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过参与政策制定的想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备选答案有六项,依次为:“基于从众行为”、“出于个人兴趣”、“由于个人利益”、“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基于公民权利”、“出于公民责任心”。六项备选答案的排列顺序是基于其同政治制度的关系。 在选项中,“出于公民责任心”和“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共有1974人次对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做出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1169人次,女性公民805人次。统计结果见表。 女性公民在“公民责任、公民权利、公共利益”三个高选择率上选择人次占女性总选择人次的( ) A. 71.1%B. 77.5%C. 74.9%D. 75.1%

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过参与政策制定的想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备选答案有六项,依次为:“基于从众行为”、“出于个人兴趣”、“由于个人利益”、“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基于公民权利”、“出于公民责任心”。六项备选答案的排列顺序是基于其同政治制度的关系。
在选项中,“出于公民责任心”和“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共有1974人次对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做出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1169人次,女性公民805人次。统计结果见表。

女性公民在“公民责任、公民权利、公共利益”三个高选择率上选择人次占女性总选择人次的( )


A. 71.1%
B. 77.5%
C. 74.9%
D. 75.1%

参考解析

解析:女性公民在“公民责任、公民权利、公共利益”上的选择人次占女性总选择人次的比例为×100%≈71.1%。故答案为A。

相关考题:

政府每出台一项经济政策,都会改变某些利益集团的收益预期。出于自利,这些利益集团总会试图通过各种行为选择,来抵消政策对他们造成的损失。此时如果政府果真因此而改变原有的政策,其结果不仅使政府出台的政策失效,更严重的是使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因丧失公信力而不断下降。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A.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遇到的阻力 B.政府要对其制定的政策持续贯彻C.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D.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

进行选择题的项目分析时,提示备选答案有问题需要修改的有( )A、所有被试都选择某个备选答案B、所有被试都不选择某个备选答案C、选择各个备选答案的人数基本相等D、高分组的通过率等于或低于低分组的通过率E、以上都是

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A.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B.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C.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不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D.参与动机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引发更多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 (⊙o⊙)

从表中数字可以推断出( )。A.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公心、出于有利于他人B.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高尚的情操和道德C.从主流来说,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机是可靠的D.出于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个人从众行为的选择占有不小的比例

从表2看出,在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两个选项上,女性选择人次比例高于男性;在公民责任、公共利益两个选项上,男性选择人次比例高于女性。这说明( )A、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动机上比男性更加感性化B、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动机上比男性更加理性化C、与男性相比,女性参与动机呈现出高公共性的特征D、社会性别余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频次问题

表2数字显示( )A、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公心、出于有利于他人B、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高尚的情操和道德C、从主流来说,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机是可靠的D、出于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个人从众行为的选择占有不小的比例

影响机构客户金融交易行为的因素主要有()。 A.政策与法律法规、经济前景、利率、市场状况等环境因素B.职能部门设置、经营目标、金融交易政策等组织因素C.过度自信、自我归因偏差、从众心理、减少后悔等行为金融因素D.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和融洽程度、参与者拥有的利益、职权、地位等人际关系因素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三)、本问卷设计了“在过去的两年中,您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次数是多少”的问题,旨在考察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频次,了解社会性别对参与次数的影响。该问题为单项选择问题,备选答案有六项:零次、1~2次、3次、4次、5次、6次以上。共有1383人进行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835人,女性公民548人。答案选择情况见表。134、通过表3能够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 )A、不同性别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有差异B、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具有影响C、不同性别的公民参加政策制定的次数有显著差异,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具有重要影响D、不同性别的公民参加政策制定的次数没有显著差异,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不具有重要影响

表2数字显示( )A.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公心、出于有利于他人B.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高尚的情操和道德C.从主流来说,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机是可靠的D.出于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个人从众行为的选择占有不小的比例

:政府每出台一项经济政策,都会改变某些利益集团的收益预期.出于自利,这些利益集团总会试图通过各种行为选择,来抵消政策对他们造成的损失.此时如果政府果真因此而改变原有的政策,其结果不仅使政府出台的政策失效,更严重的是使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因丧失公信力而不断下降.这段文字主要论迷了:A.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遇到的阻力B.政府要对其制定的政策持续贯彻C.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D.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

一、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一)社会性别是一个能够影响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状况的重要变量,其对公民参与的途径、政策职能结构偏好和参与绩效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状况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和山西等六省为个案,从量化层面考察社会性别对于我国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途径、政策职能结构偏好和参与绩效所带来的影响,并以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视角进行讨论和解释。本研究以在中部六省进行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调查的时间跨度为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共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4份。   公民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公共政策信息,对于公民的参与动机、参与努力和参与规模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问卷设计了“你了解国家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的问题。该问题为单选,具体回答情况见表1。 表1 社会性别与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 从以上三大渠道获取政策信息的人数合计占总数的比例是( ) A. 91.03%B. 90.88%C. 90.97%D. 91.3%

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过参与政策制定的想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备选答案有六项,依次为:“基于从众行为”、“出于个人兴趣”、“由于个人利益”、“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基于公民权利”、“出于公民责任心”。六项备选答案的排列顺序是基于其同政治制度的关系。 在选项中,“出于公民责任心”和“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共有1974人次对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做出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1169人次,女性公民805人次。统计结果见表。 从表2看出,在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两个选项上,女性选择人次比例高于男性;在公民责任、公共利益两个选项上,男性选择人次比例高于女性。这说明( ) A. 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动机上比男性更加感性化B. 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动机上比男性更加理性化C. 与男性相比,女性参与动机呈现出高公共性的特征D. 社会性别余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频次问题

一、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一)社会性别是一个能够影响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状况的重要变量,其对公民参与的途径、政策职能结构偏好和参与绩效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状况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和山西等六省为个案,从量化层面考察社会性别对于我国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途径、政策职能结构偏好和参与绩效所带来的影响,并以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视角进行讨论和解释。本研究以在中部六省进行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调查的时间跨度为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共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4份。   公民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公共政策信息,对于公民的参与动机、参与努力和参与规模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问卷设计了“你了解国家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的问题。该问题为单选,具体回答情况见表1。 表1 社会性别与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 如果样本人数相等,则选择“国内报纸”、“会议文件”作为接受政策信息第一渠道的男性公民人数分别是女性公民人数的( ) A. 1.2倍、2.2倍B. 1.3倍、1.5倍C. 3.7倍、1.3倍D. 1.3倍、2.2倍

一、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一)社会性别是一个能够影响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状况的重要变量,其对公民参与的途径、政策职能结构偏好和参与绩效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状况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和山西等六省为个案,从量化层面考察社会性别对于我国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途径、政策职能结构偏好和参与绩效所带来的影响,并以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视角进行讨论和解释。本研究以在中部六省进行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调查的时间跨度为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共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4份。   公民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公共政策信息,对于公民的参与动机、参与努力和参与规模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问卷设计了“你了解国家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的问题。该问题为单选,具体回答情况见表1。 表1 社会性别与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 以上数据能说明的是( ) A. 男、女公民在选择接受政策信息的渠道方面没有明显不同的偏好B. 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利用“国内报纸”、“各种会议文件”获取政策信息C. 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利用“国内杂志”、“互联网”获取政策信息D. 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利用外国或港澳台媒体获取政策信息

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过参与政策制定的想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备选答案有六项,依次为:“基于从众行为”、“出于个人兴趣”、“由于个人利益”、“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基于公民权利”、“出于公民责任心”。六项备选答案的排列顺序是基于其同政治制度的关系。 在选项中,“出于公民责任心”和“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共有1974人次对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做出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1169人次,女性公民805人次。统计结果见表。 表2数字显示( ) A.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公心、出于有利于他人B.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高尚的情操和道德C. 从主流来说,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机是可靠的D. 出于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个人从众行为的选择占有不小的比例

一、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一)社会性别是一个能够影响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状况的重要变量,其对公民参与的途径、政策职能结构偏好和参与绩效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状况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和山西等六省为个案,从量化层面考察社会性别对于我国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途径、政策职能结构偏好和参与绩效所带来的影响,并以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视角进行讨论和解释。本研究以在中部六省进行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调查的时间跨度为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共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4份。   公民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公共政策信息,对于公民的参与动机、参与努力和参与规模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问卷设计了“你了解国家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的问题。该问题为单选,具体回答情况见表1。 表1 社会性别与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 根据上表,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中,人数最少的是( )。 A. 国内电视B. 互联网C. 外媒D. 会议文件

一、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一)社会性别是一个能够影响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状况的重要变量,其对公民参与的途径、政策职能结构偏好和参与绩效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状况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和山西等六省为个案,从量化层面考察社会性别对于我国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途径、政策职能结构偏好和参与绩效所带来的影响,并以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视角进行讨论和解释。本研究以在中部六省进行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调查的时间跨度为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共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4份。   公民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公共政策信息,对于公民的参与动机、参与努力和参与规模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问卷设计了“你了解国家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的问题。该问题为单选,具体回答情况见表1。 表1 社会性别与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 从表1可以看出,公民获取政策信息的主渠道有三个,按照选择人数多少依次是( ) A. 国内电视、国内报纸、互联网B. 国内报纸、国内电视、互联网C. 互联网、国内电视、互联网D. 国内报纸、互联网、国内电视

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过参与政策制定的想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备选答案有六项,依次为:“基于从众行为”、“出于个人兴趣”、“由于个人利益”、“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基于公民权利”、“出于公民责任心”。六项备选答案的排列顺序是基于其同政治制度的关系。 在选项中,“出于公民责任心”和“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共有1974人次对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做出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1169人次,女性公民805人次。统计结果见表。 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 A. 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B. 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C. 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不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D. 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引发更多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

下列房地产市场调研问卷备选答案形式中,属于封闭式问题的有()。A.多项选择法B.词语联想法C.顺序排序法D.文句完成法E.故事构筑法

进行房地产市场调研问卷的问题设计时,开放式问题备选答案的设计方法主要有()。A:矩阵法B:词语联想法C:回忆法D:多项选择法E:自由回答法

政府每出台一项经济政策,都会改变某些利益集团的收益预期。出于自利,这些利益集团总会试图通过各种行为选择,来抵消政策对他们造成的损失。此时如果政府果真因此而改变原有的政策,其结果不仅使政府出台的政策失效,更严重的是使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因丧失公信力而不断下降。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A、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遇到的阻力B、政府要对其制定的政策持续贯彻C、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D、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

合同转让发生的原因是()。A、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的转让B、基于法院裁决发生的所谓裁判上的转让C、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转让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康德是如何解释义务论关注于责任动机的原因的?()A、只有出于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B、一个出于责任的行为,其道德价值不取决于它所要实现的意图C、责任就是由于尊重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D、出于责任的动机,是主观的、偶然的,不具有道德的约束力

答案我国公民参与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有哪些?

列举评比法是指列出评价性的询问语句和备选答案,其答案按不同程度给出。其答案没有对或错的选择,只有不同程度的选择。

从众有时是出于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行为

多选题关于外源性动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于外源性动机的人完成某种工作是为了行为的结果B出于外源性动机的人会为了避免惩罚而去完成某种行为C出于外源性动机的员工看重的是工作本身D出于外源性动机的员工比较注重工作所带来的报偿E出于外源性动机的员工比较注重充分实现个人潜力的机会