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管道型岩溶区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地下水现状监测点应( )。A一级评价至少设置5个监测点B二级评价项目至少设置3个监测点C二级评价至少设置1个监测点D视情况确定,并说明布设理由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管道型岩溶区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地下水现状监测点应(    )。
A

一级评价至少设置5个监测点

B

二级评价项目至少设置3个监测点

C

二级评价至少设置1个监测点

D

视情况确定,并说明布设理由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城市道路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布设原则是()。A:至少设6个监测点B:只设4个监测点C:监测点数目根据当地城市环境空气例行监测点的分布情况而定D:监测点数目根据道路布局、车流量、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而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说法正确的有()。A:厂界布设监测点B:覆盖整个评价范围C:代表性敏感点布设监测点D:必要时距离现有声源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污染影响型项目,二级评价,涉及大气沉降影响的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点布设原则,说法正确的包括()A.占地范围内只需设置1个表层样监测点B.占地范围外主导风向的上风向1个表层样监测点C.占地范围外主导风向的下风向1个表层样监测点D.最大落地浓度点必增设1个表层样监测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A.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 年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再不开展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B.在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 的评价区,若掌握近3 年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进行地下水水位、水质现状监测C.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 年至少一期的水位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D.在评价期内应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环境中特征因子的质量现状监测

(2016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现状监测说法正确的有()。A.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开展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B.在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的评价区,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进行地下水位、水质现状监测C.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水位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在评价期内应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环境中特征因子的质量现状监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水质监测点布设要求说法正确的是()。A.一级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B.二级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C.三级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D.三级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场地和下游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项目污染源 E 方位 2.2km 处为自然保护区实验, 所在地常年、夏季、冬季的主导风向分别为 N、 S、NW,拟在 1 月份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至少在项目约 N、W、S、E 方向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 1 个监测点,并在约 S 方向设 1 个加密点B.至少在项目约 N、W、S、E 方向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 1 个监测点,并在约 N 方向设 1 个加密点C.至少在项目约 NW、SW、SE、NE 方向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 1 个监测点,并在约 SE 方向设 1 个加密点D.至少在项目约 NW、SW、SE、NE 方向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 1 个监测点,并在约 NW 方向设 1 个加密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下列现状监测频率符合要求的是()。A.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B.评价期内只需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C.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两期地下水水位监测D.评价期内可不再开展地下水水位监测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项目污染源E方位2. 2km处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所在地常年、夏季、冬季的主导风向分别为N、S、NW,拟在1月份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至少在项目约N、W、S、E方向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1个监测点,并在约S方向设1个加密点B.至少在项目约N、W、S、E方向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1个监测点,并在约N方向设一个加密点C.至少在项目约NW、SW、SE、NE方向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1个监测点,并在约SE方向设1个加密点D.至少在项目约NW、SW、SE、NE方向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1个监测点,并在约NW方向设1个加密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的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三级评价项目可以利用最近三年一个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B:三级评价项目应至少在评价期内监测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并尽可能在枯水期进行C:一级评价项目应在评价期内至少分别对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各监测一次D:二级评价项目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枯、丰水期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点/层。A:1个B:3个C:5个D:7个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点的布设原则,说法正确的是()。A: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均匀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布设原则B:对于Ⅰ类和Ⅲ类改、扩建项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现状监测井C:潜水监测井不得穿透潜水隔水底板,承压水监测井中的目的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止水良好D: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的2倍以上

下列关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方法的叙述,说法正确有()。A:城市道路评价项目,监测点的布设应结合敏感点的垂直空间分布进行设置B: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C:一级评价项目各监测期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监测点位置应重合D:二级评价项目如需要进行2期监测,应与一级评价项目相同,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调整监测点位E:各级评价项目的各个监测点都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敏感区域、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点/层。A:1个B:3个C:5个D:7个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A:建设项目场地B:周围环境敏感点C:地下水污染源D: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的具体要求,说法正确的是()。A:一级项目,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点/层,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点/层B:二级项目,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点/层,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点/层C:三级项目,项目场地上游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1个点/层,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2个点/层D:三级项目,评价区面积大于50km2时,每增加30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当评价区面积大于()时,每增加()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A:50km2;15km2B:100km2;15km2C:100km2;20km2D:50km2;20km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点/层。A1个B3个C5个D7个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数正确的有()。A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B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C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D三级评价项目应该设置2~3个监测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当评价区面积大于()时,每增加()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A50km2;15km2B100km2;15km2C100km2;20km2D50km2;20km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A、60°,240°B、120°,240°C、60°,180°D、90°,180°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关于地下水位监测频率要求,正确的是( )。A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现状水位监测B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C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可不再开展现状地下水水位监测D若掌握近2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可不再开展现状地下水水位监测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A建设项目场地B周围环境敏感点C地下水污染源D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当评价区面积大于()时,每增加()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A50km2;15km2B100km2;15km2C100km2;20km2D50km2;20km2

不定项题某新建公路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在评价范围内无环境空气质量例行监测点和监测资料,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说法正确的有()A因为是三级评价,可以不用现状监测B沿公路线路线性布设监测点C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源评价范围内设置监测点位D监测点位数至少为2个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点/层。A1个B3个C5个D7个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管道型岩溶区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地下水现状监测点应( )。A一级评价至少设置5个监测点B二级评价项目至少设置3个监测点C二级评价至少设置1个监测点D视情况确定,并说明布设理由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 )不属于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的内容。A明确跟踪监测点与建设项目的位置关系B跟踪监测点坐标C井结构D井口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