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在中国社会学史上,被誉为西方社会学初传中国第一人的是()。A.严复B.梁启超C.康有为D.章太炎

【单选题】在中国社会学史上,被誉为西方社会学初传中国第一人的是()。

A.严复

B.梁启超

C.康有为

D.章太炎


参考答案和解析
群学

相关考题:

在中国社会学史上,被誉为西方社会学初传中国第一人的是?() A.严复B.梁景超C.章太炎D.梁启超

在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严复B.林则徐C.魏源D.徐光启

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整本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外国社会学著作是?()A、《中国人口论》B、《社会学》C、《群学肄言》D、《中国乡村与城市生活》

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完成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

对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作系统总结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D、郑杭生、李迎生的《中国社会学史新编》

在中国社会学成长期,西方社会学对中国社会学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A、帮助培养人才B、中西方学者共同开展合作研究C、中西方学者开展学术交流D、中国社会学者译介和应用西方社会学理论与方法E、西方学术团体和个人在生活、学术、资金上为中国学者提供帮助

在中国,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是()。A、谭嗣同B、严复C、费孝通D、孙本文

西方社会学界一致公认的社会学及其理论的创立者,被誉为“社会学之父”的社会学家是()。A、孔德B、迪尔凯姆C、马克思,韦伯D、斯宾塞

西方社会学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传入中国。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A、晏阳初B、费孝通C、李景汉D、孙本文

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第一部专史是?()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

西方社会学作为一门整体的理论体系初传中国始于?()A、严复在《直报》上发表《原强》一文B、严复在《国闻报》上发表“贬愚篇”与“倡学篇”C、康宝忠教授在北京大学讲授社会学D、章太炎先生翻译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一书

在中国社会学史上,被誉为西方社会学初传中国第一人的是?()A、严复B、梁景超C、章太炎D、梁启超

请论述中国社会学成长时期西方社会学对中国社会学的影响。

1987年,社会学界出版的两部中国社会学史专著是()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

在中国自办大学中讲授社会学的第一人是?()A、孙本文B、吴文藻C、康宝忠D、章太炎

在西方社会学史上,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A、帕森斯B、马克思C、亨利D、韦伯

问答题请论述中国社会学成长时期西方社会学对中国社会学的影响。

单选题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A晏阳初B费孝通C李景汉D孙本文

单选题西方社会学作为一门整体的理论体系初传中国始于?()A严复在《直报》上发表《原强》一文B严复在《国闻报》上发表“贬愚篇”与“倡学篇”C康宝忠教授在北京大学讲授社会学D章太炎先生翻译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一书

多选题在中国社会学成长期,西方社会学对中国社会学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A帮助培养人才B中西方学者共同开展合作研究C中西方学者开展学术交流D中国社会学者译介和应用西方社会学理论与方法E西方学术团体和个人在生活、学术、资金上为中国学者提供帮助

单选题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第一部专史是?()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

多选题1987年,社会学界出版的两部中国社会学史专著是()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

单选题在中国自办大学中讲授社会学的第一人是?()A孙本文B吴文藻C康宝忠D章太炎

判断题西方社会学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传入中国。A对B错

单选题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整本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外国社会学著作是?()A《中国人口论》B《社会学》C《群学肄言》D《中国乡村与城市生活》

单选题在中国社会学史上,被誉为西方社会学初传中国第一人的是?()A严复B梁景超C章太炎D梁启超

单选题对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作系统总结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D郑杭生、李迎生的《中国社会学史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