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在确定框架的计算简图时,底层的高度应取(),其余各层高度取层高。A基础顶面至二层楼板顶之间的距离B一层地面到二层楼板顶之间的距离C室外地面至二层楼板顶之间的距离D建筑层高

单选题
在确定框架的计算简图时,底层的高度应取(),其余各层高度取层高。
A

基础顶面至二层楼板顶之间的距离

B

一层地面到二层楼板顶之间的距离

C

室外地面至二层楼板顶之间的距离

D

建筑层高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各层柱线刚度的修正原则是 () A.底层不变,其他各层应折减B.底层不变,其他各层应增大C.底层应折减,其他各层不变D.底层应增大,其他各层不变

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各敞口框架的杆端弯矩,在计算每个节点周围各杆件的弯矩分配系数时,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均取(),其他各层柱的传递系数改用()

从底层端站楼面至顶层端站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A.井道高度B.顶层高度C.底层高度D.提升高度

从底层端站楼面至顶层端站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A.井道总高B.顶层高度C.底层高度D.提升高度

非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的六层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0.3m,室内地坪±0.00,底层层高3.6m,其余各层层高2.8m,女儿墙高0.9m,屋面水箱间高度1.8m(水箱间占屋顶面积小于1/4),该建筑物高度为( )。A.17.6mB.18.5mC.18.8mD.20.6m

在D值法修正反弯点高度时,和框架层高有关。

在采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A、.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应折减B、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应增加C、底层柱线刚度应折减,其他各层柱不变D、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不变

简述在确定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简图时所采用的假定。

确定房屋的计算方案时,多层房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墙、柱在每层高度范围内,可近似地视作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请问,这时构件的计算长度是取层高还是按《砌体规范》表5.1.3计算得到的墙的计算高度?如何理解4.2.5条规定的简化计算模型?。

在结构计算简图中,杆件用其轴线来表示。框架梁的跨度即取柱子轴线间的距离。框架层高取相应建筑层高,即本层楼面至上层楼面的高度,底层取室内地坪标高至二层楼板顶面间的距离。

框架结构中,框架梁间的构造柱高度应按()计算。A、框架梁间净高B、层高C、根据同位置其他层构造柱而定D、层高减板厚

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应对柱线刚度进行如下修正:()A、底层柱不变,其余各层柱乘以0.9B、底层柱不变,其余各层柱乘以0.8C、底层柱乘以0.9,其余各层柱不变D、底层柱乘以0.8,其余各层柱不变

当框架结构内力分析采用分层法计算时,()。A、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梁、柱的线刚度乘以修正系数0.5B、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修正系数0.9C、杆端分配弯矩向远端的传递系数:底层柱和各层梁为1/2,其它各层柱为1/3D、对于内力叠加后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可以再作一次分配,但不传递

有关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框架梁的跨度应取相邻两根柱子轴线之间的距离B、底层柱的长度应取基础顶面N=层楼板顶面之间的距离C、框架各跨跨度相差不大于10%时,可简化为等跨框架计算D、不等跨框架简化为等跨框架后,计算跨度应取原框架中的最小跨度值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采用分层法计算时,()。A、将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0.9系数B、除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0.9系数C、计算可采用弯矩分配法计算D、计算结果各节点的弯矩是不平衡的

从底层端站楼面至顶层端站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A、井道高度B、顶层高度C、底层高度D、提升高度

从底层端站楼面至顶层端站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A、井道总高B、顶层高度C、底层高度D、提升高度

在计算框架结构的风载时,风压高度系数μZ的数值根据建筑的总高度确定

有关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框架梁的跨度应取相邻两根柱子轴线之间的距离B、底层柱的长度应取基础顶面第一层楼板顶面之间的距离C、框架各跨跨度相差不大于10%时,可简化为等跨框架计算D、不等跨框架简化为等跨框架后,计算跨度应取原框架中的最小跨度值

规则框架(各层层高、梁及柱截面相同)底层柱配筋起控制作用。

单选题从底层端站楼面至顶层端站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A井道总高B顶层高度C底层高度D提升高度

问答题确定房屋的计算方案时,多层房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墙、柱在每层高度范围内,可近似地视作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请问,这时构件的计算长度是取层高还是按《砌体规范》表5.1.3计算得到的墙的计算高度?如何理解4.2.5条规定的简化计算模型?。

判断题在结构计算简图中,杆件用其轴线来表示。框架梁的跨度即取柱子轴线间的距离。框架层高取相应建筑层高,即本层楼面至上层楼面的高度,底层取室内地坪标高至二层楼板顶面间的距离。A对B错

单选题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应对柱线刚度进行如下修正:()A底层柱不变,其余各层柱乘以0.9B底层柱不变,其余各层柱乘以0.8C底层柱乘以0.9,其余各层柱不变D底层柱乘以0.8,其余各层柱不变

单选题从底层端站楼面至顶层端站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A井道高度B顶层高度C底层高度D提升高度

单选题有关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框架梁的跨度应取相邻两根柱子轴线之间的距离B底层柱的长度应取基础顶面第一层楼板顶面之间的距离C框架各跨跨度相差不大于10%时,可简化为等跨框架计算D不等跨框架简化为等跨框架后,计算跨度应取原框架中的最小跨度值

问答题简述在确定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简图时所采用的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