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u(NH3)4]2+配离子中,Cu2+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为A.+2和4B.0和3C.+4和2D.+2和8

在[Cu(NH3)4]2+配离子中,Cu2+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为

A.+2和4

B.0和3

C.+4和2

D.+2和8


参考答案和解析
+2 和4

相关考题:

在配离子[Cu(NH3)4]2+解离平衡中,改变体系的酸度,不能使配离子平衡发生移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Cu(NH3)4]2+配位体的个数是()个。 A、1B、2C、3D、4

[Cu(NH3)4](OH)2中,配位体是( )。A.Cu2 +B.OH-C.NH3D.[Cu(NH3)4]2+

氨水溶液不能装在铜制容器中,其原因是发生配位反应,生成[Cu(NH3)4]2+,使铜溶解。

[Cu(NH3)4]SO中Cu2+的配位数是()A、1B、2C、3D、4

向Cu2++4NH3⇄[Cu(NH3)4]2+配位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可能产生的后果是()A、体系析出沉淀B、配离子解离C、平衡不受影响D、配位平衡向右运移动

配离子[PtCl(NO2)(NH3)4]2+中,中心原子氧化数为(),配位数为(),该化合物名称为()。

下列配离子中无色的是()A、[Cu(NH3)2]+B、[CuCl4}2-C、[Cu(NH3)4]2+D、[Cu(H2O)4]2+

测定Cu2+时,加入氨水作显色剂,生成兰色铜络离子〔Cu(NH3)4〕2+应选择的滤光片是:()。A、橙红色B、黄绿色C、黄色D、红色

[Cu(NH3)4](OH)2中,配位体是()。A、Cu2+B、OH-C、NH3D、[Cu(NH3)4]2+

CuSO4*H2O中,中心离子Cu2+的配位分子数是()A、5B、2C、1D、4

根据酸碱电子理论,在配位反应:Cu2++4NH3=[Cu(NH3)4]2+中,Cu2+应该属于()A、中心离子B、酸C、碱D、酸碱加和物

[Co(CN)4(NH3)2]-命名为(),中心离子及氧化数是(),配位数是()。

配合物[Cr(NH3)5Br]SO4,中心离子是(),配位体是()配位原子是(),配位数(),配离子的电荷数是(),中心离子的氧化数是(),内界是(),外界是()。

[Cu(en)2]2+的稳定性比[Cu(NH3)4]2+大得多,主要原因是前者()A、具有螯合效应B、配位体比后者大C、配位数比后者小D、en的分子量比NH3大

在下列各组配离子稳定性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Cu(NH3)4]2+[Cu(en)2]2+B、[Fe(NCS)6][Fe(H2O)6]3+C、[Ni(CN)4]2-[Ni(NH3)4]2+D、[Co(NO2)6]4-[Co(H2O)6]2+

在配合物[Co(NH3)3H2OCl2]中,中心离子是(),配位体是 NH3,H2O,Cl-,配位数是(),中心离子的氧化数是(),配离子的电荷数是(),内界(),外界()。

在配合物[Cu(NH3)4]2+溶液中,过量氨水浓度为0.10mol/L,则溶液中c([Cu(NH3)4]2+)/c(Cu2+)=()(已知Kθf[Cu(NH3)4]2+=2.5×104)

在配合物[Cu(NH3)4]2+溶液中,过量氨水浓度为0.10mol/L,则溶c([Cu(NH3)4]2+)/c(Cu2+)=()( 已知Kθf[Cu(NH3)4]2+=2.5×1012)

写出配位化合物[CoCl(NH3)2(H2O)2]OH的名称();写出配位化合物[Cu(en)2]SO4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在配合物[Cu(NH3)4]2+溶液中,过量氨水浓度为0.10mol/L,则溶液中c([Cu(NH3)4]2+)/c(Cu2+)=()

在[Pt(en)2]2+离子中,Pt 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为()A、+2、2B、+4、4C、+2、4D、+4、2

在[Cu(NH3)4]2+离子中铜的价态和配位数分别是:()A、0和3B、+4和12C、+2和8D、+2和4E、+2和12

在含有Cu2+、Cu(NH3)22+ 和Cu(NH3)42+的溶液中,采用铜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标准加入法测定,测得的离子活度为()。A、Cu2+B、Cu2+和Cu(NH3)22+之和C、Cu2+和Cu(NH3)42+之和D、三种离子之和

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名称及组成:[Cu(NH3)4]SO4的名称为(),K2[HgI4]的名称为()。 [Co(NH3)5(H2O)]Cl2的名称为(),其中心离子为(),配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外界为(),内界为()

配离子[Cu(NH3)4]2+的K稳=(),K稳越大则说明该配离子()。

配位化合物[Cu(NH3)4]SO4命名为(),配位原子是(),配离子的电荷数是()。

单选题CuSO4*H2O中,中心离子Cu2+的配位分子数是()A5B2C1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