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从深15cm,顶直径12cm的正圆锥形漏斗漏入一直径为10cm的圆柱形容器中,开始时漏斗中盛满了溶液.已知当溶液在漏斗中深为12cm时,其液面下降的速率为 .求这时圆柱形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速率

溶液从深15cm,顶直径12cm的正圆锥形漏斗漏入一直径为10cm的圆柱形容器中,开始时漏斗中盛满了溶液.已知当溶液在漏斗中深为12cm时,其液面下降的速率为 .求这时圆柱形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速率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一带阀门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是300cm2,装有13cm深的水.正方体A边长为12cm,重25N,用细绳悬挂放入水中,有1/6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所示.试求:(1)A受到的浮力,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2)若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4.92N,通过阀门K缓慢放水,当绳子刚要被拉断的瞬间,容器中液面下降的高度.(取g=10N/kg)

将毛细管插入某种溶液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毛细管中的液面既不上升,也不下降B接触角小于 90 度,毛细管中液面下降C毛细管中液面是凸的,液面上升D这种溶液能够润湿毛细管,液面上升

通常用( )来进行溶液中物质的萃取。A.离子交换柱B.分液漏斗C.滴定管D.柱中色谱

有一圆筒呈圆柱形,高16cm,直径12cm,人眼在筒斜上方某处望筒中,所见筒侧离筒顶距离为9cm,当筒中盛满水时,则恰能看到筒侧的最低点,则水的折射率是__________.

一个圆柱形容器,从里面量,底面直径为4 dm,高5 dm。容器中装有一些水,深27 cm现在在容器中放入一个底面半径为1dm,高4 dm的圆柱体铁棒,把铁棒垂直于容器底面,竖直放在容器中,容器中水面上升多少cm?

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均有100厘米深,已知甲容器底面直径为6厘米,乙容器底面直径为9厘米。两个容器内都盛有一定量的水,甲容器水深5厘米,乙容器水深30厘米,现往两个容器内注入等量的水,则当两个容器的水恰好一样深时,此时水深是多少厘米?( )A.45B.48C.50D.60

已知一内直径为50cm,内高100cm的圆柱形木桶,灌满了浓度为20%的盐水溶液,使其倾斜45度倒出部分溶液后放平,再加满清水。问此时木桶内盐水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10%B.12.5%C.13.3%D.15%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03、Na2S0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液漏斗下端口留出后,及时关闭活塞, 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溶液从深15cm,顶直径12cm的正圆锥形漏斗漏入一直径为10cm的圆柱形容器中,开始时漏斗中盛满了溶液.已知当溶液在漏斗中深为12cm时,其液面下降的速率为 .求这时圆柱形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速率

在滴定管中加入标准溶液时()。A、应用一小漏斗加入B、应用一个小烧杯加入C、应直接倒入,不能借用任何容器D、用移液管加入

下面溶液转移至漏斗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倾入的溶液只充满滤纸的2/3B、滤纸低于漏斗的边缘0.5-lcmC、玻棒直立紧靠在滤纸上D、溶液沿玻棒流入漏斗中

过滤时一贴指滤纸贴住漏斗();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漏斗内液面低于();三靠是指溶液烧杯靠住(),玻璃棒靠住三层滤纸一侧,漏斗底端靠住烧杯()。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漏斗、过滤纸、()、烧杯。

倾泻法过滤时,倾入的溶液液面应()。A、低于漏斗边缘5mmB、与漏斗边缘一样高C、高于滤纸边缘5mmD、低于滤纸边缘5mm

从溶液中萃取某种成分,操作时应用到()。A、烧杯B、容量瓶C、普通漏斗D、分液漏斗

KmnO4标准溶液配制时,正确的是()。A、将溶液加热煮沸,冷却后用砂芯漏斗过滤贮于棕色试剂瓶中B、将溶液加热煮沸1h,放置数日,用砂芯漏斗过滤贮于无色试剂瓶中C、将溶液加热煮沸1h,放置数日,用砂心漏斗过滤贮于棕色1剂瓶中D、将溶液加热,待完全溶解,放置数日,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重量法中,用三角漏斗过滤晶形沉淀时,溶液应控制在()A、 漏斗的1/3高度B、 漏斗的2/3高度C、 滤纸的1/3高度D、 滤纸的2/3高度

通常用()来进行溶液中物质的萃取。A、离子交换柱B、分液漏斗C、滴定管D、柱中色谱

问答题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同在分液漏斗中,请问相对密度大的在哪一层?下一层液体从哪里放出来?放出液体时为了不要流的太快,应该怎样操作?留在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从哪里倾入另一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