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建筑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其最浅的点位应在基础底面下不小于()mm处。()A300B500C600D1000

单选题
建筑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其最浅的点位应在基础底面下不小于()mm处。()
A

300

B

500

C

600

D

1000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确定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的依据是( )。 A: 地基土的工程性质B: 基础材料类型及质量C: 地基沉降量的大小D: 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

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关于地基基础(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评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u级不均匀沉降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沉降差;且连续两个月地基沉降速度小于每月2mmB:Bu级不均匀沉降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沉降差,且连续两个月地基沉降速度小于于每月3mmC:Cu级不均匀沉降大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沉降差,或连续两个月地基沉降速度大于每月2mmD:Du级不均匀沉降大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沉降差,连续两个月地基沉降速度大于每月2mm

换土垫层处理软弱地基的做法和作用是( )。A.在基础底面标高下挖去一定厚度的软弱土层,换填务实的灰土或三合土,其作用主要在于防止地下水对基础的侵蚀B.在基础底面下挖去厚约100mm的软弱土层,铺设混凝土垫层或三合土垫层,其作用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基础沉降量C.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挖去,然后回填以砂、碎石或素土并加以夯实或振密,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基础沉降量D.在基础底面下挖去厚约100mm的软弱土层,铺设混凝土垫层或三合土垫层,其作用在于改善基坑底面的施工条件

下列关于建筑沉降观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选项(  ) A.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应大于±0.15mm B. 观测应在建筑施工至±0.00后开始 C. 建筑物倾斜度为观测到的基础最大沉降差异值与建筑物高度的比值 D. 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期间必须进行的变形测量有( )。A.沉降观测B.场地沉降观测C.结构层间压缩测量D.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E.倾斜观测

以下哪类建筑在施工及使用期间可不进行沉降观测?()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B、天然地基土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C、复合地基土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D、软弱地基土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建筑场地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的点位可布置在建筑基础深度()倍的距离范围内。()A、1.0~1.5B、1.5~2.0C、2.0~2.5D、2.5~3.0

基础承压时.底面处的压应力同时要满足式()。A、作用于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应力不小于地基土的许可耐压力B、作用于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应力不大于地基土的许可耐压力C、作用于基础底面处的最大压应力不小于地基土的许可耐压力的1.2倍D、作用于基础底面处的最大压应力不大于地基±的许可耐压力的1.2倍

墩台桩基础的埋置深度当承台底面在土中时,应在冻结线以下不小于()。

软土地基土的路堤,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并根据观测结果对路堤填筑速率和预压期等作必要调整。A、沉降观测B、密实度观测C、稳定性观测D、中线偏位观测

建筑场地沉降点观测点位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A、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B、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C、建筑边角D、建筑每侧不少于4个

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应提交的图表有()。A、地基土分层标点位置图B、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成果表C、各土层荷载-沉降-深度曲线图D、场地地面等沉降曲线图

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首次观测至少应在标志埋好()d后进行。A、1B、3C、5D、7

建筑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其最浅的点位应在基础底面下不小于()mm处。()A、300B、500C、600D、1000

下述()不是建筑沉降观测的内容。()A、地基沉降量B、地基沉降速度C、基础相对弯曲D、建筑物主体倾斜

换土垫层处理软弱地基的做法和作用是( )。A、在基础底面标高下挖去一定厚度的软弱土层,换填以夯实的灰土或三合土,其作用在于扩大基础底面积以便降低作用于软弱土层单位面积上的压力B、在基础底面下挖去厚约100mm的软弱土层,铺设混凝土垫层或三合土垫层,其作用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基础沉降量C、在基础底面下挖去厚约100mm的软弱土层,铺设混凝土垫层或三合土垫层,其作用在于改善基坑底面的施工条件D、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挖去,然后回填以砂、碎石或素土并加以夯实或振密,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基础沉降量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宜在下列部位()。A、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B、沿外墙角10~15m处C、不同地基基础及地质条件差异处D、上部荷载不同处,沉降缝两侧

建筑沉降观测点位宜选设在().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线处及填挖方分界处。A、建筑裂缝两侧B、建筑后浇带两侧C、建筑沉降缝两侧D、建筑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地基内部各分层土的()。A、沉降量B、沉降坐标C、沉降速度D、有效压缩层的厚度

()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A、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零压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积的5%B、基础底面最小边缘压力等于零C、偏心距小于0.33倍基础宽度D、偏心距小于O.033倍基础宽度

单选题下述()不是建筑沉降观测的内容。()A地基沉降量B地基沉降速度C基础相对弯曲D建筑物主体倾斜

单选题下列关于建筑沉降观测说法错误的是()。A基础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直至回填土完工。B普通建筑施工阶段沉降观测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C工业建筑施工阶段沉降观测可按回填基础、柱子顶板施工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阶段分别观测。D当最后5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以认为建筑沉降已进入稳定阶段。

单选题以下哪类建筑在施工及使用期间可不进行沉降观测?()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B天然地基土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C复合地基土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D软弱地基土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单选题建筑场地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的点位可布置在建筑基础深度()倍的距离范围内。()A1.0~1.5B1.5~2.0C2.0~2.5D2.5~3.0

单选题()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A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零压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积的5%B基础底面最小边缘压力等于零C偏心距小于0.33倍基础宽度D偏心距小于O.033倍基础宽度

多选题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期间必须进行的变形测量有( )。A沉降观测B场地沉降观测C结构层间压缩测量D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E倾斜观测

单选题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点应在建筑地基中心附近2m×2m或各点间距不大于()的范围内,沿铅垂线方向上的各层土内布置。A50cm;B60cm;C70cm;D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