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15周岁)求乙(16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不构成抢夺罪B.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C.乙单独构成抢夺罪D.乙构成抢劫罪的从犯

甲(15周岁)求乙(16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不构成抢夺罪

B.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

C.乙单独构成抢夺罪

D.乙构成抢劫罪的从犯


参考答案和解析
D 解析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较为综合。2012年最新的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三大本)关于共犯的成立进行了理论改进,新的观点认为共同犯罪的立法和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违法事实归属于哪些参与人的行为,只要认定成立共同犯罪,就要将法益侵害结果归属于各参与者的行为,而不论参与者是否具有责任,即共同犯罪是违法形态。理解了这一点,该题目就会迎刃而解。D选项,犯罪停止形态具有终局性,一旦形成了某种状态,彼此之间便不可随意转换。关于财产犯罪的既遂标准,刑法理论一般采取“控制说”,只要行为人产生了对财物的实际控制即为既遂,当甲将包扔给乙时,甲乙的抢夺行为就已经既遂,既遂之后的行为是无法再成立中止的。故D项说法错误。A选项,《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15岁的甲实施抢夺行为不构成抢夺罪。故A选项说法正确。B选项,目前,司法考试辅导教材关于共犯成立的观点认为共同犯罪只是违法形态,所以有责任能力者与无责任能力者,也可能成立共同犯罪,但最终谁是否承担责任,则不是共同犯罪的立法和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责任层面的问题。15岁的甲对行为具有了违法性认识,这是违法形态层面成立共犯的前提。所以15岁的甲和16岁的乙在客观违法层面是可以成立共同犯罪的。故B选项说法正确。C选项,间接正犯是相对于直接正犯而言的,具体来讲是指利用不具有犯罪主体资格的人或者不发生共犯关系的第三人来实行犯罪。要成立间接正犯,必须要求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和意志具有支配力,完全操控其行为,如果被操控方尚有自由意志可言,则操控方无法成立间接正犯。15岁的甲虽然不能够为抢夺罪承担刑事责任,但其与乙之间没有操控与被操控的关系,乙尚未丧失意志自由,抢夺是二人合意所致,因此乙不构成间接正犯的说法是正确的。故C选项说法正确。本题为选非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

相关考题:

李明(15周岁)求张伟(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张伟表示同意。某夜,李明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一万元现金)后,将包扔给了张伟,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张伟因害怕坐牢,遂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开。问:李明与张伟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甲趁在路上行走的妇女乙不注意之际,将乙价值12000元的项链一把抓走,然后逃跑。跑出50 米之后,甲以为乙的项链根本不值钱,就转身回来,跑到乙跟前,打了乙两耳光,并说:“出来混, 也不知道戴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A. 抢夺罪(未遂)B.抢夺罪(中止)C.抢夺罪(既遂)D.抢劫罪(转化型抢劫)

甲、乙共谋行抢。甲在偏僻巷道的出口望风,乙将路人丙的书包(内有现金一万元)一把夺下转身奔逃,丙随后追赶,欲夺回书包。甲在丙跑过巷道口时突然伸腿将丙绊倒,丙倒地后摔成轻伤,甲、乙乘机逃脱。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A.甲、乙均构成抢夺罪B,甲、乙均构成抢劫罪C.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抢夺罪D.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乙构成抢夺罪

甲(15周岁)求乙(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不满16周岁,不构成抢夺罪 B.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 C.乙不构成抢夺罪的间接正犯 D.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

甲盗窃了农民王某的一个手提包,发现包里有大量现金和一把手枪。甲将真情告诉乙,并将手枪交给乙保管,乙将手枪藏在家里。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构成盗窃罪B.甲构成盗窃枪支罪C.乙构成窝藏罪D.乙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路某看见甲、乙夫妻俩在天桥上行走,乙身上背有个漂亮的小包,路某即起劫财歹意,为防被害人的反抗,上前将甲男推下天桥,致其当场死亡,并乘乙尚未反应过来之际,将其包夺走。路某的行为构成()A、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C、抢夺罪D、故意杀人罪和抢夺罪

甲乘在路上行走的妇女乙不注意之际,将乙价值12000元的项链一把抓走,然后逃跑。跑了50米之后,甲以为乙的项链根本不值钱,就转身回来,跑到乙跟前,打了乙两耳光,并说,出来混,也不知道戴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A、抢夺罪(未遂)B、抢夺罪(中止)C、抢夺罪(既遂)D、抢劫罪(转化型抢劫)

某日,甲某在街上看见乙某(系公安民警,身着便装)的手包内很鼓,以为包内有很多钱,遂跟踪乙某。此后,乙某到一商场购物,拉开手包拉链,甲看到了露出多张百元面值人民币,甲见财起意,又尾随乙某至一人员稀少处,趁其不备,从乙某手中抢走手包,逃之夭夭。甲打开手包发现,包内除现金4000元外,还有六四手枪一支和警官证等物品若干。甲某将手枪和警官证等其他物品藏在家中。甲的行为构成()。A、抢夺枪支罪B、抢夺罪C、抢劫罪D、非法持有枪支罪

某日,甲在街上看见乙的手包很鼓,以为包内有很多钱,遂跟踪乙。随后,乙到一商场购物,拉开手包拉链,甲看到露出多张百元面额的人民币。甲见财起意,又尾随乙至一人员稀少处,趁其不备,从乙手中抢走手包,逃之夭夭。甲打开手包发现包内除现金4000元外,还有“六四”式手枪一支。甲将手枪藏在家中。甲的行为构成()。A、抢夺枪支罪B、抢夺罪C、抢劫罪D、非法持有枪支罪

甲趁乙不注意之际,将乙价值1万元的项链一把抓走,然后逃跑。跑了50米后,甲认为项链是假的不值钱,就转过身来跑到乙跟前,打了乙两耳光,并说“出来混,也不知道戴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甲的行为构成()。A、抢夺罪(未遂)B、抢夺罪(中止)C、抢夺罪(既遂)D、抢劫罪(转化型抢劫)

下列关于抢夺罪说法正确的是()。A、甲多次抢夺公私财物,但总计数额不足百元,甲的行为构成抢夺罪B、甲见一老农紧抱一包袱(包内物品价值300元)不放便欲抢走,甲用力拉扯包袱时老农站立不稳栽倒在地跌成轻伤。甲的行为构成抢夺罪C、甲抢走乙笔记本电脑一台,乙在后面猛追,甲见无法摆脱,其自恃身强力壮,遂将乙打倒,致乙重伤。甲的行为构成抢夺罪D、甲随身携带一匕首,在火车站候车室见乙身旁的座位上有一精致的小包便上前拿了就跑,事后证实包里有现金1万元,甲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单选题路某看见甲、乙夫妻俩在天桥上行走,乙身上背有个漂亮的小包,路某即起劫财歹意,为防被害人的反抗,上前将甲男推下天桥,致其当场死亡,并乘乙尚未反应过来之际,将其包夺走。路某的行为构成()A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C抢夺罪D故意杀人罪和抢夺罪

多选题关于抢劫罪,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A甲为了报复乙而持木棍将乙打成轻伤,乙误以为自己遭遇抢劫,遂将钱包扔下逃离,甲将装有1万元现金的钱包拿走,甲成立抢劫罪(既遂)B甲让乙带着菜刀,在一旁为自己抢夺放风。甲构成抢夺罪,乙构成抢劫罪(携带凶器抢夺)C甲抢夺乙的财物之后,乙大喊,旁边店铺的丙出门看热闹,甲以为丙是来抓自己的,将丙打伤,甲构成(事后)抢劫罪D甲入户盗窃被发现后为抗拒抓捕向被害人乙的腹部猛踢了一脚,后经过现场的甲的好友丙知晓真相后接受甲的请求又向乙的腹部猛踢了一脚,乙死亡,不管谁踢死的,甲都成立(事后)抢劫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