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淬火钢时,磨削区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可能产生()。A.淬火烧伤B.回火烧伤C.退火烧伤D.不烧伤

磨削淬火钢时,磨削区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可能产生()。

A.淬火烧伤

B.回火烧伤

C.退火烧伤

D.不烧伤


参考答案和解析
回火烧伤

相关考题:

加工一淬火钢的外圆,其加工顺序为()。A、车削-淬火-磨削B、车削-磨削-淬火C、淬火-车削-磨削D、车削-淬火-车削

当淬火钢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临界温度时,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

加工一淬火45钢的外圆,其加工顺序为()。 A、车削-淬火-磨削B、车削-磨削-淬火C、淬火-车削-磨削;D、车削-淬火-车削;

40Cr钢的淬火温度为870℃,40钢的淬火温度为840℃,而40钢的Ac3温度为800℃,40Cr钢的过热度比40钢高10℃,试确定40Cr钢的Ac3温度?

淬火钢回火温度超过()时,硬度值降低。A、300°CB、400°CC、500°CD、600°C

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持一定时间,而后急速冷却,从而得到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方法称为()A、回火B、正火C、淬火

钢的退火、正火、淬火等热处理,都需要将钢加热到()转变区的温度。A、奥氏体B、马氏体C、珠光体D、贝氏体

磨削淬火钢时,影响工件金相组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磨削热。

磨削淬火钢时,可能出现的表面金相组织的变化有()烧伤,()烧伤和淬火烧伤。

磨削()时容易产生磨削裂纹。A、低碳钢B、中碳钢C、淬火钢D、高速钢

最终工序为磨削的加工方案,一般不适用于加工()。A、淬火钢B、未淬火钢C、铸铁D、有色金属

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越高,马氏体晶粒越(),残余奥氏体的量()。

马氏体分级淬火就是将钢材奥氏体化,随之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上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

在钢的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的组织转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

当磨削区温度超过马氏体转变温度而未达到相变温度时,此时表层金相组织将由原来的马氏体组织转变为硬度较低的索氏体或屈氏体组织,此现象称为()A、回火烧伤B、淬火烧伤C、退火烧伤D、正火烧伤

若工件表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而磨削区又没有冷却液进入,表层金属便产生退火组织,硬度急剧下降,称之为回火烧伤。

当磨削不用磨削液时,工件表面的磨削温度会超过相变温度,由于工件冷却十分缓慢,磨后表面硬度大大降低,此现象称为()A、回火烧伤B、淬火烧伤C、退火烧伤D、正火烧伤

问答题淬火的目的是什么?试比较各种淬火方法的优缺点。简要说明钢的淬火加热温度选择原则,为什么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温度?

判断题当淬火钢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临界温度时,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A对B错

单选题加工一淬火钢的外圆,其加工顺序为()。A车削-淬火-磨削B车削-磨削-淬火C淬火-车削-磨削D车削-淬火-车削

填空题在钢的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的组织转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单选题当磨削区温度超过马氏体转变温度而未达到相变温度时,此时表层金相组织将由原来的马氏体组织转变为硬度较低的索氏体或屈氏体组织,此现象称为()A回火烧伤B淬火烧伤C退火烧伤D正火烧伤

单选题过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在Ac1+30~50℃范围,使钢的组织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马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此称()A亚温淬火B等温淬火C完全淬火D不完全淬火

单选题利用火焰矫正方法矫正焊接变形时,对于已经热处理的高温钢,加热温度不应超过其()。A退火温度B正火温度C回火温度D淬火温度

单选题当磨削不用磨削液时,工件表面的磨削温度会超过相变温度,由于工件冷却十分缓慢,磨后表面硬度大大降低,此现象称为()A回火烧伤B淬火烧伤C退火烧伤D正火烧伤

填空题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

问答题试述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原则。为什么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