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聚乙烯塑料瓶采集水样后加硝酸酸化至pH<2保存,适用于测定下列哪种项目?(  ) A.HgB.挥发酚C.CuD.Ag

用聚乙烯塑料瓶采集水样后加硝酸酸化至pH<2保存,适用于测定下列哪种项目?(  )

A.Hg
B.挥发酚
C.Cu
D.Ag

参考解析

解析:贮存水样的容器可能吸附欲测组分或者污染水样,因此要选择性能稳定、杂质含量低的材料制作的容器,常用的容器材质有硼硅玻璃、石英、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A项,测定Hg的水样需加入HNO3(至pH<1)和K2Cr2O7使汞保持高价态;B项,测定氰化物或挥发性酚的水样应用H3PO4酸化至PH<4时,加入适量CuSO4,来抑制苯酚菌的分解;D项,测定Ag的水样可以使用聚乙烯或硼硅玻璃容器,加硝酸酸化至pH<2保存。故用聚乙烯塑料瓶采集水样后加硝酸酸化至pH<2保存,适用于测定Cu。

相关考题:

检测水中的铁、锰、铜、锌、镉、铅时,其水样的保存条件是A、加硝酸至pH<2B、加硫酸至pH<2C、4℃保存,48h测定D、4℃保存,24h测定E、加NaOH至pH≥12

检测水中的氰化物时,其水样的保存条件是A、加硝酸至pH<2,4℃保存,48h测定B、加硝酸至pH<2,4℃保存,24h测定C、4℃保存,48h测定D、加NaOH至pH≥12,4℃保存,24h测定E、加NaOH至pH≥12,4℃保存,48h测定

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水样,加硫酸酸化至pH<2后,置4℃保存,保存的天数不应超过( )。A、5天B、1天C、3天D、2天E、10天

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时,水样采集后,为什么用H2SO4酸化至Ph<2而不能用HNO3或HCl酸化?

含锑水样易水解析出沉淀,所以测锑水样在取样后应即刻加硝酸酸化至pH≤2

测定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的水样如何保存?()A、用浓硝酸溶液酸化至pH值≤2B、用浓硫酸溶液酸化至pH值≤2C、加入抗坏血酸0.01~0.02gD、1~5℃条件下冷藏

铬菁R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铍时,样品采集后,如不能立即分析,需用盐酸将水样酸化至PH为()保存。

用于测定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水样以()采集,有用硫酸调节至PH1-2,并在4度下保存,应尽快进行分析。A、塑料瓶B、玻璃瓶C、塑料瓶或玻璃瓶

测定总锰的水样,应要采样时加硝酸酸化至PH2,测定可过滤性锰的水样,应在采样现场用0.45um有机微孔滤膜过滤,再用硝酸酸化至PH2保存,废水样品应加入硝酸至水样体积的1%。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砷时,样品采集后,应用()酸化至PH2保存。废水样品须酸化至含酸达1%。A、硫酸B、盐酸C、硝酸D、磷酸

测定总锰的水样采集后,为什么要用硝酸酸化至PH2?

含锑水样易水解析出沉淀,所以测锑水样在取样后应即刻加硝酸酸化至PH2.

测定砷的环境水样应酸化至保存,废水样品须酸化至含酸达()%保存。A、PH5,1B、PH1.2C、PH3,2D、PH2,1

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水样,加硫酸酸化至pH2后,置4℃保存,保存的天数不应超过()A、1天B、2天C、3天D、5天E、10天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砷时,样品采集后,应用()酸化至Ph<2保存。废水样品须酸化至含酸达1%。A、硫酸B、盐酸C、硝酸D、磷酸

用于测定甲醛的水样只可采集要在玻璃瓶中,不能在聚乙烯塑料瓶中保存。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样品中总镉时,水样采集后应立即加硝酸,酸化至pH为()。A、1~2B、4~5C、5~6

测定总锰的水样采集后,为什么要用硝酸酸化至pH<2?

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时,水样采集后,为什么用H2SO4酸化至PH2而不能用HNO3或HC.I酸化?

测定总锰的水样,应在采样时加硝酸酸化至pH<2;测定可过滤性锰的水样,应在采样现场用0.45lam有机微孔滤膜过滤,再用硝酸酸化至pH<2保存,废水样品应加入硝酸至水样体积的1%。

问答题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时,水样采集后,为什么用H2SO4酸化至PH2而不能用HNO3或HC.I酸化?

填空题铬菁R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铍时,样品采集后,如不能立即分析,需用盐酸将水样酸化至pH为()保存。

判断题测定总锰的水样,应在采样时加硝酸酸化至pH<2;测定可过滤性锰的水样,应在采样现场用0.45lam有机微孔滤膜过滤,再用硝酸酸化至pH<2保存,废水样品应加入硝酸至水样体积的1%。A对B错

单选题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砷时,样品采集后,应用()酸化至Ph<2保存。废水样品须酸化至含酸达1%。A硫酸B盐酸C硝酸D磷酸

判断题用于测定甲醛的水样只可采集在玻璃瓶中,不能在聚乙烯塑料瓶中保存。A对B错

单选题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样品中总镉时,水样采集后应立即加硝酸,酸化至pH为()。A1~2B4~5C5~6

问答题测定总锰的水样采集后,为什么要用硝酸酸化至p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