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9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37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9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相关考题: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是()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C.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D.实际经济增长率

( )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A、GDP总体水平B、GDP变化趋势C、人均GDP水平D、人均GDP变化趋势

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 A.人均实际GDP水平在国与国之间差异很大,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在国家之间却很相似B.生产力和政府政策联系并不紧密C.人均实际GDP水平是经济繁荣的标准指标,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的标准指标D.生产力可以用人均实际GDP来衡量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12分)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5分)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实现“三连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2569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2010年增加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9.5%。同时,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2009年居世界第125位,比2005年前进3位B.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2009年没有排进世界前10名C. 2009年摩纳哥人均国民总收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4倍D.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2009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实现“三连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2569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2010年增加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9.5%。同时,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A.2.1倍B.19.1倍C.1.1倍D.2.9倍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实现“三连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2569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2010年增加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9.5%。同时,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与上年相比,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增加最多的年份是( )。A.2009年B.2008年C.2007年D.2006年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实现“三连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2569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2010年增加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9.5%。同时,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0年美国的GDP是()。A.9079.6亿美元B.146246.3亿美元C.222569亿美元D.126083.8亿美元

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B.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D.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 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关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的说法,错误的有( )。A.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B.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D.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6——110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公布了2006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世界180个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结果。结果显示,2006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居世界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08位。   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和巴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301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5.5%,比上年的5.0%提高0.5个百分点;相当于美国的19.9%,比上年的18.0%提高1.9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台湾省本地生产总值为3557亿美元,居世界第22位,比上年降低1位;中国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为1895亿美元,居世界第36位,比上年降低1位。   去年世界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世界GDP增长率为5.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GDP增长率为3.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为7.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06年GDP增长率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阿塞拜疆、马尔代夫、安哥拉、不丹、亚美尼亚、苏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拉脱维亚、毛里塔尼亚、爱沙尼亚。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为10.7%,位居世界第11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卢森堡、挪威、卡塔尔、冰岛、爱尔兰、瑞士、丹麦、美国、瑞典和荷兰。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达到2001美元,比上年增长16.6%,居世界第108位,与上年位次持平,仍为中下收入国家;中国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为27466美元,居第27位,比上年下降了2位;中国台湾省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为15482美元,居第36位,与上年的位次持平。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6301亿美元 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19.9% 2006年台湾生产总值为3557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为7.9% 2006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7%,位居世界第11位 中国香港人均生产总值居第27位,比上年下降了2位) 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2006年世界各国人均GDP增长率居首位的国家是阿塞拜疆B. 200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8位的是美国C. 2005年中国香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29位D. 2006年台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7.7倍

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与人口指标相结合计算人均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重要综合指标之一是人均GDP。()

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与人口指标相结合计算人均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唯一重要综合指标是人均GDP。()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 展的总趋势,并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2)依据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消长变化及其影响。

在现代世界经济中,了解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主要的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B、年人均GDP占有量C、年GDP增长率D、外汇储备总额E、年国家财政收入

下列关于“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成就,表述正确的有()。A、2011年至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B、2014年达到63万亿元,占世界的份额达到13.3%C、2014年人均GDP为4662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0年增长33.6%D、按美元计算,2014年人均GDP为7380美元,而2010年只有4300美元

我国的人均年收人现在还只有800-1000美元,2000年中国的人均GDP为800多美元,只占日本人均GDP的2.3%。这说明()A、我们现在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小康B、我们已属丁中等发达同家C、我国社会制度没有日本优越D、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最快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是()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C、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D、实际经济增长率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课题组指出:“事实上,以人均GDP、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等三个指标来比较,2002年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只是美国1892年的水平。”对这一结论的正确理解是()。A、1892年美国就拥有了中国2002年的生产工具与技术B、2002年中国的生产总值才相当于美国1892年的水平C、2002年中国的农业劳动人口数相当于美国1892年的农业劳动人口数D、2002年中国的经济现代化的综合水平相当于美国1892年的水平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浙江经济发达,也是“鱼米之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江经济开发较早。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184年),浙江就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煮盐业、制瓷业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浙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丝织、瓷器、造纸等手工业生产发达,……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农业生产不仅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丝织、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已居当时中国的领先地位。——摘自浙江在线 材料二:1887年,他(严新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摘自《浙江近代史》 材料三:1949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仅为15亿元,人均GDP只有72元。在GDP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68.5:8.0:23.5,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2008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58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了20多倍(未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平均每年增长14%以上,连续2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中国经济网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的原因。

多选题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经济指标有(  )。[2005年真题]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总收入C出口总额D个人收入E人均GDP

问答题材料一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二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厂平均纱锭数 材料三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情况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单位:家)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我国民族工业当时在发展上的弱点。

多选题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错误的有()。A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B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D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多选题下列关于“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成就,表述正确的有()。A2011年至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B2014年达到63万亿元,占世界的份额达到13.3%C2014年人均GDP为4662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0年增长33.6%D按美元计算,2014年人均GDP为7380美元,而2010年只有43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