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3岁。发现双上肢粗细不均匀已2 年。体检双上肢分离性感觉障碍,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X线椎管造影B.CT椎动脉造影C.CT平扫及增强检查D.MRl检查E.DSA

男,13岁。发现双上肢粗细不均匀已2 年。体检双上肢分离性感觉障碍,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

A.X线椎管造影

B.CT椎动脉造影

C.CT平扫及增强检查

D.MRl检查

E.DSA


相关考题:

脊髓空洞症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X线平片B.DSAC.MRID.核素E.超声

男性,50岁,发现双上肢不知冷热10年、无力1年来诊,自诉经常被烫伤,现觉双手力量较前差。查体:双上肢及胸背部呈短上衣样痛温觉缺失,深感觉正常。为明确诊断,该患者应首选的检查是A.头部CTB.腰穿C.X线片D.颈段MRIE.腰段MRl

纵隔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X线胸片B.X线透视C.B超D.MRSXB 纵隔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X线胸片B.X线透视C.B超D.MRE.CT

患者,男性,65岁,中学教师。主因渐进性双上肢麻木、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有踩棉感就诊。该患者影像学检查中价值最高的是A.X线检查B.CTC.MRID.ECTE.PET-CT

C5~T2脊髓前联合受损时,检查可发现患者()A、双上肢痛、温觉及触觉缺失,但深感觉保留B、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C、双下肢及胸部痛、温觉减退,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D、双上肢深感觉缺失,但触觉及痛、温觉保留E、双上肢深浅感觉均减退或消失

58岁男性,双下肢麻木无力4个月,双上肢无力、不能行走1个月,近2天排尿困难就诊。查体:双上肢肌肉萎缩,肌张力低,肌力3级,双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双病理反射阳性。如继续检查可能发现下列哪个体征()A、双下肢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B、四肢末梢型感觉障碍C、自胸10以下深浅感觉消失D、自颈5以下深浅感觉消失E、双上肢Rossolimo征阳性

脊髓空洞症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 )A、一侧Horner征B、双上肢和胸部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C、一侧上肢或胸部自发性疼痛和痛觉缺失D、一或双侧手肌萎缩

C5-T2脊髓前连合受损可出现:()A、双上肢深浅感觉均减退或缺失B、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触觉及深感觉保留C、双上肢及上胸部深浅感觉均减退或缺失D、双上肢及上胸部痛温觉减退或缺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E、双上肢痛温觉及触觉障碍,深感觉保留

男,13岁。发现双上肢粗细不均匀已2年。体检双上肢分离性感觉障碍,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X线椎管造影B、CT椎动脉造影C、CT平扫及增强检查D、MRI检查E、DSA

脊髓空洞症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A、双上肢和胸部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B、一侧上肢或胸部自发性疼痛和痛觉缺失C、一侧Homner综合征D、一侧或双侧手肌萎缩E、双上肢深感觉消失

当C5~T2脊髓前连合受损时可出现()A、双上肢深浅感觉均减退或丧失B、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丧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C、双上肢及上胸部深浅感觉均减退或丧失D、双上肢及上胸部痛温觉减退或丧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E、双上肢痛温觉及触觉障碍,但深感觉保留

单选题下列哪个体征可能在继续检查中发现?(  )A双下肢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B双上肢Rossolimo征阳性C自胸10以下深浅感觉消失D自颈5以下深浅感觉消失E四肢末梢型感觉障碍

单选题男,13岁。发现双上肢粗细不均匀已2年。体检双上肢分离性感觉障碍,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X线椎管造影BCT椎动脉造影CCT平扫及增强检查DMRI检查EDSA

单选题脊髓空洞症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A双上肢和胸部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B一侧上肢或胸部自发性疼痛和痛觉缺失C一侧Homner综合征D一侧或双侧手肌萎缩E双上肢深感觉消失

单选题当C5~T2脊髓前连合受损时可出现()A双上肢深浅感觉均减退或丧失B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丧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C双上肢及上胸部深浅感觉均减退或丧失D双上肢及上胸部痛温觉减退或丧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E双上肢痛温觉及触觉障碍,但深感觉保留

多选题颈膨大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A双下肢中枢性瘫痪B双上肢周围性瘫痪C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D可有同侧Horner征E双上肢分离性感觉障碍

单选题C5~T2脊髓前联合受损时,检查可发现患者()A双上肢痛、温觉及触觉缺失,但深感觉保留B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C双下肢及胸部痛、温觉减退,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D双上肢深感觉缺失,但触觉及痛、温觉保留E双上肢深浅感觉均减退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