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将塑形应变等于()的应力值作为名义屈服极限。A.0.2%B.0.25%C.0.1%D.0.3%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将塑形应变等于()的应力值作为名义屈服极限。

A.0.2%

B.0.25%

C.0.1%

D.0.3%


参考答案和解析
0.2%塑性应变时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屈服极限

相关考题:

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其强度标准值取值的依据是() A、最大应变对于的应力B、极限抗拉强度C、0.9倍极限抗拉强度D、条件屈服强度

塑性材料一般以屈服极限常以屈服极限作为其极限应力。()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对于工程中常用的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国家标准规定,试件卸载后有0.2%的塑性应变时对应卸载点的应力值作为名义屈服极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没有明显屈服平台的塑性材料,其破坏应力取材料的()。 (A)比例极限ζp;(B)名义屈服极限ζ 0.2;(C)强度极限ζb;(D)根据需要确定。

对于塑性材料,( )是极限应力。A.比例极限σPB.屈服极限σsC.强度极限σbD.刚度极限σg

对于塑性材料构件,工作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将丧失工作能力。

中碳钢和高碳钢没有明显的屈服点,通常以残余变形0.2%的应力作为名义( )。A:屈服强度B:拉伸强度C:弯曲强度D:极限强度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点的钢材,以卸载后试件的残余应变为()时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假想屈服点,也称为条件屈服点。

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其强度标准值的依据?() A、最大应变对应的应力B、极限抗拉强度C、0.9倍极限强度D、条件屈服强度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失效极限应力分别是()A、屈服极限,强度极限B、强度极限,屈服极限C、比例极限,屈服极限D、强度极限,比例极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四个阶段:线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B、铸铁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四个阶段C、低碳钢的拉伸强度极限远小于压缩强度极限D、铸铁的拉伸强度极限远小于压缩强度极限E、低碳钢的拉伸屈服应力远小于压缩屈服应力

不存在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以产生0.2%的应变时的应力作为其屈服强度。

零件受对称循环应力时,对于塑性材料应取()作为材料的极限。A、材料的强度极限B、材料的屈服极限C、材料的疲劳极限D、屈服极限除以安全系数

衡量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以屈服极限σs来表示。

钢筋的抗拉强度又称为(),它是应力-应变曲线中最大的应力值A、屈服应力B、极限强度C、屈服强度D、弹性强度

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规范"规定的条件屈服点为:()A、最大应变对应的应力B、0.9倍极限抗拉强度C、0.85倍极限抗拉强度D、0.8倍极限抗拉强度

没有明显屈服点的钢材,名义屈服点可取( )A、A 残余应变为0.01%时对应的应力B、B 残余应变为0.2%时对应的应力C、C. 残余应变为0.33%时对应的应力D、D. 残余应变为0.4%时对应的应力

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材,一般以其残余应变()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名义屈服强度。A、1.0%B、2.0%C、0.2%D、0.4%

没有明显屈服平台的塑性材料,其破坏应力取材料的()A、比例极限σpB、名义屈服极限σ0.2C、强度极限σbD、根据需要确定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以S0.2表示屈服极限。其定义有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哪一个?()A、产生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B、产生0.0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C、产生0.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D、产生0.2%的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

单选题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其强度标准值取值的依据是()A最大应变对于的应力B极限抗拉强度C0.9倍极限抗拉强度D条件屈服强度

填空题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点的钢材,以卸载后试件的残余应变为()时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假想屈服点,也称为条件屈服点。

单选题对于无明显屈服强度的钢筋,其强度标准值的取值依据是()。A最大应变时对应的应力B极限抗拉强度C0.9倍的极限强度D条件屈服强度

单选题在零件强度设计时,静应力条件下的塑性材料是以______作为极限应力,而脆性材料是以______作为极限应力。(  )A强度极限σb;屈服点σs。B屈服点σs;强度极限σbC强度极限σb;强度极限σsD屈服点σs;屈服点σs;

单选题零件受对称循环应力时,对于塑性材料应取()作为材料的极限。A材料的强度极限B材料的屈服极限C材料的疲劳极限D屈服极限除以安全系数

单选题关于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比较,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塑性材料的工艺性能好; ②塑性材料的抗拉屈服极限等于抗压屈服极限; ③脆性材料在破裂之前有明显的先兆; ④脆性材料屈服极限较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单选题对于没有明显屈服极限的塑性材料,通常以产生0.2%的()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屈服极限。A应变B残余应变C延伸率D截面收缩率

单选题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材,一般以其残余应变()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名义屈服强度。A1.0%B2.0%C0.2%D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