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河流的水质监测断面如图所示,用两点法測定河流的耗氧系数K1,应采用( )断面平均水质监測数据。A. 1、2B. 1、3C. 3、4D. 1、4

某河流的水质监测断面如图所示,用两点法測定河流的耗氧系数K1,应采用
( )
断面平均水质监測数据。

A. 1、2
B. 1、3
C. 3、4
D. 1、4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河流水质监测时,如河流宽度为850m,则每个监测断面应布设()条采样垂线。A.3B.4C.5D.6

采用两点法进行耗氧系数K1估值时,需要监测A、B两点的()等参数。A.BOD浓度 B.氨氯浓度C.流速 D.水温

对某顺直、均匀河流的二维稳态水质模型进行验证,水质计算值与监测值见下表:由表可知,模拟计算采用的()。A:横向混合系数偏大B:横向混合系数偏小C:耗氧系数偏大D:耗氧系数偏小

某河流的水质监测断面如下图所示。选用两点法测定河流的耗氧系数K1时,应采用()断面平均水质监测数据。A:1、2B:2、3C:3、4D:5、3

对某顺直、均匀河流的二维稳态水质模型进行验证.水质计算值与监测值见下表:由表可知,模拟计算采用的()。A.横向混合系数偏大 B.横向混合系数偏小C.耗氧系数偏大 D.耗氧系数偏小

用两点法估算河流的一阶降解系数,需要测定的基本数据有()。A:两断面的浓度B:两断面的间距C:两断面之间的平均流速D:两断面间的平均河宽

某河流的水质监测断面如下图所示,用两点法测定河流的耗氧系数 Kl,采用( )断面平均水质监测数据。A.1 、2B.1 、3 C.3 、4 D.1 、4

采用两点法进行耗氧系数K1估值时,需要监测上、下游两点的()。A:BOD浓度B:COD浓度C:流速D:水温

某河流的水质监测断面如图所示,用两点法测定河流的耗氧系数K1,应采用( )断面平均水质监测数据。A.1 、2B.2 、3 C.3 、4 D.5 、3

某河流的水质监测断面如图3所示,选用两点法测定河流的耗氧系数K1时,应采用( )断面平均水质监测数据。A.1、2B.2、3C.3、4D.5、3

采用两点法对河流进行耗氧系数K1估值时,需要( )等数据。A. 河段流量 B. ~可段断面平均面积c. 两点间距离 D. 两点的实测浓度

采用两点法对河流进行耗氧系数K1估值时,需要()等数据。 A.河段流量 B.河段断面平均面积C.两点间距离 D.两点的实測浓度

采用两点法进行耗氧系数K1估值时,需要监测上、下游两点的( )。A.BOD浓度B.COD浓度C.流速D.水温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的规定,在河流水质量影响预測 模型中,当河流断面宽度深比为()时,可视为矩形河流。A、=15 8、 20 C、﹤10 D、=10

某小河的断面宽深比为25,预測河段弯曲系数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 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河流可简化为( )。A.矩形平直河流 B.矩形弯曲河流C.非矩形河流 D.弯曲河流

一条年平均流量为155m3/s的河流,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測河段的平均宽 150M,平均水深5. 5米,最大弯曲系数为1,8,且断面形状沿程变化不大,该 预測河段可按( )进行简化。A、矩形平直河流 B、矩形弯曲河流C、平直河流 D、非矩形河流

已知某河流监测断面的COD浓度为35mg/L,该河流执行Ⅳ类水质标准(30rag/L),该河流COD的环境指数为(  )。 A.1.17B.0.86C.0.63D.0.17

河流水质模型单参数耗氧系数K1的单独估值方法有()。A、实验室测定法B、拟合曲线法C、示踪试验法D、Kol法

采用两点法对河流进行耗氧系数K1估值时,需要()等数据。A、河段流量B、河段断面平均面积C、两点间距离D、两点的实测浓度

河流水质监测时,如河流宽度为850m,则每个监测断面应布设()条采样垂线。A、3B、4C、5D、6

某北方河流,冬季及夏季模拟时段流量相同,己知氨氮冬季耗氧速率Klw,夏季模拟氨氮耗氧速率K1s时,可()。A、近似釆用K1s≈KlwB、根据温度修正式K1s〉KlwC、重新測定K1sD、取K1s

采用两点法进行耗氧系数K1估值时,需要监测A、B两点的()等参数。A、BOD浓度B、氨氮浓度C、流速D、水温

单选题河流水质监测时,如河流宽度为850m,则每个监测断面应布设()条采样垂线。A3B4C5D6

不定项题用两点法估算河流的一阶降解系数,需要测定的基本数据有()。A两断面的浓度B两断面的间距C两断面之间的平均流速D两断面间的平均河宽

不定项题采用两点法进行耗氧系数K1估值时,需要监测A、B两点的( )等参数。ABOD浓度B氨氮浓度C流速D水温

多选题采用两点法对河流进行耗氧系数K1估值时,需要()等数据。A河段流量B河段断面平均面积C两点间距离D两点的实测浓度

不定项题河流水质模型单参数耗氧系数K1的单独估值方法有()。A实验室测定法B拟合曲线法C示踪试验法DKol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