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

简述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


参考解析

解析:【答案要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主要特征:
(1)经济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商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改善的手段,以达到高积累多投资。
(2)政治特征: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最后导致个人的高度集权。
评价:
积极方面:
(1)这种体制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的条件下形成的,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2)它在30年代苏联大规模集体化和工业化时期以及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都曾有效地发挥过积极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苏联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和军事强国,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战后不仅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而且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同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
消极方面:
(1)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陷和明显的弊端,它未能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形成对斯大林严重的个人崇拜。
(2)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脱离世界经济发展的集约化、一体化趋势。
(3)它日益阻碍苏联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

相关考题:

“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体制模式称为( )。 A斯大林模式B社会主义模式C政治体制模式D经济体制模式

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形成的标志是苏联新宪法的颁布B、同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适应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改革开放前的干部人事管理模式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不相适应。()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地区得以推广的重要原因是()A.二战后东欧实际成了苏联的势力范围B.东欧各国具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条件C.苏联体制完全符合东欧各国的国情D.东欧各国资产阶级力量被根除

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是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形成的根源。( )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B.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C.多种所有制并存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A.扩大企业自主权B.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C.多种所有制并存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下列有关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它规定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它规定苏联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C.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D.它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形成

对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历史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基本确立②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③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阻碍当时经济的发展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简述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

我们从东欧剧变中得到的启示是()A、根据本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B、优先发展重工业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D、坚持计划经济体制

针对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总理普京曾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苏联曾一度强大,国际地位重要 ②苏联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当时最完美的制度 ③普京很想恢复苏联,可惜做不到 ④告别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历史的进步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05年5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普京总统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政治悲剧。”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根本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D、民族问题是毁灭联盟的火药桶

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的特征有()A、经济高度集中B、政治高度集权C、文化高度腐败D、社会高度和谐

苏联解体的“催化剂”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C、“八·一九”事件D、独联体的成立

如何认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评价及形成原因。

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无法根除B、戈尔巴乔夫的经济体制改革C、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D、苏联经济继续滑坡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都是因为()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B、动荡的国内环境C、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D、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简述苏联政治体制的特征。

苏联计划经济的特征是()A、价格革命B、指令性的计划经济C、以行政手段作为经济管理的主要方式D、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地区得以推广的重要原因是()A、二战后东欧实际成了苏联的势力范围B、东欧各国具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条件C、苏联体制完全符合东欧各国的国情D、东欧各国资产阶级力量被根除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B、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主要表现

简述“经济人”的主要特征。

1986年,邓小平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这段话说明,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存在的问题有()。A、党政不分、政企不分B、决策权力高度集中C、机构庞大臃肿,法制不健全D、官僚主义造成办事效率低下和财政负担沉重

问答题简述苏联政治体制的特征。

问答题如何认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评价及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