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迈克耳孙实验结果与当时天文学的光行差现象相矛盾。()

18、迈克耳孙实验结果与当时天文学的光行差现象相矛盾。()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

相关考题: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启发源于:() A迈克尔逊实验和光行差的矛盾B斐索实验与光行差的矛盾C恩斯特-马赫的学说D伽利略变换

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0.620mm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是( )。A.140.3nmB.185.4nmC.539.1nmD.713.0nm

光行差位移

利用干涉实验证明“以太”学说荒谬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布拉格C、迈克耳逊D、克里克

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0.620mm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是()。A、140.3nmB、185.4nmC、539.1nmD、713.0nm

丁肇中认为当物理学中一个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相矛盾时,就会发生物理学的革命,并且导致新理论的产生。

光行差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插入一块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薄片,插入这块薄片使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迈克耳孙实验结果与当时天文学的光行差现象相矛盾。

什么条件下迈克尔孙干涉仪产生等倾干涉?根据什么现象判断干涉条纹确实是等倾条纹?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获得等倾干涉条纹,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的方法有()A、增大等效空气层的厚度hB、减小入射光的波长C、减小等效空气层的厚度hD、以上说法都不对

()将电力和磁力的部分理论统一,建立了光传播的正确理论。A、法拉第B、麦克斯韦C、迈克耳孙D、莫雷

在以下干涉实验获得相干光的方法中,叙述正确的是()。A、杨氏双缝干涉采用的是分振幅法B、牛顿环干涉采用的是分波阵面法C、劈尖干涉采用的是分波阵面法D、迈克耳孙干涉仪中的等倾干涉采用的是分振幅法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中,可动反射镜平移一微小距离,观察到干涉条纹恰好移动1848条,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546.1nm。由此可知反射镜平移的距离等于()mm(给出四位有效数字)。

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光照射迈克耳孙干涉仪,并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厚度为l、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片。放入后,干涉仪两条光路之间的光程差改变量为()A、(n-1)lB、nlC、2nlD、2(n-1)l

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实验结果是经典物理学晴空中的一朵“乌云”?

洛伦兹提出“洛伦兹收缩”是为了解决迈克尔逊实验和光行差现象的矛盾。

单选题十九世纪末,黑体辐射实验结果与经典物理理论的矛盾被形象地称为()A紫外乌云B能量灾难C紫外灾难D迈克尔逊乌云

问答题什么条件下迈克尔孙干涉仪产生等倾干涉?根据什么现象判断干涉条纹确实是等倾条纹?

判断题丁肇中认为当物理学中一个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相矛盾时,就会发生物理学的革命,并且导致新理论的产生。A对B错

判断题洛伦兹提出“洛伦兹收缩”是为了解决迈克尔逊实验和光行差现象的矛盾。A对B错

判断题迈克耳孙实验结果与当时天文学的光行差现象相矛盾。A对B错

单选题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修改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C重新进行实验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

问答题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实验结果是经典物理学晴空中的一朵“乌云”?

单选题利用干涉实验证明“以太”学说荒谬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布拉格C迈克耳逊D克里克

单选题关于迈克耳逊-莫雷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的目的是试图测量地球相对以太的运动速度B实验装置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C实验得到了预期的结果D实验结果引起了当时的物理学家们的充分重视

单选题提出相对论宇宙模型的是()。A英国人牛顿B美国人迈克耳孙和莫雷C美籍犹太人爱因斯坦D英国人霍金

单选题()将电力和磁力的部分理论统一,建立了光传播的正确理论。A法拉第B麦克斯韦C迈克耳孙D莫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