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受力物体上的任一点处总可以找到()个主应力。A1;B2;C3;D4。

单选题
受力物体上的任一点处总可以找到()个主应力。
A

1;

B

2;

C

3;

D

4。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力的()是物体上直接受力作用的点。A.方向B.大小C.作用点

受力物体上的任一点处总可以找到()个主应力。A.1;B.2;C.3;D.4。

受力体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该点的最大主应力σ1为:A.70MPaB.10MPaC.40MPaD.50MPa

折杆受力如图所示,以下结论中错误的为:A.点B和D处于纯剪状态B.点A和C处为二向应力状态,两点处σ1>0,σ2=0,σ3C.按照第三强度理论,点A及C比点B及D危险D.点A及C的最大主应力σ1数值相同

如图所示受力杆件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个?A. AB段内任一横截面均无位移B. BC段内任一点均无应力C. AB段内任一点处均无应变D. BC段内任一横截面均无位移

折杆受力如图示,以下结论中错误的为:(A)点B和D处于纯剪状态(B)点A和C处为二向应力状态,两点处σ1>0,,σ2=0,σ3(C)按照第三强度理论,点A及C比点B及D危险(D)点A及C的最大主应力σ1数值相同

受力体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该点的最大主应力为:A. 70MPa B. 10MPaC. 40MPa D. 50MPa

受力物体的任一点处只能有一个主应力。

二维应力分析是研究两个主应力不等于零的应力状态。在受力物体单元体的各个截面上,既有主应力也有剪应力存在。

力的()是物体上直接受力作用的点。A、方向B、大小C、作用点

可以将作用于物体上的力,不改变其大小和方向平移到任一点。

可以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不改变其大小和方向平移到任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附加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来的力对平移点的力矩。

作用()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A、物体上B、物体任意C、物体上同一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和速度的原因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C、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同种性质的力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受力物体上的任一点处总可以找到()个主应力。A、1;B、2;C、3;D、4。

二向应力状态,是指一点处的三个主应力中有()个主应力不为零。A、1B、2C、3D、无数个

一点处的应力状态是()A、过物体内一点所取单元体六个面上的应力B、受力物体内各个点的应力情况的总和C、过受力物体内一点所做的各个不同截面上应力情况的总称D、以上都不对

光滑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处,其方向沿接触面的公法线()。A、指向受力物体,为压力B、指向受力物体,为拉力C、背离受力物体,为拉力D、背离受力物体,为压力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物体的任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物体的运动效果。

圆轴弯扭组合变形时,除轴心外,各点处的三个主应力ζ1,ζ2,ζ3中,等于零的主应力是()。

单选题光滑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处,其方向沿接触面的公法线()。A指向受力物体,为压力B指向受力物体,为拉力C背离受力物体,为拉力D背离受力物体,为压力

问答题如何用简单光照模型计算物体上任一点P处的颜色和亮度I。

单选题力的平移定理指出,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A随意移动到刚体上的任一点B平行移动到刚体上的任一点C随意移动到刚体的形心上D垂直移动到刚体上的任一点

单选题(2009)受力体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该点的最大主应力σ1为:()A70MPaB10MPaC40MPaD50MPa

单选题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相互接触物体之间才能产生的相互作用B有受力物体,可以没有施力物体C有受力物体必定有施力物体D一个受力物体,只能找到一个施力物体

判断题二维应力分析是研究两个主应力不等于零的应力状态。在受力物体单元体的各个截面上,既有主应力也有剪应力存在。A对B错

判断题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物体的任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物体的运动效果。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