折减系数S1;结构阻尼比S2;特征周期值S3。试问,下列各组参数中(依次为S1、S2、S3),其中哪一组相对准确?(A) 0.4、0.06、0.45 (B) 0.4、 0.06、0.40(C) 0.5、0.05、0.45(D) 0.2、0.06、0.40

某2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某层层高3.5m,楼板自外围竖向构件外挑,多遇水平地震标准值作用下,楼层平面位移如图6-10所示。该层层间位移采用各振型位移的CQC组合值,见表6-4;整体分析时采用刚性楼盖假定,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层间位移,见表6-5。试问,该楼层扭转位移比控制值验算时,其扭转位移比应取下列哪组数值?(  )△uA——同一侧楼层角点(挑板)处最大层间位移;△uB——同一侧楼层角点处竖向构件最大层间位移;△uC——同一侧楼层角点(挑板)处最小层间位移;△uD——同一侧楼层角点处竖向构件最小层间位移;△uE——楼层所有竖向构件平均层间位移。A.1.25B.1.28C.1.31D.1.36

某70层办公楼,平、立面如图1-34所示,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房屋高度地面以上为250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已知小震弹性计算时,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地震剪力为16000kN,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k层,=1/600。该结构性能化设计时,需要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现有7条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7和4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RP1~RP4,假定,任意7条实际记录地震波及人工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各条时程曲线由同一软件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见表1-8。试问,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时,选用下列哪一组地震波最为合理?(A) P1、P2、P4、P5、RP1、RP2、RP4(B) P1、P2、P4、P5、P7、RP1、RP4 (C) P1、P2、P4、P5、P7、RP2、RP4 (D) P1、P2、P3、P4、P5、RP1、R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