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过共析钢加热温度在(),钢的组织没有完全奥氏体化,称为不完全淬火。AAc3+30~50℃BAcl+30~50℃CAc3+10~30℃DAcl+10~30℃

单选题
过共析钢加热温度在(),钢的组织没有完全奥氏体化,称为不完全淬火。
A

Ac3+30~50℃

B

Acl+30~50℃

C

Ac3+10~30℃

D

Acl+10~30℃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把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或把过共析钢加热到Acm以上30~50℃,使其全部奥氏体化,然后空气中冷却,从而得到珠光体型组织的热处理叫做()。 A、正火B、退火C、淬火

本质细晶粒钢是指()。 A、在任何加热温度下都具有细小奥氏体晶粒的钢B、在某个规定温度下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较小的钢C、原材料晶粒较小的钢,淬火加热时晶粒细小的钢D、在某个规定温度下加热时,奥氏体晶粒较小的钢

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一般均为不完全淬火。()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进行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空气中冷却(夏天有时需吹风或喷雾),这种热处理工艺称为()。 A、退火B、正火C、淬火D、回火

等温退火是钢(加热到Ac3或Ael以上,是为了使内部组织()。  A、铁素体化B、不完全奥氏体C、完全奥氏体D、奥氏体化

过共析钢和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过共析钢加热到Ac1和Accm之间的温度时,得到奥氏体+渗碳体组织;在平衡条件下,其奥氏体的含碳量总是小于钢的含碳量。

为改善共析钢、过共析钢的切削性能,降低硬度和为以后淬火做组织准备,常采用的退火工艺是()。A、球化退火B、完全退火C、不完全退火D、再结晶退火

残余奥氏体,出现于()的淬火组织中。A、共析钢B、亚共析钢C、过共析钢.D、工业纯铁

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温度,奥氏体化后,在空中冷却称()。A、正火B、回火C、淬火D、退火

钢在()加热时,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或高温下停留时间过长而发生奥氏体晶粒显著粗化的现象称为过热。A、退火B、正火C、淬火D、回火

不完全退火时应把过共析钢加热,使之全部为()。A、铁素体            B、铁素体+奥氏体C、奥氏体            D、奥氏体+渗碳体

试说明为什么亚共析钢必须进行完全淬火,而过共析钢则只能进行不完全淬火。

何谓淬火,对应于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其淬火加热温度选择范围有何不同,为什么?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亚共析钢采用完全(奥氏体化)淬火,过共析钢采用不完全淬火?

单选题亚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在()范围,使钢的组织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马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此称完全淬火。AAc3+30~50℃BAcl+30~50℃CA+10~30℃DA+10~30℃

问答题淬火的目的是什么?试比较各种淬火方法的优缺点。简要说明钢的淬火加热温度选择原则,为什么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温度?

问答题试说明为什么亚共析钢必须进行完全淬火,而过共析钢则只能进行不完全淬火。

单选题不完全退火时应把过共析钢加热,使之全部为()A铁素体B铁素体+奥氏体C奥氏体D奥氏体+渗碳体

单选题过共析钢加热到()以上,组织全部奥氏体化。AAc1BAc3CAccm

问答题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亚共析钢采用完全(奥氏体化)淬火,过共析钢采用不完全淬火?

填空题过共析钢和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单选题过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在Ac1+30~50℃范围,使钢的组织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马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此称()A亚温淬火B等温淬火C完全淬火D不完全淬火

问答题试述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原则。为什么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线?

单选题等温退火是钢件加热到Ac3或Acl以上,是为了使内部组织()A铁素体化B不完全奥氏体C完全奥氏体D奥氏体化

单选题亚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在Ac3+30~50℃范围,使钢的组织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马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此称()A亚温淬火B等温淬火C完全淬火D不完全淬火

单选题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过程与共析钢基本相同,当加热温度仅超过Ac1时,原始组织中的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仍保留一部分先共析铁素体或先共析渗碳体,该过程称为()。A完全奥氏体化过程B不完全奥氏体化过程C单相区加热D珠光体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