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边疆危机”包括()A.英国侵入西藏、云南B.法国侵犯广西C.日本侵犯中国台湾D.俄国入侵新疆

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边疆危机”包括()

A.英国侵入西藏、云南

B.法国侵犯广西

C.日本侵犯中国台湾

D.俄国入侵新疆


相关考题:

19世纪70~ 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不包括(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边疆危机出现在下列哪些地区()A.东南B.西南C.西北D.东北

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原因包括()。A.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C.维新派掀起的戊戌变法运动D.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陷入了“边疆危机”。关于“边疆危机”,列宁曾指出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拼命掠夺(所谓“租借”)中国领土,瓜分中爵的议论并不是无的放矢。”以下有关“边疆危机”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英国从印度入侵西藏B.法国从缅甸入侵云南C.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D.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19世纪70~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不包括()。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列强在70年代侵略中国的新特点是()A、争夺中国原料B、变中国为殖民地C、划分势力范围D、侵略边疆与邻国

19世纪70-9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

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原因包括()。A、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C、维新派掀起的戊戌变法运动D、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主要是因为()A、台湾等土地的割让B、巨额赔款C、开放新通商口岸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边疆危机”包括()A、英国侵入西藏、云南B、法国侵犯广西C、日本侵犯中国台湾D、俄国入侵新疆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边疆危机出现在下列哪些地区()A、东南B、西南C、西北D、东北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主要包括()。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

()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主要包括西北、()、东南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相互制约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清政府的顽强反抗

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这缘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19世纪60至70年代,制造新疆地区危机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B、清政府的奋起还击C、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帝国主义列强自动放弃

多选题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相互制约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清政府的顽强反抗

单选题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集中表现在()。A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B设立完全由外国人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C外国资本在中国近代工业中争夺垄断地位D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

多选题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边疆危机”的主要表现有(  )。A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从缅甸入侵云南B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C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D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多选题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边疆危机”包括()A英国侵入西藏、云南B法国侵犯广西C日本侵犯中国台湾D俄国入侵新疆

单选题列强在70年代侵略中国的新特点是()A争夺中国原料B变中国为殖民地C划分势力范围D侵略边疆与邻国

判断题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这缘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A对B错

判断题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A对B错

多选题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主要包括()。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

多选题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边疆危机出现在下列哪些地区()A东南B西南C西北D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