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需要在两台交换机之间使用链路聚合技术时,发现其中一台交换机不支持LACP协议,在这种情况下,下列哪些配置方法是合理的?A.一方配置静态聚合,一方配置动态聚合.B.一方配置静态聚合,一方配置动态聚合C.双方都配置动态聚合D.双方都配置静态聚合E.无法使用链路聚合

当需要在两台交换机之间使用链路聚合技术时,发现其中一台交换机不支持LACP协议,在这种情况下,下列哪些配置方法是合理的?

A.一方配置静态聚合,一方配置动态聚合.

B.一方配置静态聚合,一方配置动态聚合

C.双方都配置动态聚合

D.双方都配置静态聚合

E.无法使用链路聚合


参考答案和解析
两端相连的物理口数量一致?两端相连的物理口速率一致?两端相连的物理口双工模式一致

相关考题:

当交换机到根网桥的间接链路出现失效故障时(如下图所示,链路Ll失效),STP协议会将交换机c的阻塞端口的工作状态转换为转发状态。为了省去端口状态转换等待时间,让端口直接由侦听和学习状态转换为转发状态,需配置交换机STP的可选功能是——。A.PortFastB.UplinkFastC.BackboneFastD.BPDU Filter

两台华为X7系列交换机通过手工模式进行链路聚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工模式的链路聚合最多可以聚合10条物理链路B.手工模式的链路聚合最多可以聚合6条物理线路C.手工模式的链路集合支持M:N备份D.手工模式的链路聚合不支持M:N备份

当一个交换机与多个局开有中继时:()。 A.每个中继群都需与对端开有直达七号链路B.每个路由都需与对端开有直达七号链路C.每个局向都需与对端开有直达七号链路D.当本交换机和其它各局都与STP开有七号链路时,各局向的中继都可使用该七号链路

在图6-16所示的拓扑结构中,核心层交换机采用的是3层交换机。交换机Switch1被命名为 CoreSwitch1。为了提高主干道的吞吐量及实现冗余设计,在两台核心层交换机之间采用了多干兆链路捆绑技术。请写出Switch1中实现这一技术要求的相关配置语句。

现需要将两台Cisco Catalyst 2950交换机之间的链路配置为中继链路(Trunk),若一端的端口已使用“Switchport mode trunk”命令设置过,则另一端的端口使用( )命令能保证链路成为中继链路。 A、Switchport mode accessB、Switchport mode trunkC、Switchport mode dynamic autoD、Switchport mode dynamic desirable

当一台交换机的根端口或阻塞端口接收到( )包时,说明该交换机到根网桥的间接链路有问题,网络中可能出现交换到根网桥的链路失效的故障。

有两台运行RSTPPVST+的交换机,它们之间有4条连接,你想在不牺牲RSTP提供的弹性的情况下提高带宽。为此,除已提供的默认配置外,你可在这两台交换机之间配置什么?() A.配置PortFast和BPDU防护,以提高会聚速度B.给RSTP PVST+配置非等成本负载均衡C.将全部4条链路捆绑为一条EtherChannelD.配置PPP并使用多链路

所有交换机端口被分配到正确的VLAN,但SA和SB之间不能够进行通信。根据显示的输出,什么是最可能出现的问题?() A.接入链路需要在多个VLAN进行配置。B.中的交换机之间的链路被配置在错误的VLAN中。C.交换机之间的链路需要配置为trunk模式。D.VTP没有被配置为携带交换机之间VLAN信息。E.交换机IP地址必须按顺序配置为流量交换机之间转发。

两台华为中低端交换机通过聚合端口进行通信,下列因素中两端必须一致的有(). A.进行聚合的链路的数目B.进行聚合的链路的速率C.进行聚合的链路的双工方式D.STP、QoS、VLAN相关配置

当交换机到根网桥的间接链路出现失效故障时 ( 如图 , 链路 L1 失效 ) , STP 协议会将交换机 C 的阻塞端口的工作状态转换为转发状态 。 为了省去端口状态转换等待时间 , 让端口直接由侦听和学习状态转换为转发状态,需配置交换机 STP 的可选功能是A. PortFastB. UplinkFastC. BackboneFastD. BPDU Filter

某本地网交换维护人员在规划AG网络架构时,出于AG承载业务的重要性,提出承载AG业务的交换机需双上联到两台不同的SR设备,当交换机的一条上行链路或上联的一台SR设备出现故障时,业务能自动倒换到另一条上行链路或另一台SR设备上。请问IP维护工程师该使用()IP技术来解决此方案的需求。 A.PPP技术B.BFD技术C.VRRP技术D.MSDP技术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其他VLAN内的广播流量在汇聚交换机与接入交换机之间的链路上泛洪,在校园网中比较常见的是使用什么方法来避免?()A、使用VTP协议B、使用Trunk链路修剪C、使用ACLD、使用端口下的风暴控制

两台汇聚交换机运行OSPF,并使用P2P连接类型建邻居,但工程师忘记在其中一台交换机的接口下配置P2P类型,这种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台交换机邻居关系为full,彼此之间不能学习到路由B、两台交换机邻居关系为2wayC、两台交换机邻居关系为downD、两台交换机邻居关系为full,且彼此之间能学习到路由

在实施交换网络的过程中,根据实施方案,工程师会将接入层交换机与汇聚层交换机之间的多条链路配置为聚合以消除上行带宽瓶颈并提供冗余功能。这种汇聚技术遵循的国际标准是()A、IEEE 802.1DB、IEEE 802.3adC、IEEE 802.1wD、IEEE 802.3z

两台相邻的交换机既开启生成树又使用端口聚合,彼此通过四条物理链路相连,其中每两条链路为一个聚合组。对于哪条链路转发数据的说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只有一条物理链路转发数据,其他链路被生成树协议阻断B、4条物理链路同时转发数据,因为端口聚合优先于生成树协议C、只有1个聚合组在转发数据,另一个聚合组被生成树协议阻断D、每一个聚合组中都有一条物理链路在转发数据,另一条链路被生成树阻断

7342 OLT配置上联端口汇聚,如果上层交换机配置动态LACP并且为主动模式发送LACP协议报文,OLT上联端口必须配置动态LACP并且为被动模式来侦听LACP协议报文。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S9300支持哪几种模式的链路聚合:()。A、手工负载分担模式B、静态LACP模式C、动态LACP模式D、不支持链路聚合

交换机连接技术有哪些()A、冗余接连B、链路聚合C、堆叠D、上连

OLT采用双上行链路时通常会配置什么协议,对上行链路进行保护()。A、OSPFB、SNMPC、OMCID、LACP

某公司采购了A、B两个厂商的交换机进行网络工程实施。需要在两个厂商的交换机之间使用链路聚合技术。经查阅相关文档,得知A厂商交换机不支持LACP协议。在这种情况下,下列哪些配置方法是合理的?()A、一方配置静态聚合,一方配置动态聚合B、一方配置静态聚合,一方配置动态聚合C、双方都配置动态聚合D、双方都配置静态聚合E、无法使用链路聚合

7342 OLT配置上联端口汇聚,如果上层交换机配置动态LACP,OLT上联端口需要配置动态LACP还是静态LACP?A、动态LACPB、静态LACP

某本地网交换维护人员在规划AG网络架构时,出于AG承载业务的重要性,提出承载AG业务的交换机需双上联到两台不同的SR设备,当交换机的一条上行链路或上联的一台SR设备出现故障时,业务能自动倒换到另一条上行链路或另一台SR设备上。请问IP维护工程师该使用()IP技术来解决此方案的需求。A、PPP技术B、BFD技术C、VRRP技术D、MSDP技术

两台华为X7系列交换机通过手工模式进行链路聚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工模式的链路聚合最多可以聚合10条物理链路B、手工模式的链路聚合最多可以聚合6条物理线路C、手工模式的链路集合支持M:N备份D、手工模式的链路聚合不支持M:N备份

假如FusionCompute的计算节点只有2块10GE网卡,使用IPSAN存储,以下哪种组网方式比较合适?()A、将eth0、eth1绑定为主备模式,管理平面和存储平面均走该Bond,对接交换机不配链路聚合B、将etho、eth1绑定为负载分担模式,管理平面和存储平面均走该Bond,对接交换机配置链路聚合C、eth0走管理流量,eth1走存储流量,对接交换机不配置链路聚合D、etho走管理流量,eth1走存储流量,对接交换机配置链路聚合

两台华为中低端交换机通过聚合端口进行通信,下列因素中两端必须一致的有().A、进行聚合的链路的数目B、进行聚合的链路的速率C、进行聚合的链路的双工方式D、STP、QoS、VLAN相关配置

单臂路由器 VLAN 间路由有哪三项特征?()A、需要使用 VTPB、需要使用子接口C、减少广播域的数量D、使用过多 VLAN 时会影响性能E、需要在路由器和至少一台交换机之间采用接入链路F、比用于 VLAN 间路由的其它方法更加经济G、规定至少要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之间使用两个交换机端口

多选题关于链路聚合的分类下面描述错误的是()A根据是否启用链路聚合控制协议分为手工负载分担模式链路聚合和LACP协议链路聚合两种B动态LACP模式下所有活动接口都参与数据的转发,分担负载流量,因此成为负载分担模式C静态LACP模式下,Eth-Trunk的建立,成员接口的加入,都是由手工配置完成的,但与手工负载分担模式链路聚合不同的是,该模式下LACP协议报文参与活动接口的选择D动态LACP模式下,Eth-Trunk的建立,成员接口的加入,活动接口的选择需要手工配置

多选题交换机连接技术有哪些()A冗余接连B链路聚合C堆叠D上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