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工厂生产某种特种设备的主轴,技术要求为50 ±0.1mm。现每次抽检5件,共抽检了25批,决定用-s控制图进行分析。查表得子组n=5时,A1= 1.342,A2=0.577,A3= 1.427,B3 =0,B4 =2.089。则:图的上、下控制限是( )。

A工厂生产某种特种设备的主轴,技术要求为50 ±0.1mm。现每次抽检5件,共抽检了25批,决定用-s控制图进行分析。查表得子组n=5时,A1= 1.342,A2=0.577,A3= 1.427,B3 =0,B4 =2.089。则:
图的上、下控制限是( )。


参考解析

解析:由于子组大小为5,查表得A3=1.427,根据s图上、下控制限计算公式有:



相关考题:

每半小时抽检15支冲压件,记录其总不合格数和单位不合格数。现抽了14个子样共查出不合格55个,若用此数据绘制“控制图,控制图的上控制限UCL为( )。A.0.26B.0.54C.0.6D.0.65

某零件每小时抽检100件共抽检了25批,共查出不合格品64件,平均每批2.56件,其u控制图的UCL为( )。A.7.36B.0.109C.0.0736D.0.0256

查表得到,n=5时,A3=1.427,则均值图的控制限为( )A.UCL=8.3B.LCL=7.7C.UCL=8.1427D.LCL=7.8573

A工厂生产某种特种设备的主轴,技术要求为50±0.1mm。现每次抽检5件,共抽检了25批,决定用控制图进行分析。查表得子组n=5时,A1=1.342,A2=0.577,A3=1.427,B3=0,B4=2.089。则:

利用均值一极差图控制过程,得到X=65,R=2.0,查表得A2=0.577、D4=2.115,D3=0。从现场采集一组数据,X=67.1,R=5。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X在控制限内B.X在控制限外C.R在控制限内D.R在控制限外E.无法判断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历史数据绘制X-R控制图,子组大小等于5。经计算,X=33.5,R=6.2,查表得A2=0.577,D4=2.115,D3为0。从现场收集一子组,观测数据为38,29,32,31,36。 X图的上下控制限分别为( )。A.37,30B.32,25C.28.24D.42.40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各题 某自动化机床加工某主轴,技术要求为φ50±0.1mm。现每次抽检5件共抽检了25批。决定用A.B.C.

A工厂生产某种特种设备的主轴,技术要求为50 ±0.1mm。现每次抽检5件,共抽检了25批,决定用-s控制图进行分析。查表得子组n=5时,A1= 1.342,A2=0.577,A3= 1.427,B3 =0,B4 =2.089。则:为对其控制状态进行分析时,应( )。A.先作图后作s图 B.先作s图后作图C.作图顺序无所谓 D.两个图一起作

某零件每小时抽检100件共抽检了25批,共查出不合格品64件,平均每批2. 56件,其u控制图的UCL为( )。A. 7. 36 B. 0. 109 C. 0. 0736 D. 0. 0256

某零件每小时抽检130 ~ 170件不等的产品,连续抽检了26批共3893件样本,共查出不合格品233件,其p控制图的中心线CL为( )。A. 7. 40 B. 0. 109 C. 0. 060 D. 0. 054

某产品质量特性的规范要求为16±2,拟利用均值一标准差控制图对其进行控 制。根据绘制的分析用控制图知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且X=16.2,s = 0.5。过程能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前过程能够满足顾客要求,故将分析用控制图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继续监控过程。现从生产线上抽取一个样本量的子组,测量值分别为 16. 0, 15.5,16. 4, 17.0,17.1。已知控制图系数C4=0. 94,A3=1.427。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Cp为( )。A. 1. 33 B.25C. 1.0 D.67

A工厂生产某种特种设备的主轴,技术要求为50 ±0.1mm。现每次抽检5件,共抽检了25批,决定用-s控制图进行分析。查表得子组n=5时,A1= 1.342,A2=0.577,A3= 1.427,B3 =0,B4 =2.089。则:

某产品质量特性的规范要求为16±2,拟利用均值一标准差控制图对其进行控 制。根据绘制的分析用控制图知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且X=16.2,s = 0.5。过程能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前过程能够满足顾客要求,故将分析用控制图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继续监控过程。现从生产线上抽取一个样本量的子组,测量值分别为 16. 0, 15.5,16. 4, 17.0,17.1。已知控制图系数C4 =0. 94,A3=1.427。A.落在控制限外 B.落在控制限内C.形成异常链 D.落在中心线上方

每半小时抽检15支冲压件,记录其总不合格数和单位不合格数。现抽了14个子样共查出不合格55个,若用此数据绘制u控制图,控制图的上控制限UCL为( )。A. 0.26 B. 0.54 C. 0.60 D. 0.65

某产品质量特性的规范要求为16±2,拟利用均值一标准差控制图对其进行控 制。根据绘制的分析用控制图知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且X=16.2,s = 0.5。过程能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前过程能够满足顾客要求,故将分析用控制图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继续监控过程。现从生产线上抽取一个样本量的子组,测量值分别为 16. 0, 15.5,16. 4, 17.0,17.1。已知控制图系数C4=0. 94,A3=1.427。有偏移的过程能力指数Cpk为( )。A. 1. 20 B.1.18C. 1. 13 D.0.90

-s图的绘图步骤包括( ),延长统计控制状态下的-s控制图的控制限,进入控制用控制图阶段,实现对过程的日常控制。 A.依据合理子组原则,取得预备数据C.计算-s图的控制限,绘制控制图D.与容差限比较,计算过程能力指数E.检验过程能力指数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A工厂生产某种特种设备的主轴,技术要求为50 ±0.1mm。现每次抽检5件,共抽检了25批,决定用-s控制图进行分析。查表得子组n=5时,A1= 1.342,A2=0.577,A3= 1.427,B3 =0,B4 =2.089。则:s图的上、下控制限是( )。A. UCLs=0.0543 B. LCLs=0C.无下控制线 LCLs D. UCLs=0.035

某生产车间为了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决定推行统计过程控制。首先选择控制对象,再对选择的倒角半径采用均值一极差控制图进行分析,之后针对倒角半径的质量要求计算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最后求得过程性能指数Pp和Ppk。若产品是由甲、乙两人加工生产的,则下列绘制控制图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抽取库房中甲、乙已加工好的100个零件进行测量,并选取子组大小为4,绘制分析用控制图B.在加工现场,按照甲、乙的加工顺序进行取样测量,并选取子组大小为4,绘制分析用控制图C.在加工现场,按照甲、乙的加工顺序进行取样测量,并选取子组大小为4,分别对甲、乙二人加工的产品绘制分析用控制图D.先绘制极差控制图,判稳后再绘制均值控制图

某产品质量特性的规范要求为16±2,拟利用均值一标准差控制图对其进行控 制。根据绘制的分析用控制图知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且X=16.2,s = 0.5。过程能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前过程能够满足顾客要求,故将分析用控制图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继续监控过程。现从生产线上抽取一个样本量的子组,测量值分别为 16. 0, 15.5,16. 4, 17.0,17.1。已知控制图系数C4=0. 94,A3=1.427。该过程标准差的估计σ为( )。A. 0. 6 B.0.532C. 0. 47 D.0.35

关于控制图控制限的说法,正确的有()。A.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限与图上样本点的数值无关B.收集的子组个数越多,控制限估计得越准确C.控制用控制图的控制限由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限转化而来D.控制用控制图的控制限一旦确定,就不能变更E.可以用规范限代替控制限

利用计量值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如果子组大小为15,则最宜使用的控 制图应为()图。 A. X-Rs B. X-RC. X-s D. Me-R

利用样本数据计算均值一极差图的控制限,得到X=65,R=2.0,查表得A2 =0.577,D4 = 2. 115, D3=0。从现场采集一组数据,计算得到:X=67.1,R = 5;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 X与R均在控制限外 B. X在控制限内,R在控制限外C. X在控制限外,R在控制限内 D. X与R均在控制限内

某企业希望利用控制图对生产批量大、长期进行加工的轴外径尺寸进行监控,为此,首先确定了选用的控制图类型,并制定数据收集计划绘制分析用控制图。利用样本数据计算得:X=35,s=1.0,查表得A3 = 1.427,得到均值图的控制限为()。A. UCL=36.427 B. CL=35C. LCL=33. 573 D. UCL=35. 427

某企业希望利用控制图对生产批量大、长期进行加工的轴外径尺寸进行监控,为此,首先确定了选用的控制图类型,并制定数据收集计划绘制分析用控制图。[2008年真题]制作控制图,正确的抽样方法包括( )。A.每次取一个产品作为子组B.每次取4 ~5个产品作为一个子组C.取20~25个子组计算控制限并描点D.根据过程的稳定性和产量合理确定子组取样间隔

某企业希望利用控制图对生产批量大、长期进行加工的轴外径尺寸进行监控,为此,首先确定了选用的控制图类型,并制定数据收集计划绘制分析用控制图。为作控制图,正确的抽样方法包括()。A.每次取一个产品作为子组B.每次取4~5个产品作为一个子组C.取20~25个子组计算控制限并描点D.根据过程的稳定性和产量合理确定子组取样间隔

6.2,查表得A2=0. 577,D4=2.115,D3为0。从现场收集一子组,观测数据为38, 29, 32, 31, 36.X图的上下控制限分别为()。A. 37, 30 B. 32, 25C. 28, 24 D. 42, 40

根据历史数据绘制—R控制图,子组大小等于5,经计算:=28,=6.2,查表得A2=0.577,D4=2.114,从现场收集了一组数据为:38,29,32,21,26,则回答题:图的上下控制限分别为()。A、37,27B、32,25C、28,24D、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