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材料1 ①1949年至1952年: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新中国成立时,所继承的是一份底子薄、基础弱、发展极不平衡的经济遗产。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只有10%左右的近代工业经济,90%左右是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②1953年至1956年:所有制结构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单一公有制的过渡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开展大规模建设的任务提上日程。 ③1957年至1978年: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成为1978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④1978年至1988年: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的所有制格局的形成。新时期以增量改革为基本特征,所谓增量,主要是指在原国有经济中逐步发展新的非国有的经济成分。 ⑤1989年至1997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一体制的各项重大原则,在所有制结构上鲜明地提出了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方针。 ⑥1998年至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五大以后,按照“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我国一方面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另一方面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总的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公有制一统天下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与完善,随着公有制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收缩、质量上逐步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的不断增强,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继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材料2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我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临时宪法的作用,为我国正式宪法的制定和实施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主权原则,无论它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称赞,其制定和实施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并为我国以后几部宪法的修改确立了基本模式。 1975年宪法:1975年全国人大对1954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与1954年宪法相比,1975年宪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一次大倒退。 1978年宪法:1978年对1975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通过了1978年宪法,但它也没有摆脱极左思想的影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是一部很不完善的宪法,后来,这部宪法又进行了两次修改。 1982年宪法:突出体现了四项基本原则,还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精神:(1)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3)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4)坚持改革开放。 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它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现行宪法的修改自1988年以来,全国人大四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修改。 1988年通过了2条宪法修正案。1993年通过了9条宪法修正案。1999年通过了6条宪法修正案。2004年通过了14条宪法修正案。宪法不断修正,适应了正在发展变化的社会状况。 我国宪法修订和施行的经验告诉我们,宪法本身不是停滞不前的,它应该在改革和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经验和认识,及时根据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使宪法成为反映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宪法。结合材料2,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问答题
材料1 ①1949年至1952年: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新中国成立时,所继承的是一份底子薄、基础弱、发展极不平衡的经济遗产。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只有10%左右的近代工业经济,90%左右是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②1953年至1956年:所有制结构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单一公有制的过渡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开展大规模建设的任务提上日程。 ③1957年至1978年: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成为1978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④1978年至1988年: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的所有制格局的形成。新时期以增量改革为基本特征,所谓增量,主要是指在原国有经济中逐步发展新的非国有的经济成分。 ⑤1989年至1997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一体制的各项重大原则,在所有制结构上鲜明地提出了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方针。 ⑥1998年至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五大以后,按照“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我国一方面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另一方面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总的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公有制一统天下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与完善,随着公有制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收缩、质量上逐步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的不断增强,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继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材料2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我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临时宪法的作用,为我国正式宪法的制定和实施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主权原则,无论它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称赞,其制定和实施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并为我国以后几部宪法的修改确立了基本模式。 1975年宪法:1975年全国人大对1954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与1954年宪法相比,1975年宪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一次大倒退。 1978年宪法:1978年对1975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通过了1978年宪法,但它也没有摆脱极左思想的影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是一部很不完善的宪法,后来,这部宪法又进行了两次修改。 1982年宪法:突出体现了四项基本原则,还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精神:(1)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3)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4)坚持改革开放。 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它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现行宪法的修改自1988年以来,全国人大四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修改。 1988年通过了2条宪法修正案。1993年通过了9条宪法修正案。1999年通过了6条宪法修正案。2004年通过了14条宪法修正案。宪法不断修正,适应了正在发展变化的社会状况。 我国宪法修订和施行的经验告诉我们,宪法本身不是停滞不前的,它应该在改革和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经验和认识,及时根据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使宪法成为反映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宪法。 结合材料2,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我国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公有制为主体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B.以国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C.以股份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D.以集体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我国的残疾人事业总体呈现出梯次发展的格局,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基础日渐牢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不断发展,其既有传统的__________,也有政策的__________,还有时代的___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延续、继承、跟进B.延续、传承、烙印C.延绵、继承、烙印D.延绵、传承、跟进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C.公有制D.私有制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辅助

新中国成立时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A没收官僚资本B征用外国资本C赎买民族资本D合并公营资本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辅助

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发展。其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 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所有制基础()A、私有制B、私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C、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D、公有制

诵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因为()A、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B、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只要继承传统必定能实现发展D、诵读就能实现文化的继承

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根本*区别在于()。A、国有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居于主体地位B、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居于主体地位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居于主体地位D、集体所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居于主体地位

新中国建立前夕,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壮大。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A、没收官僚资本B、改造个体经济C、发展混合经济D、壮大合作经济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使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A、继承中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B、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有所创新,有所改造C、要继承就不应的发展,要发展就不能有继承D、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与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的相似之处是①为了摆脱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②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③利用商品和市场发展经济④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过渡时期的特点是()。A、无产阶级领导专政B、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C、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D、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我国的残疾人事业总体呈现出梯次发展的格局,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基础日渐牢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发展,其既有传统的(),也有政策的(),还有时代的()。A、延续;继承;跟进B、延续;传承;烙印C、延绵;继承;烙印D、延绵;传承;跟进

我国老龄化社会有四个突出问题,具体是:规模大、()A、时间长、底子薄、发展慢B、时间长、发展慢、负担重C、速度快、发展慢、底子薄D、速度快、底子薄、负担重

单选题同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A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B全民、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C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D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单选题我国的残疾人事业总体呈现出梯次发展的格局,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基础日渐牢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发展,其既有传统的(),也有政策的(),还有时代的()。A延续;继承;跟进B延续;传承;烙印C延绵;继承;烙印D延绵;传承;跟进

多选题贵州发展大数据面临的艰巨挑战包括()。A数据中心不能仅仅是耗电中心,大数据如何带动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B作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可以为大数据标准、立法的制定和技术的实验提供平台和载体C人才底子薄,候鸟式的发展模式很难形成大数据产业生态D产业基础弱,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弱,大数据很难变成大产业

单选题新中国建立前夕,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壮大。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A没收官僚资本B改造个体经济C发展混合经济D壮大合作经济

多选题过渡时期的特点是()。A无产阶级领导专政B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C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D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单选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所有制基础()A私有制B私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C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D公有制

单选题新中国成立时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A没收官僚资本B征用外国资本C赎买民族资本D合并公营资本

单选题我国老龄化社会有四个突出问题,具体是:规模大、()A时间长、底子薄、发展慢B时间长、发展慢、负担重C速度快、发展慢、底子薄D速度快、底子薄、负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