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23G邻区表中邻区顺序号不能有重复项,若有则修改为不同值。A对B错

判断题
23G邻区表中邻区顺序号不能有重复项,若有则修改为不同值。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3A事件测量报告中“verifiedBSIC=8”指的是什么?() A.BSICB.BCCHC.邻区顺序号D.邻区优先级

CNO网规操作中以下哪一项不能用户自定义() A.邻区合法性检查中的邻区个数和距离门限B.邻区增删单双配选择C.邻区增删缺省值设置D.邻区增删同频同码提示设置

如果将邻区关系中的小区个体偏移改为“负”值表示,容易切出目标小区。 A.错误B.正确

在LTE中,测量报告里显示邻区RSRP值为47,则邻区的实际RSRP值为()。A.-83B.-93C.-103D.-73

23G邻区表中邻区顺序号不能有重复项,若有则修改为不同值。 A.错误B.正确

某手机有2个相同BCCH的邻区A和B,但BSIC不同。邻区列表中,此BCCH频点有相应的一个电平值,BSIC显示为邻区A的值。所测到的该BCCH上的电平值应该是()。A、邻区A的BCCH的接收电平B、邻区B的BCCH的接收电平C、邻区A与B的BCCH的接收电平混合值D、邻区A与B的BCCH的接收电平之差

3A事件测量报告中“verifiedBSIC=8”指的是什么?()A、BSICB、BCCHC、邻区顺序号D、邻区优先级

TSCP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A、3G邻区规划B、23G邻区规划C、频点扰码规划D、路测数据后处理

除了合并当前激活集小区的邻区作为新的邻区下发外,还可能有其他的邻区控制策略如()。

采用可变分区管理主存时,某作业的释放不仅不会在空闲区表中增加项,反而减少一项,则说明该作业()A、有上邻空闲区B、有下邻空闲区C、既有上邻空闲区,又有下邻空闲区D、既无上邻空闲区,又无下邻空闲区

如果将邻区关系中的小区个体偏移改为“负”值表示,容易切出目标小区。

23G邻区表中邻区顺序号不能有重复项,若有则修改为不同值

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主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需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数减2的情况是()。A、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B、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C、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D、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区

如果将邻区关系中的小区个体偏移改为“正”值表示,容易切向目标小区。

LTE中,不同无线技术之间,触发测量报告的事件有:()A、邻区优于门限值,B、邻区优于本小区,并超过偏置值,C、本小区低于门限值,并邻区优于门限值,D、本小区低于门限值

一个小区所有邻区中,可以有PCI重复的邻区。()

在LTE中,测量报告里显示邻区RSRP为47,则邻区的实际RSRP值是多少dBm。()A、-83B、-93C、-103D、-73

关于邻区规划,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漏作邻区会引起干扰,降低话音质量;B、邻区过多会降低系统处理能力;C、手机一次能接收的邻区是有限的,不同手机能接收的邻区个数不同;D、在切换过程中存在邻区合并的问题,所以要合理设置邻区的优先级。

GSM系统信息2和系统信息6中都一个字节PLMNPermitted,其值相同.如果有某邻区的NCC值不在其中,()A、MS不可重选到该邻区但可切换到该邻区B、MS不可重选到该邻区也不可切换到该邻区C、MS可重选到该邻区也可切换到该邻区D、MS可重选到该邻区但不可切换到该邻区

简单阐述使用TSCP进行23G邻区规划的操作步骤

候选邻区规划需要导入的信息包括()A、3G工程参数B、2G工程参数C、3G邻区关系D、23G邻区关系

单选题CNO网规操作中以下哪一项不能用户自定义()A邻区合法性检查中的邻区个数和距离门限B邻区增删单双配选择C邻区增删缺省值设置D邻区增删同频同码提示设置

单选题CNO手动增删邻区操作中以下哪一项不能用户自定义?()A邻区合法性检查中的邻区个数和距离门限B邻区增删时单双配选择C邻区增删时无线参数值设置D邻区增删同频同码提示设置

判断题一个小区所有邻区中,可以有PCI重复的邻区。()A对B错

单选题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主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需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表项数减1的情况是()。A无上邻(前邻、低址)空闲区,也无下邻(后邻、高址)空闲区B有上邻(前邻、低址)空闲区,但无下邻(后邻、高址)空闲区C有下邻(后邻、高址)空闲区,但无上邻(前邻、低址)空闲区D有上邻(前邻、低址)空闲区,也有下邻(后邻、高址)空闲区

单选题在LTE中,测量报告里显示邻区RSRP为47,则邻区的实际RSRP值是多少dBm。()A-83B-93C-103D-73

单选题采用可变分区管理主存时,某作业的释放不仅不会在空闲区表中增加项,反而减少一项,则说明该作业()A有上邻空闲区B有下邻空闲区C既有上邻空闲区,又有下邻空闲区D既无上邻空闲区,又无下邻空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