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阐述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参考解析
解析:【答案要点】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有以下几条主要原因:
(1)英国的封建势力相对软弱,它经历的时间较短,直至十一、十二世纪才最后确立。封建专制制度也相对软弱,都强王朝时期(1485—1603年)才确立专制制度。英国无常备军,无权力很集中的官僚机构。英国国王的权力比法国国王的权力差得多,特别是没有收税权。另外,英国中世纪史上曾发生过贵族混战,封建制削弱。这些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资本主义很早渗入到农业中,特别是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促进了近代英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圈地运动无情地破坏了传统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分离,使英国农村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过渡到农业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剥削,土地与市场联系起来,直接被纳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英国农村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向导。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居于统治地位的贵族阶级一分为二,除旧贵族外,出现了新贵族。这些人地位是资产阶级的,又有贵族身份,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他们与工场主、商人等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志趣相投,在政治上结成联盟,一致反对封建王党。英国农民受到圈地运动的影响,陷入急剧的两极分化之中。贵族的分裂和农民的分化以及乡绅的崛起,瓦解了英国封建社会的根基,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深厚的阶级基础。
(4)革命前的英国尚未出现成熟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革命的思想动力主要来自清教。清教提倡个人独立判断,反对轻信盲从。清教徒们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自觉负有作为一个历史上进步阶级来从事革命斗争的使命”,并决心为此而献身。革命前和革命中,清教是很重要的手段,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水平较低,还没有创立一个完备的资产阶级学说,只好举起宗教的旗帜,作为组织手段。另外,下层群众中也有强烈的宗教情绪。
(5)英国特有的议会传统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前两任国王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和查理一世(1625—1649年)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日趋尖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的传统权力,以议会反对派的形式,展开了反封建王权的斗争。1628年他们提出“权利请愿书”,并要求在税收等问题上限制国王。1629年,查理一世下令解散议会,英国开始了长达11年无议会统治的时期。议会同国王的斗争,实质是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的表现。
(1)英国的封建势力相对软弱,它经历的时间较短,直至十一、十二世纪才最后确立。封建专制制度也相对软弱,都强王朝时期(1485—1603年)才确立专制制度。英国无常备军,无权力很集中的官僚机构。英国国王的权力比法国国王的权力差得多,特别是没有收税权。另外,英国中世纪史上曾发生过贵族混战,封建制削弱。这些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资本主义很早渗入到农业中,特别是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促进了近代英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圈地运动无情地破坏了传统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分离,使英国农村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过渡到农业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剥削,土地与市场联系起来,直接被纳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英国农村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向导。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居于统治地位的贵族阶级一分为二,除旧贵族外,出现了新贵族。这些人地位是资产阶级的,又有贵族身份,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他们与工场主、商人等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志趣相投,在政治上结成联盟,一致反对封建王党。英国农民受到圈地运动的影响,陷入急剧的两极分化之中。贵族的分裂和农民的分化以及乡绅的崛起,瓦解了英国封建社会的根基,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深厚的阶级基础。
(4)革命前的英国尚未出现成熟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革命的思想动力主要来自清教。清教提倡个人独立判断,反对轻信盲从。清教徒们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自觉负有作为一个历史上进步阶级来从事革命斗争的使命”,并决心为此而献身。革命前和革命中,清教是很重要的手段,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水平较低,还没有创立一个完备的资产阶级学说,只好举起宗教的旗帜,作为组织手段。另外,下层群众中也有强烈的宗教情绪。
(5)英国特有的议会传统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前两任国王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和查理一世(1625—1649年)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日趋尖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的传统权力,以议会反对派的形式,展开了反封建王权的斗争。1628年他们提出“权利请愿书”,并要求在税收等问题上限制国王。1629年,查理一世下令解散议会,英国开始了长达11年无议会统治的时期。议会同国王的斗争,实质是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的表现。
相关考题:
单选题17世纪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