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

参考解析

解析: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至此,“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清王朝的统治寿终正寝。因此,正确答案是C。

相关考题:

“中华民国”这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孙中山。()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A.一九一二年B.一九一一年C.一八一六年D.一九一九年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有幸在总统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之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心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部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材料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员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军之力实多”。——《中国革命记录》近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6分)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最好的制度是考试。

1911年全国各省依据()的规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A、《中华帝国宪法草案》B、《中国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孙中山认为“社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A、平均地权B、驱逐鞑虏C、恢复中华D、创立民国

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C、实现民主政治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得以依法成立的法律依据是《()》。

孙中山曾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在哪部文献中成为法律依据?()A、《同盟会政治纲领》B、《民报》发刊词C、《1954年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C、“创立民国”D、“天下为公”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并指出:“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据此概括孙中山辞职的原因不包括()A、履行对袁世凯的承诺B、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C、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D、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于中华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到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中的成立C、宣统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的颁布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在于中国之内,国民的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武昌起义胜利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这一词的发明者是()。A、蔡元培B、章太炎C、沈家本D、孙中山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促使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临时约法》的颁布C、清帝下诏退位D、中华民国的成立

民国史上的两次帝制,分别是由()和()领导的。()A、孙中山、张勋B、袁世凯、张勋C、袁世凯、黎元洪D、孙中心、袁世凯

袁世凯于1916年3月23日下了取消帝制令,废止“洪宪”年号,恢复民国年号。袁世凯死后,由()继任大总统。A、孙中山B、冯国璋C、黎元洪D、段祺瑞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D、“天下为公”

单选题“中华民国”这一词的发明者是()。A蔡元培B章太炎C沈家本D孙中山

单选题袁世凯于1916年3月23日下了取消帝制令,废止“洪宪”年号,恢复民国年号。袁世凯死后,由()继任大总统。A孙中山B冯国璋C黎元洪D段祺瑞

单选题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D“天下为公”

单选题1911年全国各省依据()的规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A《中华帝国宪法草案》B《中国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单选题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C实现民主政治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单选题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