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专利技术保护期自 1998 年 10 月 1 日起 20 年,2000 年 12 月 15 日作为评估基准日,预计在2010 年 1 月会有更新的技术替代该专利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广泛运用。该专利技术的预期收益期限较为合理的年限为( )。A、20 年B、10 年C、9 年D、12 年

某专利技术保护期自 1998 年 10 月 1 日起 20 年,2000 年 12 月 15 日作为评估基准日,预计在2010 年 1 月会有更新的技术替代该专利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广泛运用。该专利技术的预期收益期限较为合理的年限为( )。

A、20 年
B、10 年
C、9 年
D、12 年

参考解析

解析:无形资产收益期限或称为有效期限,是指无形资产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产生经济利益的时间。该无形资产在 2010 年 1 月就被替代了,以后的年份不能够提供超额收益。因此收益期限为 9 年。

相关考题:

被评估非专利技术自评估基准日起剩余使用年限为8年,经专业评估人员分析,评估基准日后第一年的预期收益为50万元,其后各年的收益将以2%的比例递减,若折现率为10%,该非专利技术的评估值最接近于( )万元。A.189B.25lC.377D.404

某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7月1日以180万元的价格转让一项专利技术,同时发生有关税费5万元。该专利技术系2002年7月1日购入并投入使用,其实际取得成本为4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购入时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还有7年。转让该专利技术发生的净损失为( )万元。A.65B.60C.35D.30

2008年1月1日,A公司开始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共发生支出1 200万元,其中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700万元。另在申请专利时发生注册登记费等相关费用20万元,2009年1月8日达到预定用途,当时估计该专利技术的使用年限为8年,该专利的法律保护期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A公司于2010年12月31日根据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判断,该专利技术预计在4年后将被淘汰,故决定使用4年后不再使用,则2011年该项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为( )万元。A.120B.135C.131.25D.228.75

某专利技术保护期自1998年10月1日起20年,2000年12月15日作为评估基准日,预计在2010年1月会有更新的技术替代该专利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广泛运用。该专利技术的预期收益期限较为合理的年限为()年。 A、20B、10C、9D、12

2015年1月1日,某企业购入一项专利技术,当日投入使用,初始入账价值为500万元,摊销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2018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7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18年12月31日关于该项专利技术的会计处理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 A.2018年12月31日该项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为270万元 B.2018年度的摊销总额为45万元 C.2018年度的摊销总额为50万元 D.2018年12月31日该项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

(2013年)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度至2012年度发生的与无形资产有关业务如下:(1)2010年1月10日,甲企业开始自行研发一项行政管理用非专利技术,截至2010年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外单位协作费74万元,领用本单位原材料成本26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已完成研究阶段。(2)2010年6月1日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究人员的薪酬支出35万元,领用材料成本85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2010年12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最终开发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非专利技术预计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3)2011年1月1日,甲企业将该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企业,双发约定租赁期限为2年,每月末以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收取租金1.5万元。(4)2012年12月31日,租赁期限届满,经减值测试,该非专利技术的可回收金额为52万元。根据资料(4),甲企业非专利技术的减值金额是(  )万元。A.0B.18C.20D.35.6

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度至2012年度发生的与无形资产有关业务如下:(1)2010年1月10日,甲企业开始自行研发一项行政管理用非专利技术,截至2010年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外单位协作费74万元,领用本单位原材料成本26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已完成研究阶段。(2)2010年6月1日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究人员的薪酬支出35万元,领用材料成本85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2010年12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最终开发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非专利技术预计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3)2011年1月1日,甲企业将该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企业,双发约定租赁期限为2年,每月末以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收取租金1.5万元。(4)2012年12月31日,租赁期限届满,经减值测试,该非专利技术的可回收金额为52万元。根据资料(1)至(3),下列各项中,关于甲企业该非专利技术摊销的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是(  )。A.应当自可供使用的下月起开始摊销B.应当自可供使用的当月起开始摊销C.该非专利技术出租前的摊销额应计入管理费用D.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非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2013年)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度至2012年度发生的与无形资产有关业务如下:(1)2010年1月10日,甲企业开始自行研发一项行政管理用非专利技术,截至2010年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外单位协作费74万元,领用本单位原材料成本26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已完成研究阶段。(2)2010年6月1日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究人员的薪酬支出35万元,领用材料成本85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2010年12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最终开发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非专利技术预计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3)2011年1月1日,甲企业将该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企业,双发约定租赁期限为2年,每月末以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收取租金1.5万元。(4)2012年12月31日,租赁期限届满,经减值测试,该非专利技术的可回收金额为52万元。根据资料(1)至(3),下列各项中,关于甲企业该非专利技术摊销的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是(  )。A.应当自可供使用的下月起开始摊销B.应当自可供使用的当月起开始摊销C.该非专利技术出租前的摊销额应计入管理费用D.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非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2019年)2×15年1月1日至2×19年12月31日,与甲公司A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资料一:2×15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开始自行研发A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为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5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3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   资料二:2×15年7月1日,A专利技术的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2×16年1月1日,该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在开发阶段,发生材料费8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4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300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甲公司预计A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资料三:2×17年12月31日,A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5年,预计残值为零,仍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资料四: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450万元将A专利技术对外出售,价款已收存银行。   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费用及其他因素。要求:   (1)编制甲公司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研发A专利技术时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16年1月1日A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时的会计分录。  (3)计算甲公司2×16年度A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对A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5)计算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对外出售A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研发支出”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2×16年1月1日,A公司将一项专利技术出租给B公司,租期为5年,每年租金为120万元,A公司在租赁期内,不再使用该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是A公司于2×13年7月1日购入,入账价值为128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无残值。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的影响,A公司2×16年该专利技术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为(  )万元。A.104B.57C.128D.73

(2019年)2×15年 1 月 1 日至 2×19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 A 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资料一:2×15年 1 月 1 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开始自行研发 A 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5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为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 500 万元、研发人员薪酬 3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 200 万元。资料二:2×15年 7 月 1 日。A 专利技术的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2×16年 1 月 1 日,该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在开发阶段,发生材料费 800 万元、研发人员薪酬400 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 300 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甲公司预计 A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 10年,预计残值为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资料三:2×17年 12 月 31 日,A 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 1 000 万元。预计尚可使用 5年,预计残值为零,仍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资料四:2×19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以 450 万元将 A 专利技术对外出售,价款已收存银行。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要求:(“研发支出”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1)编制甲公司 2×15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研发 A 专利技术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2)编制甲公司 2×16年 1 月 1 日 A 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时的会计分录。(3)计算甲公司 2×16年度 A 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4)计算甲公司 2×17年 12 月 31 日对 A 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5)计算甲公司 2×19年 12 月 31 日对外出售 A 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1.2×15年1月1日至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A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资料一:2×15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开始自行研发A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为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5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3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资料二:2×15年7月1日,A专利技术的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2×16年1月1日,该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在开发阶段,发生材料费8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4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300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甲公司预计A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资料三:2×17年12月31日,A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 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5年,预计残值为零,仍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资料四: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450万元将A专利技术对外出售,价款已收存银行。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要求:(“研发支出”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1)编制甲公司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研发A专利技术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2)编制甲公司2×16年1月1日A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时的会计分录。(3)计算甲公司2×16年度A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4)计算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对A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5)计算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对外出售A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甲公司发生的与某专利技术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资料一:2×17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800万元购入一项专利技术用于新产品的生产,当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摊销。该专利技术的初始入账金额与计税基础一致。根据税法规定,2×17年甲公司该专利技术的摊销额能在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60万元。资料二:2×18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检测,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42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3年,预计残值为零,仍采用年限法(直线法)摊销。要求: (1)编制甲公司2×17年1月1日购入专利技术的会计分录。 (2)计算2×17年度该专利技术的摊销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计算甲公司2×18年12月31日对该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2×19年度该专利技术的摊销金额,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2×15年1月1日至2×19年12月31日,与甲公司A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费用及其他因素。  (“研发支出”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资料一:2×15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开始自行研发A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为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5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3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研发A专利技术时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 资料二:2×15年7月1日,A专利技术的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2×16年1月1日,该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在开发阶段,发生材料费8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4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300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甲公司预计A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要求:  (2)编制甲公司2×16年1月1日A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时的会计分录。  (3)计算甲公司2×16年度A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资料三:2×17年12月31日,A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5年,预计残值为零,仍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要求:  (4)计算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对A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资料四: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450万元将A专利技术对外出售,价款已收存银行。  要求:  (5)计算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对外出售A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甲公司计划出售一项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于2×18年12月31日被划分为持有待售,公允价值为430万元,预计出售费用为30万元。该专利技术购买于2×14年1月1日,原值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摊销。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专利技术2×18年12月31日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为(  )万元。A.0B.100C.400D.500

某专利技术保护期自1998年10月1日起20年,2000年12月15日作为评估基准日,预计在2010年1月会有更新的技术替代该专利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广泛运用。该专利技术的预期收益期限较为合理的年限为( )。A.20年B.10年C.9年D.12年

某专利技术保护期自1998年10月1日起20年,2000年12月15日作为评估基准日,预计在2010年1月会有更新的技术替代该专利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广泛运用。该专利技术的预期收益期限较为合理的年限为()。A、20年B、17年C、9年D、12年

甲公司在2010年7月1日购买一项非专利技术,原价为100000元,该项非专利技术的法律保护期限为15年,甲公司预计运用该非专利技术带来经济利益的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2012年12月31日,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40000元。则该公司应在2012年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为()元。A、35000B、35833.33C、37500D、43333.33

单选题某项专利技术的法定保护期自2008年1月15日起15年,2010年1月15目作为评估基准日,预计在2018年1月会有更新的技术替代该专利技术并在生产上得到广泛运用,该专利技术的预期收益期限较为合理的年限为( )A8年B1O年C13年D15年

单选题20×9年1月1日,东方公司从远大公司购得一项新专利技术用于产品生产,支付价款22500万元。该项专利技术法律保护期限为15年,公司预计运用该专利生产的产品在未来10年内会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假定该项无形资产的净残值为零,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2×11年1月1日,东方公司根据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判断,该专利技术预计在3年后将被淘汰,故决定使用3年后不再使用,东方公司2×11年应该计提的摊销金额是()。A2250万元B1500万元C6000万元D7500万元

单选题2017年1月1日,A公司开始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共发生支出1200万元,其中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700万元。另在申请专利时发生注册登记费等相关费用20万元,2018年1月8日达到预定用途,当时估计该专利技术的使用年限为8年,该专利的法律保护期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A公司于2019年12月31日根据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判断,该专利技术预计在4年后将被淘汰,故决定使用4年后不再使用,则2020年该项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为(  )万元。A120B135C131.25D228.75

不定项题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度至2012年度发生的与无形资产有关业务如下: (1)2010年1月10日,甲企业开始自行研发一项行政管理用非专利技术,截至2010年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外单位协作费74万元,领用本单位原材料成本26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已完成研究阶段。 (2)2010年6月1日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究人员的薪酬支出35万元,领用材料成本85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2010年12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最终开发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非专利技术预计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 (3)2011年1月1日,甲企业将该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企业,双发约定租赁期限为2年,每 月末以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收取租金1.5万元。 (4)2012年12月31日,租赁期限届满,经减值测试,该非专利技术的可回收金额为52 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题。(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根据资料(1)至(3),下列各项中,关于甲企业该非专利技术摊销的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是()。A应当自可供使用的下月起开始摊销B应当自可供使用的当月起开始摊销C该非专利技术出租前的摊销额应计入管理费用D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非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不定项题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度至2012年度发生的与无形资产有关业务如下: (1)2010年1月10日,甲企业开始自行研发一项行政管理用非专利技术,截至2010年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外单位协作费74万元,领用本单位原材料成本26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已完成研究阶段。 (2)2010年6月1日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究人员的薪酬支出35万元,领用材料成本85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2010年12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最终开发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非专利技术预计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 (3)2011年1月1日,甲企业将该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企业,双发约定租赁期限为2年,每 月末以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收取租金1.5万元。 (4)2012年12月31日,租赁期限届满,经减值测试,该非专利技术的可回收金额为52 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题。(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根据资料(4),甲企业非专利技术的减值金额是( )万元。AOB18C20D35.6

多选题2010年1月1日,某企业购入一项专利技术,当月投入使用,初始入账价值为500万元,摊销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2013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7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13年12月31日关于该项专利技术的会计处理结论正确的有( )。A2013年12月31日该项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为270万元B2013年度的摊销总额为50万元C2013年度的摊销总额为45万元D2013年12月31日该项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

多选题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度至2017年度发生的与无形资产有关业务如下:(1)2015年1月10日,甲企业开始自行研发一项行政管理用非专利技术,截至2015年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外单位协作费74万元,领用本单位原材料成本26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已完成研究阶段。(2)2015年6月1日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究人员的薪酬支出35万元,领用材料成本85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2015年12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最终开发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非专利技术预计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3)2016年1月1日,甲企业将该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企业,双方约定租赁期限为2年,每月末以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收取租金1.5万元。(4)2017年12月31日,租赁期限届满,经减值测试,该非专利技术的可回收金额为52万元。根据资料(1)至(3),下列各项中,关于甲企业该非专利技术摊销的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是()。A应当自可供使用的下月起开始摊销B应当自可供使用的当月起开始摊销C该非专利技术出租前的摊销额应计入管理费用D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非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单选题某专利技术保护期自1998年10月1日起20年,2000年12月15日作为评估基准日,预计在2010年1月会有更新的技术替代该专利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广泛运用。该专利技术的预期收益期限较为合理的年限为()。A20年B17年C9年D12年

多选题2010年1月1日,某企业购入一项专利技术,当日投入使用,初始入账价值为500万元,摊销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2013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7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13年12月31日关于该项专利技术的会计处理结论正确的有(  )。[2014年真题]A2013年12月31日该项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为270万元B2013年度的摊销总额为50万元C2013年度的摊销总额为45万元D2013年12月31日该项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